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

2013-12-29李传民

经济师 2013年4期

摘 要:随着金融业市场开放,金融产品创新加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由过去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向信用、市场、操作风险全面管理转变,加强对各种风险、各业务品种、流程各环节实施有效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 全面风险管理 工作原则 基本架构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10-01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较大的特殊企业,随着对风险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稳定、发展和盈利动机的激励下,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全面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对各种风险、各业务品种、流程各环节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具体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法律约束风险、会计财务风险、信息资讯风险、经营策略风险等。商业银行现行的风险管理存在许多的不足。

第一,内部控制体系存在弊端。大部分银行未设立独立的专业化部门承担风险管理,更多的是依靠非独立专业部门负责或由各个专业内部控制。在全行范围内,往往没有形成针对风险的统一的政策标准,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协调,操作风险管理处于分散、割裂状态。第二,商业银行现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管理阶段,主要依赖专家管理,主要手段是质量控制,还没有建立起风险管理系统。商业银行目前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基本上难以反映本行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和分布结构,与国际上风险管理要求差距不小。第三,风险管理的基础数据匮乏。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用于计算监管资本的内部操作风险计量法,必须是建立在对内部损失数据至少5年的观察基础上。可是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很少有建立损失事件数据库,大多缺乏损失和风险方面的历史数据。风险管理需要信息系统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另外,由于社会诚信机制不健全,行业数据和公共外部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准确判断,也影响到风险计量和管理决策。

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内控运行机制,促进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全面风险管理总的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注重事前管理,用数量化衡量风险程度、预设最坏的愿境、模拟各种情景评估,做好应对性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对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减少风险负面影响。就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而言,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风险管理部门垂直管理原则。为保持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按照战略导向,建立适应现实金融生态、适合业务发展、有利于价值创造。垂直化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下级风险管理机构对上级风险管理机构负责,上级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对下级风险管理机构的业务运行组织、指导和工作布置,进行绩效评价,加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集中领导,强化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标准、风险监控和信贷审批的统一管理,增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2.整体联动与相互制衡原则。按照客户导向优化业务流程,建立风险管理融入业务流程的平行作业机制,加强前、中、后台的整体联动和有效制衡,促进有效经营。

3.人员专业化管理原则。建立对信用、市场、操作风险的专业管理模式,细化风险管理岗位设置,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运用精细化的风险计量技术和分析工具,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4.权责利匹配原则。在确保风险管理权威性和独立性并实施垂直化管理的风险组织的前提下,完善风险管理与各项风险决策行为的责任制度,明晰各级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权力和责任,清晰界定各种风险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工作关系,建立与风险管理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构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构建风险管理架构。

1.搭建独立的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集中管理的风险治理组织结构。一是设立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操作风险与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如单独指定某个部门承担起管理责任。在基层单位机关部门必须设立兼职风险管理人员,做到独立分析判断、管理决策。二是实行垂直化的风险控制作业流程。三是明晰各部门兼职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和职责,确立其管理边界。

2.建立风险管理指标考核体系,对基层机构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经济资本约束和绩效考评机制,强化经济资本约束力。通过风险资本的计量与分配,运用风险管理调整资本收益率,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量化为成本。贯彻风险和收益并重的全面平衡发展的理念,促进全行关心防范操作风险。其次对基层单位设置风险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期达到持续监测逐渐减少风险,直至消除风险。

3.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商业银行要制定和执行统一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做到既符合国家规则,又符合本行特点的风险事件分类标准;结合本行自身经营特点、业务规模、内外部资料,确定各业务品种的操作流程;确定风险计量和资本分配的方法,确定各项业务品种应对操作风险的应急措施,对操作风险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补救。

4.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慎重研究和选择新巴塞尔协议所建议的三种计量方法,积极做好数据收集和系统设计,逐步开发适合本行特点的内部风险计量模型。整合信贷管理系统、客户信息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信息。借助先进的IT技术,建立操作风险与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的历史数据库,为测量风险、分配资本和设计模型打下数据基础。

5.建设风险管理文化。商业银行必须建设符合本行特点的风险管理文化。银行高层应首先提高对风险控制的认识程度,把风险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在全行内推行风险管理的理念,把风险管理作为关系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着重提高基层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管理落实到每一名员工的岗位职责与业绩考评中。

参考文献:

1.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02(3)

2.圣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金融经济,2004(4)

3.董谭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05(3)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