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与MIS相结合实现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
2013-12-29宋跃明
摘 要:随着保障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信息化手段,简化管理工作,促进信息公开透明。本文谈论如何通过MIS与GIS技术相互结合,搭建城市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实现保障房管理从规划、建设、分配、使用、监督全过程信息化,实现管理对象可视化。
关键词:MIS GIS 保障性住房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20-03
保障性住房是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主要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随着经济发展和房改的深化,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从2011年起,我国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通过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随着各地保障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保障房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保障房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各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各种措施和管理办法相继出台;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住房保障的信息化管理,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行为规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1]。
1 建设需求
住房保障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围绕落实国家住房保障相关要求,确定保障房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目标一,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系统建设,实现统一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缩短数据上报时间,摒弃手工统计方式,提高住房保障领域的整体工作效率。
目标二,规范管理行为:通过统一的住房保障业务审批经办流程规范各市的实际工作行为,实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目标三,辅助统筹决策:建设多维度Xd94eba3OlHWoW6Ly4nKDw==统计分析的系统,及时发现住房保障方面的问题,辅助领导决策,实现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目标四,确保公平公正:确保住房保障政策真正落实到需要享受政策的人群,实现公平公正的目标。
社会保障性住房(以下简称保障房)业务涵盖了规划、建设、分配、使用和监督等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实现对保障房规划、计划管理;实现保障房项目立项、施工、竣工等建设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保障对象的申请、审核、摇号、轮候、选房、合同、退出等过程标准化管理;实现保障性住房租金收缴及货币分配管理;实现对物业公司的管理与物业公司人员对入住情况的管理。
2 总体设计
系统是以计算机硬件与网络通信平台为依托,以政策、法规、规范、标准以及安全体系为保障,以数据中心为枢纽,以XML、HTML、GIS等技术为支撑构建;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层等不同的层次,各层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共同组成完整的适合具体应用整体方案(图1)。
3 建设思路
图2通过GIS技术,在基础地形图、遥感底图基础上,搭建保障房规划、建设、分布等专题图,建成“保障房一张图”数据库,并通过与保障房管理的相关业务库相结合,实现MIS、GIS的技术一体化,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图文一体化的基于B/S结构(同样支持C/S结构)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实现保障房规划、建设、申请审批、分配、使用、监督等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对象可视化。
4 功能设计
图3整个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按保障房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规划、建设、申请分配、使用等四大部分,此外还包含监督管理过程;具体可细分为规划计划、工程管理、资金管理、申请审批、选房管理、公开公示、财务管理、租赁管理、物业管理、档案管理、监督管理等。
(1)规划管理:主要实现对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进行管理,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土地、资金安排、项目布局、套型结构、保障对象的范围和标准等内容。具体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子规划信息等。
通过系统提供的GIS功能,规划人员可以在“保障房一张图”基础上,绘制用地红线图、建设红线图,输出符合标准的规划图;并形成规划专题图,直观展现保障房的规划情况;同时与MIS相结合,实现规划对象的地理属性与业务属性一体化展示(图4)。
(2)建设管理:根据整个规划情况,实现对保障房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工程管理和保障资金管理两部分。实现建设工程从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供应、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到运行管理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与监控以及信息的综合查询、统计和分析。
同时通过支出预算管理、资金预算审批实现对保障资金的“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系统能以GIS建设情况专题图的形式;在地图上以“图表+文字”的形式,直观项目建设进度状态及过程详细信息。
(3)申请分配管理:主要包括申请审批、选房管理及公开公示。
申请审批,实现对保障对象进行准入登记,年审验证。实现完善的准入登记、年审验证业务审核工作流程,包括申请、资格验证、审核、公示、登记等。在审批过程中可通过统一验证平台,实现与公安、工商、税务、房产交易、社保、金融等部门进行数据交换,核查申请人收入和资产状况,以防止虚假申报情况发生。
选房管理,包括选房轮候号管理,多媒体看房,选房过程管理等。在审批通过后,可以申请顺序作为轮候号;也可利用随机函数,对轮候号进行分配号码,并在摇号过程中自动通过打印机把摇号结果打印出来。
申请户在选房前,可通过网上看房,实时了解保障房的相关资料。系统向申请户提供保障房的总体分布图,利用GIS技术,用户可以在地图上查询目标保障房附近指定范围的配合设施,例如医院、学校、超市、银行等。此外,系统通过融合GIS三维实景技术,提供了360度全景看房功能。申请户能够360度全方位旋转查看楼房的视角范围;犹如身临其境到现场看房,观看整体房屋每个角落效果。同时通过与MIS相结合,用户可以方便的了解保障房的更详细的信息,包括楼盘表、户型图、效果图、建设进展等。
图5公平是现代保障制度的本质和核心[2]。公开公示是保证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实现保障房的分配公平,首先,必须要信息公开透明,包括保障对象的基本信息、保障房的基本信息、分配结果的公开等[3]。通过系统能见保障对象、保障房基本信息及分配结果及时进行公示。
(4)保障房使用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租赁管理、物业管理、档案管理等。
财务管理,系统针对保障性住房财务收支情况提供功能功能,实现房屋管理、资金管理、保证金管理等功能。财务管理模块主要是利用房政一体化数据库的租金数据,实现租金催缴管理、物业费缴交管理、保证金管理、总帐接口等子功能。租赁管理,实现对租赁合同的签订、终止、遗失等的管理;实现租赁保证金、设施押金管理;支持管理人员对入住人员违约行为进行适时记录,对拖欠租金、物管费、水电的费用自动生成违约记录;实现租赁帐号管理、缴交管理、催缴管理、补贴管理及退租清算等;物业管理,提供对房管所自管的保障房小区物业进行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委托合同管理、维修管理、物业费管理、物业补贴管理等。由房管所委托授权的物业公司承租保障房住户进行入户巡查管理。档案管理,实现档案号、产籍、工程图纸档案、房屋产权证书、申请材料、合同、文档等的管理。
(5)监督管理;实现专项检查、投诉处理、不良信用档案等功能。
住房保障工作情况监督,包括目标责任制管理和绩效考核;公众监督,将城镇住房保障的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和保障性住房管理等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监督,主要包括对城镇住房保障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管理和租金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和监督检查;出租、出售的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主要包括对违法行为核查及依法处理;城镇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建立保障性住房档案和城镇住房保障对象档案。记录投诉信息,将投诉信息上报,并记录投诉处理结果。对申请家庭的不良信用档案进行记录。
5 标准规范建设
系统的规范有效运行,需要建立一套保障房管理系统的规范标准体系、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根据保障房管理和信息化规律,需要建设的标准规范包括:数据共享交换数据规范、应用开发规范和管理规范,以实现数据入库、文件存储、制图、服务发布、数据共享交换等全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可基本建立系统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信息管理规范,实现信息协助采集、档案管理及移交、信息上报等规范。信息采集规范:各社区居委会、街道办、物业公司需要协助进行入户调查、以及出现居住地与户籍地不在同一个地点的情况,需要居住地居委会协助进行入户调查以及公示等。信息资源的采集单位负责本单位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更新与维护,确保政务信息资源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档案管理及移交规范:包括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住建局等在进行各类审批、公示后,需要将相关的纸质档案提交到下一个审批环节对应的单位,需要编制一份关于档案移交及管理的管理办法。明确何时移交,移交的具体内容。信息上报规范:保障房的入住及信息将来需要和住建委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信息上报的时间、内容、以及相关数据标准。住房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
6 结语
通过MIS与GIS相关结合,搭建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实现了保障房管理从规划、建设、分配、使用和监督等全过程的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有效提高住房保障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群众知情权、强化社会监督,使住房保障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成为利民、惠民、便民,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效途径。同时,系统的建成能为相关业务部门提供科学化的辅助决策信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关于做好2012年住房保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J].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2,5.
[2] 魏丽艳.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的准入退出机制研究[J].东南学术,2012(3).
[3] 马辉民,漆鹏飞,侯浙珉,等.提高我国保障住房分配公平性研究—— 基于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J].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3(3).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