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013-12-29肖瑜刘永军
摘 要:文章基于2001—2010年中药产业相关数据,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五年内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结合预测结果,进而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中药产业 GM(1,1)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064-03
一、引言
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力度前所未有。至“十一五”末,中药行业总产值为317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6倍。2011年,中药行业总产值达3349亿元,同比增长31.9%。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对中药产业的资金扶持规模至少在1.35亿元,同比“十一五”期间2500万的扶持资金增加了1亿元,这使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同时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疗效确切和费用低廉的中医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国际客户群体与行业同行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中医药,为中医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中医药发展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在防治重大疾病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效还不显著;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发达国家对中医药重视程度的增加,对植物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洋中药因科技含量高,产品符合国际标准,且在入世后药品进口关税壁垒大幅下降,对我国的传统的中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如何尽快完善我国中药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保证中药产业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了“十二五”期间,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中药产业发展预测研究
1982年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首创了灰色系统理论,该系统能够用于数量较少、信息贫瘠的各类数据预测。其中GM(1,1)模型是目前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灰色模型,它由一个只包含单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构成,基于随机的原始时间序列,按时间累加形成新的时间序列,并可用一阶线性方程微分方程的解来逼近。
(一)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具体变量分析
为了对中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较精确的模拟,从而得到较准确的预测结果,本文结合中药产业特性,依据变量遴选的系统性、简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8个变量,以反映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其中,以中药材种植面积(X1)、中药产业总产值(X2)、中药产业销售产值(X3)和中药产业人均产值(X4)反映中药产业发展规模,以中药产业国内需求(X5)和中药材出口总额(X6)反映中药产业发展潜力,以资产负债率(X7)、成本费用利润率(X8)反映中药产业负债及盈利情况。
(二)中药产业GM(1,1)预测模型
1.数据预处理。本文收集获得2001—2010年10年间8个变量的数据(表1),并根据GM(1,1)模型要求进行序列光滑性检验。实际中常用光滑比(k)来反映序列光滑性,即序列中数据变化是否平稳。一般需满足ρ(k-1)ρ(k)<1,k=2,3,4,…n-1,说明序列具有光滑性;否则需要对序列进行相应改善。可依据改善序列算子的效果以及可操作性,选择均值生成算子,得到新序列,直至序列具有光滑性。本研究的序列光滑性结果见表2。
2.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本研究中,通过对序列算子进行替换,序列通过光滑性检验,可进行GM(1,1)模型预测。首先进行累加运算,计算出发展系数a和灰色作用量b。
A1=a1b1=-0.128107745.969749
A2=a2b2=-0.192108490.246329
A3=a3b3=-0.183016497.973328
A4=a4b4=-0.1220457922.215407
A5=a5b5=-0.177208472.947111
A6=a6b6=-0.0702919.4954
A7=a7b7=-0.01625611.261883
A8=a8b8=0.01081851.184159
由以上值可以得到8个变量的累加序列预测模型分别为:
x10k+1=6323.000842(1-e-0.128107)e-0.128107k
x20k+1=3085.929437(1-e-0.192108)e-0.192108k
x30k+1=3219.931775(1-e-0.183016)e-0.183016k
x40k+1=72754.185576(1-e-0.122045)e-0.1220456k
x50k+1=3208.1765(1-e-0.177208)e-0.177208k
x60k+1=145.564793(1-e-0.070291)e-0.070291k
x70k+1=704.549583(1-e-0.016256)e-0.016256k
x80k+1=-4679.465712(1-e0.0108181)e0.010818k
3.预测结果。根据上述模型,进行累减运算,可分别得到2011—2015年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相关变量的预测值(表3)。
由表3数据分析可知,随着中医药“十二五”规划实施,中药种植面积将会迅速增加,至2015年预计比2010年种植面积计划增长94%;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未来5年内,中药总产值和中药产业销售产值的不断提高,增长约一番,说明中药产业作为传统的医药产品,人们对中药的认可程度在不断提升,而购买力也随着经济水平提高而加强。从中药产业发展潜力来看,无论是国内市场的整体需求还是国际市场的出口都增长较快,其中国内需求较2010年增长近140%,国际出口也将增长35%,中药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将大有市场,但国际出口上升额的情况并不十分突出,说明国内的中药生产企业生产水平还是与国际化要求的水平有所差距,需要提高,只有不断提高生产要求与技术水平,中药产业才能更加做大做强,才能走向世界。
从资本负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到2015年分别为43.74和14.26,资本负债率较2010年的45.54略有下降,说明中药产业有着较好的偿债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较2010年的13.11有所上升,表明中药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较高,同时也反映中成药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较高。足见在中药现代化政策下,中成药企业的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有所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加强。
根据预测结果,结合2001—2010年变量数据,计算得到各个变量从2002—2015年的年增长率,选择有代表性的中药产业总产值、中药产业销售产值得到其增长率折线图,可见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总产值将以年均20%的增长率稳步增长,体现我国中药产业整体发展良性(图略)。
4.灰色关联度分析。从以上8组原始数据及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未来几年我国中药产业市场的发展前景,但应深入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中药产业发展的本质,即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没有必然联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因素的主次问题。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已有的8个变量数据中,选取对中药产业市场影响较大的中药产业总产值作为目标考察对象,在因素的选择上,为了尽量全面分析因素对中药产业总产值影响,分别选了中药种植面积、人均产值、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出口总额来分析比较这4种因素哪种对中药产业总产值的影响。
(1)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因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不同,导致数据量纲也不一定相同。因此,为保证因素具有等效性和同序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实际研究中经常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值化处理。无量纲化采用的公式为xi'k=xikxi1,i=1,2,···n;k=1,2,···m。
(2)灰色关联分析。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新序列,由公式ξOik=△min+ρ△max△Oik+ρ△max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其中△min和△max分别为绝对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p为分辨系数,其作用在于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在[0,1]范围内取值,一般情况取0.5,计算得到关联矩阵后进而计算关联度:γOi=1mk=1mξOik。
结合2001—2010年变量数据以及灰色模型预测2011—2015年数据,得到中药产业灰色关联系数(表4):
从而可以得到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药产业人均产值,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出口总额对中药产业总值的关联度为:0.8514,0.7685,0.8790,0.6966。
5.结果分析。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药材种植面积、国内市场需求与中药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最高,这说明这两项因素对中药产业总产值影响最大;而中药产业人均产值、中药材出口总额的关联度较低,但并不是完全不相关,这说明这两项因素对中药产业总产值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很大。可见中药产业市场发展迅速,供需都不断扩大,政府应鼓励各地广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的中药品种产业基地,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中药产业人均产值和中药材出口总额相对中药产业总产值相关度较低,说明由于科技的发展,产业的自动化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对产业竞争力影响逐级降低。同时中药在国外有一定市场,且在不断被国外所认可,但这并不是主要因素,中药产业发展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只有掌握国内市场的方向,才能带动中药产业的发展。
三、结论
本文通过灰色GM(1,1)模型,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对中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由预测结果可见,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因此,在国家药物政策逐步完善,“十二五”规划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的时代背景下,为保证中药产业持续良性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基于科学分析制定中药产业发展战略
中医药产业是构成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形势下,应结合中医药“十二五”规划,基于科学的分析来制定中药产业发展战略,以统一和提高对中药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在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资本市场方面,政府在政策制定时,针对中药企业的上市融资、兼并收购、国外市场开放、外资并购等,可提供积极政策扶持,引导资金合理流入中药产业;大力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对中医药概念和事务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对中药实现严格的质量控制;重视中医服务业的研究,可以将中医药和中医药服务融为一体,中医的服务和保健市场未来将有很大潜力。在国际医药市场,可以继续尝试“以医带药”的模式,通过增开诊所,让消费者在医疗体验中认知中医中药。
(二)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助等方式提高国内总需求
目前,医药卫生工作已从单纯性防病治病逐步过渡到维护和增强人们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轨道上来。国内中药市场需求正在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分析结果来看,中药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只有掌握国内市场的方向,才能带动中药产业的发展。由于农村医保的普及,农村药品消费不断增长以及全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和农村居民将成为消耗医药卫生资源最多的人群,应在政策上鼓励并扶持针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中药饮品的研究,同时增加医保目录中中药的数目,扩展中药产品需求;在中药服务方面可以通过以中医医院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配合,建立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或延缓生病。
(三)依靠科学规划与技术辅导提高中药材种植面积
中药材种植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但长期处于自发、分散状态,由于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加之野生药材资源遭受乱采乱伐,品种和产量逐渐减少。由本文预测关联结果看,中药种植对我国中药发展影响较大,应通过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促使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积极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大力扶持中药基地的建设。我国地域面积广阔,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同一品种的药材在不同的地区生产,其质量可以相差几倍,应针对地域差别积极探索中药种植、加工等的新型技术。同时,对中药材加强各流通环节的质量保障工作,对中药市场进行宏观的调控,在国际医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下,创立民族品牌的中药。
参考文献:
1.郑利.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
2.冯夏红,孙宏,林秀玉.中药企业创新策略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4):694-697.
3.邓聚龙.灰色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白玉金,刘润兰.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1.
5.邹樵,赵宏中.中药产业国际化与现代化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4(2):21-23
6.徐爱军.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中药出口发展战略[J].江苏统计,1999(6):15-18.
7.白根本,吴妍青.促进中药产业的现代化[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10):26-27.
8.王丽华,杨志勋.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3(2):28-32.
9.刘宝成,何敏.中药国际化市场战略分析[J].中国医药报,2004.8.17
10.马爱霞,邹子健等.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评价[J].中国药房,2009,20(18):1361-1364.
11.王旭东,李成学.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与战略选择[J].东岳论丛,2006(6):43-44.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江苏南京 211198 通讯作者:刘永军)(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