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探讨

2013-12-29陈习庆偰建强

经济师 2013年4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水利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改善水利科研项目的管理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水利项目 科研管理 项目管理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57-02

按照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对水利的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投资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约占20%;防洪减灾工程约占38%;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约占35%;其余部分用于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未来十年内,我国对水利的投资总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为了提高水利项目投资技术含量与投资效果,各级水利科技主管机构资助的相关科研项目数量与额度将大幅度增长。如何通过优化管理,保证水利科研项目实施质量,提高投资使用效率成为科技资金投放部门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水利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缺乏长期系统规划,存在重复研究现象。水利科研项目通常分散在建设系统、水利系统、环保系统和科技系统等部门,各个部门立项出发点与期望往往基于部门利益考量。建设主管机构希望水利科研项目能够解决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配套等技术瓶颈问题;水利主管部门立项水利科研项目想获得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战略规划和政策以及防洪节水等科学方案;环保系统则通过水利科研项目研究期望得到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先进方法。正是由于缺乏水利科研较高层面的规划与管理机构,造成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不同系统之间,同一系统不同层面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重复研究现象,浪费了宝贵的研究经费。

2.科研项目实施主体过于分散,过程控制不到位。水利科研项目普遍采用课题制管理方式,项目管理通常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允许跨部门、跨单位择优聘用课题组成员。这种方式能够实现优势研究开发资源的互补搭配,有利于营造宽松自由的研究管理环境。但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专家与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整合不够,也容易造成管理的松散化,过程控制不到位。此外,重大水利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择优确定,国内科技和产业资源分布分散,造成了课题的多个承担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分布式的项目组织结构不断增多,松散式管理模式增大了管理难度,控制程度下降。

3.项目绩效指标简单量化,考核评价区分度偏低。水利科研项目的验收考核通常采用科研成果与示范工程相结合的形式,不仅强化了示范工程考核力度,而且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科研项目的质量。但目前水利科研项目总体上绩效考核指标量化不够精细,主要体现在:只考核论文数量,杂志质量考核不够;仅统计专利书目,缺乏专利内涵考量;只规定示范工程河段长度,没有水量、示范时段等约束。简单量化考核导致水利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很轻易地就可以达到指标要求,沉下来深入研究压力减少,不利于保证科研项目质量与产业化推广。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水利相关行业国家层面的全面统一规划。鉴于水利相关行业管理分散在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不同部门之间尚未就存在交叉管理的部分形成统一的国家层面统一规划。服务于水利相关行业发展的水利科研项目也就容易出现缺乏规划、重复研究现象。

2.科研项目投资主体缺少约束,管控动力不足。水利科研项目投资主体通常是各级政府机构,科研项目具有的高风险、成果难以货币化测量、周期长等特点,使投资主体不愿意严格约束项目承担单位。与国有企业对国资委投资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不同,科研项目本身更多的是公益性投入,不产生收益也属正常,并且偏虚的成果也容易快速创造。从而导致各水利科研项目投资方对项目实施过程与结果管控动力不足。

3.科研项目产生与管理方式造成合同对承担方有利。水利科研项目采用拟参与方申报,出资方审批的方式产生。各项目申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在申报书中对技术如何先进,技术经济性如何好大加阐述,而对考核指标却泛泛而谈,提出的成果考核指标可以灵活解释。项目出资方通常承担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科研项目管理仅仅是其常规工作中很少的一部分,限于人员不足,申报单位提出的申报书项目投资方基本不作修改,这为水利科研项目后续难于管理埋下了种子。

三、改善水利科研项目管理方式建议

水利项目管理方式变革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实现各级投资部门既定的研究任务,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储备,从技术积累与产业跨越式发展方面产生巨大的倍增效益。

1.统一规划水利科研项目立项与实施管理。在国家层面成立统一水利相关行业规划组织,主持制定期间的行业规划,在此基础上委托专职机构承担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研项目综合管理工作,从战略高度规避水利科研项目立项缺乏统一标准,不同程度重复研究的现象。

2.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以及审查与评审机制。改变传统课题式水利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引入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责权利对等的项目管理制度。承担科研项目的负责人,首先是合格的管理者,其次才是优秀的技术骨干。强化管理能力在项目负责人素质模型中的重要性。通过面试测试项目负责人与核心团队成员技术研究与团队合作能力,保证进入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与团队成员能够管好技术研究工作。

3.归口水利科研项目管理,实现人员专职化。从现有水利科研项目投资方管理人员中筛选部分优秀人员组成项目投资方管理团队,专职做好下达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加强全过程管理,实现人员专职化。

4.建立与完善水利科研项目绩效考核指标库。从历年国家重大水专项以及各层次水利科研项目实践中,组织专家筛选不同类型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经过分析、合并与提升,形成水利科研项目绩效考核指标库,未来产生的科研项目考核就从指标库中调指标,避免申报人自己给自己放水情况的出现。

(本项目基于“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产业密集型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专项号:2011ZX07301-003)

参考文献:

1.项俊峰.科技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意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

2.王长峰.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5)

3.田荣斌.对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研究的初步思考与若干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6(6)

4.陈颖姣等.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

5.魏长升.水利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管理的探讨[J],水利经济,2010(5)

(作者简介:陈习庆,苏州水务局科技处处长,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水利工程 江苏苏州 215000;偰建强,南京翰博翠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工民建、环保工程 江苏南京 210011)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