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合唱课程教学法

2013-12-29蔡林霏

科技资讯 2013年16期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唱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要做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合唱课程的教学,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积极探索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 合唱课程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82-01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唱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三年的课程里,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能够根据作品需要运用演唱技巧表达音乐作品,具有多声部演唱能力和配合能力,还要具备组织和编排合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三年的教学训练中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我们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几个方面积极探索,让学生在各个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与提高。

1 合理的阶段性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的学生在进校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对声乐演唱和合唱艺术还比较陌生,教师在第一学年里要注重对学生各种基础素质的培养,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学习简单的歌唱技巧,了解合唱艺术的基本理论,建立多声部演唱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审美。

二年级的课程中,我们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完成中等难度的二声部合唱作品的演唱。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们可以进行以班级或是小组为单位的合唱训练,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乐于表达二声部合唱作品,在每一首作品中我们始终要贯穿着发声技巧、音色控制、节奏、音准、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的技能训练。

三年级的课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多声部合唱歌曲的演唱,以及培养学生们自主编排合唱的创新能力。有了前两年的学习基础,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要求学生有整齐统一的音色、良好的音准节奏、清晰饱满的和声、丰富准确的情感表达,以及多声部间默契的配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合唱作品的分析处理的能力,给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团队协作能力。

2 丰富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面对多样的合唱教材和丰富的合唱作品,教师如何选择和制定教学内容,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艺术审美。在初级阶段,学生们刚刚开始接触合唱,哪怕是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学生也有可能出现走调,两声部间配合不好的状况,这时候如果不断的重复练习,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年级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一些较为简单的经典歌曲作为基础训练,甚至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改编的合唱作品,这些音乐很多同学都较为熟悉,学习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大二以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演唱能力等特点,大胆尝试教材以外的一些风格特点鲜明、艺术品位高雅的合唱作品作为教学曲目或是课后作业。这些丰富的合唱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技能和艺术创新能力。在作品难度的把握上,大一大二阶段我们要遵循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的原则,到大三阶段,我们可以适当提高训练的难度,让同学的每次作业都有技术上,难度上的突破,在毕业前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3 趣味性与艺术性并存的授课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都会表现得非常兴奋和投入,能够非常主动的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因素,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欣赏作品,体会合唱艺术和其他声乐表现形式的区别和特点,感受和声音效带给人们的艺术美感。

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我们要以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表达、丰富的表情、眼神的交流、饱满的情绪去引导学生们投入的表现音乐,师生达到心灵的共鸣。

例如在排练《彩云追月》这首作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聆听钢琴曲《彩云追月》,让同学们感受这首作品行云流水的旋律,体味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美妙意境,然后认真阅读合唱曲《彩云追月》的歌词内涵,对作品的演唱、声部进行分析。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处理作品的技术性难点,把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波音记号等拎出来单独练习,在强弱表现上给予标记,并让同学们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更加适合作品的风格特色等等。在演唱训练中,教师尽可能的通过眼神、表情、手势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们感受和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唱出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和盼望亲人重归的期望之情,这种非语言的交流和共鸣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4 积极鼓励的教学态度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校时几乎没有音乐学习基础,所以音乐功底较薄弱,在课堂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该注意给学生更多的信任和鼓励。在多声部作品排练时,有时难免出现声部间音准、节奏等等配合不好的情况,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合唱能力的信任和肯定,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投入练习,克服困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鼓励不代表完全赞同,教师应该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忠恳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也会积极改进。

5 加强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从实际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唱教学也应该建立良好的教研机制,定期地开展专题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音乐艺术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合唱教师不仅应该与本院系的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更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做到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及时地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共同为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唱教学的蓬勃、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 加强多媒体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把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合理恰当的运用到合唱教学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利用网络、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能够强化合唱教学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演唱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7 结语

合唱艺术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博精深的学问。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合唱课程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认知、音乐审美、音乐技能和情感表达上获得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2]朱慧.班级合唱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2(4).

[3]张素琴.中学生合唱训练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