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昆明“90后”在校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3-12-29母赛花

经济师 2013年4期

摘 要:大学生消费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和争议的对象,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念,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直接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构建美丽校园的需要。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对象进行了相关调查,在分析当前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14-02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云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由大一至大四按1∶1∶1∶1的比例进行分配,一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其中男生94人,女生106人,平均年龄21.24岁,问卷共设有60个题目,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大学生的收支情况、理财观念等多方面。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92份,有效问卷190份。本次调查的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除了必要的学习开支外,应以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为主,尤其是伙食费支出应占主体。但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通信、娱乐消费却占了很大比重,有女生甚至为了漂亮而节衣缩食去买化妆品、做美容、买衣服,缩减伙食费用,增加购物方面的支出。这种消费结构对处于求知阶段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相当不合理的,极易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财商欠缺,存在“消费误区”。被调查者中,仅有28%的学生有记账的习惯,而47%的学生对个人理财知识“不太了解”,有10%的学生“消费从不做计划”,有7%的学生认为“理财跟我没关系”,而经常透支的学生却占11%,偶尔透支的占比为55%。这一方面容易导致消费支出无形中扩大,造成“月光族”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也会在消费中养成随心所欲、大手大脚花钱的消费习惯。同时,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多凭兴趣爱好,或随波逐流,或过分追求时尚。凡此种种,无不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消费都是随意性的,毫无计划可言。究其原因,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大多不会科学理财,培养大学生的财商,让大学生学会科学理财,是解决大学生“消费误区”问题的迫切需要。

3.人情消费愈演愈烈。人情消费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的费用支出,它具有加深情感和促进交往的功能,人情消费作为礼尚往来的必要支出本应“点到为止”,可人情消费却逐渐演变成了畸形的人情债,使得一些学生陷入了盲目攀比、穷摆阔气的消费误区,参加老乡会、同学过生日、比赛获奖、当上学生干部、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且请客的档次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以致有学生得到的奖学金还不够请客。这种人情包袱,给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谓苦不堪言。

4.盲目攀比,过度追求形象消费。当代大学生特别注重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选择和消费产品时力求体现自我、彰显个性,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形象消费,惟恐落后于潮流,这在一定程度内也无可厚非。可调查结果显示,有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一件名牌衣服,常常缩减生活费开支,向别人借钱甚至欺骗家长获取额外的生活费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

5.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节俭意识不够,浪费严重。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舒适生活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能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有些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浪费严重,学校食堂的泔水桶每天都堆满了被学生扔掉的馒头、米饭和剩菜,有些菜只吃了几口就被扔掉。另外,随手乱扔垃圾和大量使用一次性产品,如电池、塑料饭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还污染环境。调查发现,43%的学生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完全可以也有必要提倡勤俭节约,8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消费有时较为奢侈,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浪费现象的普遍存在,大学生的节俭意识不够。

三、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的建议

1.优化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能有效解决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问题,首先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与消费的外部软环境和硬环境。

(1)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学校要大力加强后勤工作管理,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大学生物质生活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食品,让学生吃得放心、满意,这是解决学生奢侈浪费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学校应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加大学生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使消费环境美观、舒适、安全、便利,满足学生适度的休闲和享乐消费。另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把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上来,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使大学生的剩余时间和精力得以积极的消耗,既可以丰富知识又可以降低消费,对大学生整个身心的健康成长都极有益处。

(2)治理大学校园周边环境。从大学生学习、消费的社会小环境来说,学校应和有关部门联手对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做必要的清理和整顿,坚决取缔那些违法经营的游戏厅、网吧,关闭那些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并严格依法管理,使大学校园周边环境真正成为优美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的延伸。

2.让财商教育走进课堂。在现代社会中,智商、财商和情商并列称为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财商教育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实施较早,而我国起步较晚。此次调查显示,78%的学生对财商教育“很有兴趣”,而29%的学生月底无余额,11%的学生将余额用来大吃一顿或购物。所以,对大学生开展财商教育尤为必要。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多数高校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有关消费和理财的课程对非财务相关专业的学生是不开设的。各高校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也几乎不涉及理财知识。因此,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财商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理财素质培养功能。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克服课堂教学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而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在生活中理财。

(2)构建多元的财商培养体系。在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等渠道,构建多元的财商培养体系。如成立“校园财商协会”,定期邀请金融专业人士举办财商专题讲座;带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证券交易所,听投资行业专业人员讲解投资理财常识,组织股票模拟投资比赛;建立财商培训专业网站和主页,搭建财商教育的网络平台等活动。

3.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来源依靠家庭,再加上特殊的亲情关系,家庭教育在培养他们合理的消费习惯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要更新观念,“适度供给”,而不是一味的纵容,帮助子女培养合理安排预期收支的意识。其次,家长要把自己合理的理财观念和成功的理财案例传授给子女,引导孩子合理开支,及时过问其对钱的使用,教会他们一些理财之道,让子女深刻体会到科学理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家长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杜绝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培养孩子树立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4.提倡绿色消费,注重生态保护。绿色消费并非反对消费,它只是反对消费中的浪费,反对攀比和炫耀,提倡一种符合社会利益和消费利益的可持续性消费,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提高社会利益;既符合个人利益,又节约社会劳动。满足人们真正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绿色消费的本质所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绿色消费的的实践者和体验着,也是最好的宣传者和倡导者。因此,应在大学校园里加大对绿色消费的宣传,注重生态保护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消费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到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焕培.论我国教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经济,2009(3)

2.陈丽新.浅谈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J].经济师,2011(2)

3.王为其.“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教育引导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4.蔡美萍.论当代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的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8)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