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2013-12-29李艳君

经济师 2013年4期

摘 要:文章将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长三角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思路和优化建议,以促进经济的和谐稳健增长。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区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N9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056-02

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在发展中国家中,钱纳里的研究规律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人均收入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1}。本文将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长三角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

一、长三角经济区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上海: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产业结构而言,1978—1998年产业结构是二三一,1999—2010年产业结构是三二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演进。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并占有绝对优势,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在1998—1999年进行交叉,与第一产业比重无交叉关系。第一产业比重稳中有降,即由1978年的4%降到2010年的0.7%;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即由1978年的77.4%降到2010年的42%;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即由1978年的18.6%攀升到2010年的57.3%。

江苏:1978—1988年产业结构是二一三,1989—2010年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演进。

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并占有相当优势,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在1988—1989年进行交叉,与第二产业比重无交叉关系。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即由1984年开始的34.5%下降到2010年的6.1%;第二产业比重平稳下降,1978年是52.6%,2010年是52.5%,2005年最高是56.6%,1979年最低是47.3%;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即由1984年开始的17.2%攀升到2010年的41.4%。

浙江:1978—1986产业结构是二一三,1987—2010年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演进。

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占有一定优势,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在1986—1987年进行交叉,与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无交叉关系(1978、1979年除外)。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即由1979年的42.8%下降到2010年的4.9%,下降了3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即由1978年的43.3%上升到2010年的51.6%;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即由1984年开始的18.7%攀升到2010年的43.5%。

二、长三角经济区各地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上海: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就业结构而言,1978—1982年就业结构是二一三,1983—1999年就业结构是二三一,2000—2010年就业结构是三二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转移。

江苏:1978—2003年就业结构是一二三,2004—2010年就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转移。

浙江:1987—2001年就业结构是一二三,2002就业结构是二一三,2003—2010年就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转移。进而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转移。

三、长三角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将长三角经济区两省一市生产总值{2}{3}{4}汇总,并核算结构如表1。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产业结构而言,1978—1984年产业结构是二一三,1985—2010年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演进。

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并占有相当优势,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在1984—1985年进行交叉,与第二产业比重无交叉关系。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由1978年19.64%下降到2010年4.65%;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降,由1978年61.27%下降到2010年50.13%;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由1978年19.1%攀升到2010年45.22%。

四、长三角经济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将长三角经济区两省一市就业人数{5}{6}汇总,并核算结构如表2。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就业结构而言,1987-2001年就业结构是一二三,2002年就业结构是二一三,2003—2010年就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转移。进而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转移。

五、长三角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产值实证性研究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7}研究,其步骤为:

step1确定参考数列为X0={X0(1),X0(2),…,X0(n)},被比数列为Xi={Xi(1),Xi(2),…,Xi(n)},i=1,2,…,n;

step2进行初值化;

step3计算曲线X0与Xi在点K的关联系数为:

可分3个起点进行关联分析实证性研究:

第1个起点1978年改革开放。

1978—2010年按照关联分析方法步骤,经计算关联序为:第二产业0.957326;第一产业0.872009;第三产业0.811274。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而第二产业的关联度要高出1个数量级,并对经济总量有相当的影响。

第2个起点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2010年经计算关联序为:第二产业0.97397;第三产业0.806945;第一产业0.71371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属于不同的数量级,第二产业对经济总量有相当的影响,第一产业对经济总量影响较小。

第3个起点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3—2010年经计算关联序为:第二产业0.921144;第三产业0.85689;第一产业0.6834814a1ead1a6dc5ccd20d026c3c51605545。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属于不同的数量级,第一产业隔了一个数量级,对经济总量影响更小。与1992—2010年相比,第二产业影响在缩小,第三产业影响在加大。

六、结论

1.稳步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调整。进而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调整,最终实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

2.努力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并且注重高端部门的升级。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的制造业。

4.加快探索和培育新兴产业。

注释

{1}陈景华,吴燕红.建国60年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联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22-25

{2}上海统计局.2011上海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江苏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浙江统计局.2011浙江省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上海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199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2

{7}王学荫,罗建军.灰色系统预测决策建模程序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129-134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上海 20162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