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形势下大学生“诚于信”思想的构建

2013-12-29叶湛霞

科技资讯 2013年19期

摘 要:多元文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鲜明特征,多种文化思想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应对多元文化带来的问题,必须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知诚信、讲诚信、践诚信、抓诚信,探索诚信教育的新举措。

关键词: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 诚于信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229-01

多元化文化是当代社会的发展主要潮流,社会思想潮流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各具特色。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生源文化背景不一,使得多元化特征更加突出。有人注重实现个人价值,有人注重生活质量,有人忙着谈情说爱,也有人追逐金钱、权力、地位。信息化、网络化在方便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负面信息。做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认清多元形势,发现问题,解决多元文化带来的问题,把维护与发展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教育学生成为合格人才。

1 当代思想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新状况

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的,是积极的,他们有极大的爱国热情、目光开阔,思想活跃,关心个人权益,注重个体价值的体现,渴望成才,不过社会不良作风也在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负面的想法,比如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爱慕虚荣、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一些错误舆论也对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不正确的导向,出现了信仰迷茫、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意识淡薄、责任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多元化对思想教育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运作方式带来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冲击和挑战,正确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整合传统文化,兼容西方文化,强化主流意识,正确处理危机,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挤压和冲击下树立“文化自信”。

2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上常采用封闭式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多元化思想背景。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

校风学风是学校在长期形成的思想、行为作风、治学精神、治学态度与方法,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提倡多样化,建设积极、健康、生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坚持以育人,开展集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推广多形式、高品位,健康生动、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开设系列讲座,名人讲堂;善于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将新思想,新信息传递给学生。

2.2 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大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让大学生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是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2.3 通过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提高凝聚力

丰富的组织生活内容,多种组织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如:聘请专家教授做报告、做专题讲座,组织党员观看爱国电视电影、爱国基地参观,向学生党员同志推荐关于党的建设的书籍、文章等,做到组织生活生动活泼,努力提高党的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4 学以致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结合社会实际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团和公益活动,让大学生走到生产、科研和生活的第一线。通过校企联合、校外实习、团体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意,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的精神。

3 大学生“诚于信”思想的构建

“诚于信”,是广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于信”就是要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引导学生建立“诚于信”品质,教育学生知诚信、讲诚信,是我校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系列工作,引导学生知诚信、讲诚信、践行诚信,建立一套诚信制度体系,抓诚信考察学生诚信行为,约束学生不诚信行为,培养学生自育自律纳入思想教育工作内容。

3.1 知诚信

可在校园建设中处处体现诚信建设。如:在校园宣传栏中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板报、校报等舆论正面引导;在校园网、教育网上开辟诚信道德建设栏目,充实诚信道德建设的内容,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3.2 讲诚信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在教学,以德育教育为先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其次,从学生日常行为做起,要求学生遵守法纪,重视契约,守时守信。再者,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通过正面的引导,让学生认可,讲诚信者得益并以讲诚信光荣。

3.3 践诚信

可通过社会实践、课余活动,依靠全体教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评选“诚信标兵”。

3.4 抓诚信

对于学生的诚信行为,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包括德育评定、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情况,档案每位学生一份,记录在学校的学习、考试、行为等方面的诚信记录。另外,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诚信道德体系。建立诚信制度,学生如若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诚信制度的执行有强有力的手段做后盾,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相体现,必然能起到约束的效果。

总之,在多元化形势下,社会的变化带给大学生思想的新冲击,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于信”道德品质的建设,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抓住当前社会开展的“诚于信”道德建设的有利时机,针对性地进行校园诚信建设,教育学生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宗波.文化自觉: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向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4-6.

[2]王燕芳.多元视:阈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5:24-31.

[3]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学院学报,2004(6)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