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优化的几点思考
2013-12-29王友平
摘 要:本文主要以“村村通”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解决我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优化的具体实现形式。首先分析了“村村通”工程目前的进展情况以及相关的要求。在技术的管理基础之上,“村村通的工程”如何最大程度的得以实施,本文从工程的设备选择,成本核算,创收渠道,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覆盖 村村通工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16-01
1 “村村通”工程目前的进展及相关要求
1.1 我国“村村通”工程目前的进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村通”工程也得到了党政各级部门的重视,在建设“村村通”工程的过程中,各个地方也相应有了进步与发展。上级部门根据各地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工程建设计划,各地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的向上级汇报进展情况,并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瓶颈也一并向上级汇报,这样可以更好的将各地的“村村通”工程得以更好的建设。
1.2 相关要求
(1)加强宣传,摸清底数。要通过标语、横幅、宣传车等形式,把国家实施广电“村村通”工程的惠民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户,把具体情况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对所有收益农户,村级也要建立档案,摸清底数。(2)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广电“村村通”工程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又与区、乡两级的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文化、民生工程考核细则挂钩,涉及到的村支两委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处理好工程实施阶段与其他村里工作的冲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3)紧密配合,确保验收通过。广电“村村通”工程是一项任务繁重、涉及面广的民生工程,涉及到的村要紧密配合区、乡两级部门完成施工、建设任务,对于在具体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协调,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顺利通过区、市、省三级部门检查验收。
2 强化技术管理,实现“村村通”工程的最优化
2.1 “村村通”工程的设备选择与维护管理
(1)“村村通”工程的设备选择。
就目前的经验而言,广播的“村村通”实现主要通过无线与有线传输相结合的方式,在发射总台和转发站的中、短波发射机地共同作用下实现信号远距离的传播。当在复杂地理条件下需要进村入户时,可以采取两个办法:①广播的有线传输:一是采取延长馈线,建立级联广播站;二是实行调频共缆传输(或者频共缆,采取这种方式传输的方案难度较大),用户端选用调频音箱直接接收或广播站统一接收调解后,经放大器放大,传送到馈电线。②广播的无线传输采取中波、短波、调频或调幅发射,用户接收采用直接接收或经广播站统一接收调解后,经放大器放大,传送到馈线和多功器,用户通过收音机无线接收。对于电视来说,“村村通”的实现方式以有线网络、卫星接收—转发系统、微波多路MMSD传输系统等技术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对以上技术加以改造和结合。
(2)“村村通”工程的设备维护管理。
“村村通”工程的设备需要长期进行维护和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村村通”长久持续的发展。所以,“村村通”工程的设备管理与维护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对其进行仔细,准确的检修。如何加强工程的设备维护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村村通”的工程的设备维护拨专项资金,形成省、市、县、乡为一体的维护体系,层层维护。第二,要有具有专业工程技术知识的人员对其进行检修管理。维修管理的工作,看似普通,其实是一项集专业知识,责任心为一体的特殊工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极高的业务素质能力,根本胜任不了此工作。第三,要制定专门的工程设备管理的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村村通”工程的设备管理工作中,更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村村通”工程,是政府为了使贫富差距缩小,对边远地区实行的一项惠民工程,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更是不能马虎大意。
2.2 “村村通”工程的成本核算
“村村通”工程虽然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但是,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成本核算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工程的成本核算,第一,就是要求我们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考察,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的核算,更要听取专家建设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的预期,最终采取最优的建设方案进行施工。第二,建设过程中,要对材料、设备、线路、资源消耗、人员等等进行成本的核算,争取做出最优化的成本方案。第三,建设过程中,对建设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罚制度,对建设中资源浪费的行为进行惩罚,对问题出现后,积极改正的行为进行奖励,这样可以更加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使工作效率提高。最后,在建设完工后的设备维护期间,采取成本核算的方式来进行下一个季度或者下一个年度的经费预算。
2.3 “村村通”工程的创收渠道
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村村通”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项公共事业,是以社会效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是政府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我们处在社会系统中,应当看到利益的流动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村村通”工程作为解决我国存在的社会信息系统“盲区”问题的事业,既是公权力下的公共事业,同时也是一项社会事业,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加入,以进一步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尽早使我国的社会信息系统全面通畅。因此,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分析创收可能性,积极筹措资金,这是当前需要思索的问题。
2.4 “村村通”工程的安全管理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的“村村通”工程,它的建设实施得到了党政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对于我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优化,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输来更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村村通”工程的实现,一方面是方便了广大的偏远地区的广大群众,使信息更快更准确的传递到他们当中;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政府对于偏远地区的一个惠民政策。“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一方面是一个关乎物质的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是一个关乎人民群众的精神方面的工程建设,其最终作用,一定是要安全为首位,所以安全管理要放在第一位。所谓“村村通”工程的安全管理,涉及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工程中的设备与建设维护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是关乎到信息传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丽.论对农广播[D].郑州大学,2007.
[2] 王宏.湖南农村广播电视传播“村村通”问题与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