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化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3-12-29石建萍

科技资讯 2013年15期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的生产能力很大,生产技术水平也较高,本文分析了我国的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对我国煤化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对我国煤化工技术发展的对策措施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中国;煤化工;技术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1 前言

煤化工是指通过煤的化学加工来产生新的产品和能源的转化技术,煤化工的基础是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焦化、气化、液化三个方面。煤炭的焦化和气化是我国煤化工产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煤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作用下,煤的直接或者间接液化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2 煤化工技术现状

2.1 煤炭焦化的技术现状

随着技术的发展,煤炭的焦化已经做到成本更低和更加环保。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产出国,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作为全球焦煤大国,我国的煤炭焦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煤炭焦化是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它的发展对其附属的一些产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意义十分重要。煤炭焦化的发展朝着低成本和高环保的方向进行,随着焦化技术的长足发展,多种新型炼焦工艺快速发展起来,如捣固炼焦技术、选择性粉碎技术和煤炭调湿技术等。作为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型煤化工必须依托于先进、可靠和适用的工艺工程技术之上,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上还相对匮乏,新型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2.2 煤炭气化的技术现状

煤炭气化作为实现深度煤炭转型和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正在朝着高效、大型和环保的方向发展。现在,全球范围内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大型气化炉约有四百台以上。品牌主要集中在壳牌、鲁奇和德士古三家,类型主要有:加压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炉、(GSP)加压气流床干煤粉气化炉、常压固定床气化炉等。就技术而言,我国目前的煤炭气化和国外尚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值得鼓舞的是,大型煤气化技术得到了包括政府和大型煤炭国有企业在内有关部门和单位重视,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气化新技术和新设备被研发出来,煤炭气化技术的高效、大型和环保是研究的重点。

2.3 煤炭液化的技术现状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实现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煤炭间接液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先将转换成合成气,然后再在催化剂的促进下合成液体燃料。煤炭间接液化在我国的开展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通过与国外煤炭企业进行合作来获取技术和资金上的整合,进一步加快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自主研发,同时实现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商业化运营。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在我国研究比间接液化技术略晚,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虽然起步略晚,但是我国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了的将煤液化油转变成高质量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燃料。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相关领域也获得了很大进展,自主研发出了很多高新技术和产品,如高活性的煤炭直接液化专用催化剂等。

3 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对策

3.1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发展多联产系统

目前,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受到极大重视,一些相关的规划和发展政策成功制定,《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的成功发布,有利于煤化工产业的做大做强。

煤化工产业应该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发展以煤化工为核心的多联产模式,如:在具备条件的区域进行煤化工与石油化工、钢铁、建材及发电、供热等系统的整合,建设煤化电热多联产的项目。随着市场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及技术进步等条件的成熟,煤化工与其他技术的联产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将在以后的项目规划和设计中体现出来。这种联产建立在成熟的技术单元基础之上,优化产品结构,产品以煤化工产品或者燃料为主,兼顾发电、供热等功能,同时这种联产可以很大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联产发展模式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经济和产品竞争力。

3.2 通过资金和技术的融合,向大型化和技术型方向发展

加强企业与银行等金融单位的合作关系,争取资金支持,保障重点煤化工项目的建设;支持煤化工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以及招商引资等方式来获得资金,规划高标准、高起点的煤化工建设项目,吸引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大集团战略投资;积极宣传和引导社会资金流动,使其向新型煤化工产业汇集。

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大型煤化工工厂将成为建设的重点,如百万吨级的煤炭液化项目,30万吨及以上级别的合成氨和甲醇项目,炭化室在五米以上的大型炼焦炉等。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如神华煤液化、煤化工产业基地、山东兖州煤矿煤化工基地等。新建设的大型煤化工工厂或者产业基地应当注意引进和吸收其他世界发达国家的新技术,努力实现新技术的国有化,发展适合我国的、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产业的持续有力发展。

3.3 支持开发煤化工新技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新型煤化工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其技术含量较高,生产管理要求严格,所需的投资金额巨大。对于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团,应该在土地、交通、煤源、用电、环保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建立能源集约型的循环利用体系,确保一些标志性项目和产业集群的建设。目前,如:国内煤炭气化进行化工产品的合成或替代液体燃料成为一个快速发展领域,如甲醇合成以及下游产品(醋酸、醋酐等)的加工、二甲醚合成等煤炭企业应该利用国内外新型的技术的支持,结合煤质、煤种等条件进行技术研究,以期设计出适合我国发展特点的工艺和炉型。

在我国,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等省份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在这些地区和省份应该建设一些临近矿源的大型煤化工企业,发展大规模的冶金焦、铸造焦的生产或者煤制甲醇等。

4 总结

我国的煤化工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快速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一些自由开发的技术装置如煤炭气化装置具有独特的特点,且其技术发展也具有了相当的水平。虽然我国的煤炭储量很大,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但是煤化工的技术难度大,其工艺流程长、所需资金大、对环境的污染大且能源的利用率不高,这些都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加强煤化工的规模性和技术性,提高煤化工的开发力度,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注意自主开发,提高我国煤化工技术水平,增加煤化工企业效益是我国煤化工的未来发展根本。

参考文献

[1] 范维唐, 杜铭华.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展望[J]. 煤化工, 2005, 33(1): 1-5

[2] 郁向民, 李文鹏, 徐显明, 等. 我国煤化工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云南化工, 2005, 2(32):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