柴油机拆装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2013-12-29肖建昆卢仙兰孔为
摘 要:柴油机拆装是船舶动力类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及综合工程实践性,作为一个竞赛项目,也能激发不同专业的学生热情。根据我校的专业特点,针对该实践项目,建设“生产实习、课内实验、兴趣大赛”模块,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柴油机拆装 专业基础 卓越工程师 专业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U664.121;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75-01
我校作为船舶类高等院校,柴油机拆装教学是各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性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柴油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各部件和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柴油机拆装的各种工具和其用途,特别是一些专用工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柴油机的基本调整等。通过柴油机零部件的测量与绘图,加深对柴油机结构的印象,为柴油机课程及其他工程实训的学习打下基础[1]。
1 课程教学目标及安排
1.1 专业基础技能训练
我院轮机工程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柴油机拆装实训是生产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柴油机相关知识是其基本的专业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单缸、多缸机及其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各大系统的组成。在课时安排上设置3天,其中课堂讲授和拆装视频教学半天;本市柴油机生产厂参观半天,了解生产流程、管理模式;柴油机的拆装及零部件的测绘2天,掌握结构工作原理,制取工程图纸。
1.2 工程基础技能训练
我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第二批试点高校,柴油机拆装可作为“卓越工程师班”的《工程导论》课程的工程实践环节,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工程基础训练技能[2]。由于面向的对象是各工科不同专业学生,他们只需要了解柴油机作为一种动力机械,了解其工程结构,掌握拆装过程,故学时可安排半天(4学时),包含了课堂讲授1学时、拆装3学时。
1.3 专业技能大赛训练
同时,柴油机拆装实践环节也是学院动力装置协会组织的校柴油机拆装大赛及科技创新的实践基地。从往年的情况看,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热情逐年提高,专业技能大赛的水平也在逐年提高[3]。大赛包括:海报动员、报名参赛、理论培训、笔试、拆装预演、拆装预赛及决赛、评比颁奖,大概一周时间。学生热情、兴趣、组织水平出人预料,最近一届已辐射到了兄弟院校—— 江苏大学,在全校范围内成为了一个亮点。基于以上考虑,将技能大赛与教学紧密相结合,达到:(1)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2)形成自发学习、训练专业技能的氛围;(3)摸索专业技能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学分与奖励激励制度;(见图1)
2 教学模式实施计划及理念
根据科学性的原则,将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环节(生产实习)与工程基础训练(课内实验)、协会兴趣技能大赛有机联系起来,对这几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成为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构建“生产实习、课内实验、兴趣大赛”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体系,涵盖“专业基础训练、工程基础训练、兴趣大赛训练”三个教学(实践)模块。每个模块教学要求不同,考评标准也相应区分。
(1)针对本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环节,进行组内研讨,包括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更新,实施过程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评价体系的建立;(2)设计开发本课程的特色亮点,包括内容设计、设备维护、教学场地及教学组织。在此基础上,完善整套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多媒体教学课件(分三个模块)、教学视频制作;进行柴油机三维造型设计,拆装过程录像、建设精品课程,上网共享,达到较好的示范作用;(3)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开放制度,拆装场地及工具的维护,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提高利用率。(见图2)
3 结语
针对柴油机拆装教学项目,建立“生产实习、课内实验、兴趣大赛”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体系,可以构建基于职业性“工程师”培养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从意识、技术、操作能力三个层面培养学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丰富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到教学相长,进而推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潘玉平,万隆君,徐铁群,等.船舶柴油机虚拟拆装仿真[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30(2):103-105.
[2]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8(2).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斯教霄跨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