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外 入人意中
2013-12-29陈金花
摘 要: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举例探析,再次感受优秀文学作品那出人意外,入人意中的撼人魅力。
关键词:出人意外 入人意中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17-01
纵览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你会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情节乍一看确实出人意外,仔细一琢磨却又入人意中。这样的情节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来看固然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但更重要的是波澜起伏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往往都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而且寓意深刻,令人信服。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写的是秦昭王得知赵国有一块宝玉和氏璧,于是就想骗取。赵国派了蔺相如带璧出使秦国。一开始秦昭王根本没把来使蔺相如放在眼里,在非正式接见使臣的地方接见了蔺相如。得到和氏璧以后,“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寥寥几笔就把秦昭王的飞扬跋扈刻画得淋漓尽致。但是勇敢机智的蔺相如最终还是以“璧有瑕,请指示之”为由把和氏璧取回,并且“完璧归赵”。然后他面见秦昭王,告诉秦昭王和氏璧已被送走,并说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秦自秦穆公以来二十多个国君从来不讲信誉。蔺相如不仅当面斥责了秦昭王,而且连他的世代祖宗也给数落了。和氏璧没得到还挨了骂,按平时的作风,气焰逼人的秦王听后一定不肯就此罢休,但出人意外的是“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这一“嘻”字,把秦昭王无可奈何,只得与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以解嘲的窘态跃然纸上。这个结局乍一看颇为出人意料,但是仔细想想却又合情合理,因为尽管秦昭王骄横,但他毕竟无理,无理则色厉而内荏。
当代女作家钟丽思的《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写的是在巴黎十二大学一堂对话课上,师生二人就十个问题作出的问答,其中对话课的老师是一位以教学严谨、问题刁钻古怪闻名于全校的法国大胡子教授;另一方是作者,即作品中的“我”。在这个过程中,教授问的十个问题分四个回合,分别是中国有无新闻自由、中国的国籍问题、中国将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教授的问题敏感、尖锐,并且是穷追不舍、就答而问。“我”以为教授是在故意刁难自己,所以当教授问及第十个问题即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时,我“站了起来,狠狠地用眼盯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一字一句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天要承受的这类刁难。”说明我当时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这时教授的反映却是:“倏地离了讲台笑着向我走来”,“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任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教授的举动出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大胡子教授虽然提的问题刁钻古怪,但他也是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他能就答而问说明他知己知彼、提的问题难度高、有水平,像这样一位有水准、为人正直的教授怎么会故意刁难自己的学生呢?其实教授问话的真实目的是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我”在回答的过程中胜利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强自信,不卑不亢以及团结的精神;教授则显现了他伟大的人格,表达了他真诚地希望中国富强、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中的琼西,把最后一片叶子看作是生命的征兆、死神的化身,是苦难世界的终极,她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风雨中,藤叶越掉越少,读者的心也越揪越紧,藤叶终将掉完,年轻、纯洁的琼西却不该过早地逝去,矛盾达到了高潮。没想到最后一片叶子历经了一天一夜风雨仍然傲然挂在墙上,出人意料、令人惊奇,怎么可能?除非那一片叶子是假的。但不管怎么说,在琼西眼里,那是上帝的旨意,琼西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念,又过了一天,琼西脱离了危险。文章最后揭示谜底,那一片叶子确实是假的,是琼西的念头触发了老画家贝尔门的行动,在哪个凄风苦雨之夜,贝尔门画下了常春藤上那最后一片永不凋落的叶子。琼西得救了,贝尔门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小说直接描写贝尔门的语句并不多,但他那普通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美好的心灵,他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帮助他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门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门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门全部的爱、善和宝贵生命,成为了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画。
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以“项链”为线索,主要写了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等主要故事情节,其中丢项链和识项链这两个情节出人意料,又都在情理之中。先说丢项链,丢项链看似偶然,又真实可信。玛蒂尔德夜会上确实获得了成功,作者用了四个“陶醉”来表现她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内心世界。离开时,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披在她的肩膀上的朴素家常衣,她赶忙走下台阶,想赶快逃走。舞会上的狂热,以及后来的逃走,都很容易丢失东西。再说识项链,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已说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当玛蒂尔德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薄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由于小说的情节发展切合人物的性格,结局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诸如此类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文学作品的这种卓越的出人意料,又入人意中的写作技巧,曲尽波斓,令人震撼。但是艺术技巧总是置根于真实这一土壤,如果情节的发展不是合情合理,而是故弄玄虚,再惊险也不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它抓住了人物的本质,符合生活的逻辑,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有机的融合,这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主要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立栎.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7).
[2] 杨春艳.鲁迅作品中最温暖的文字.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