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防护对策
2013-12-29孟繁姝
摘 要:本文分析了危害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并从自我防护、改善工作条件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员 身心健康 环境污染 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53-02
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图书馆日后的发展。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图书馆员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础,是其工作质量的保障,图书馆积极地改善工作环境,关注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才管理的关键一环,对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环境污染对图书馆员身体健康的危害
1.1 物理性污染
电脑给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电磁辐射(各种电磁射线和电磁波等)、声(噪音)、光(紫外线、红外线辐射以及可见光等)等多种物理性污染,因摆放过于集中,这种污染效果也加倍。除电脑外,图书馆特有的图书防盗设备,图书充消磁器等仪器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图书馆员长期近距离地在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1.2 化学性污染
图书馆化学污染的来源主要是装修材料和图书、报纸、期刊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及其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挥发释放到空气中,被人体组织吸收,使人的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油墨中还含有大量铅、砷等重金属,图书馆员在长期接触中,很可能因吸收部分重金属,使自身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受到严重破坏。长期接触复印机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臭氧也会给图书馆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1.3 生物性污染
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图书在加工、运输、保存和流通的过程中表面灰尘附着,细菌繁殖,并寄居着大量害虫。图书是病菌传播的载体,图书中普遍发现有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及螨虫存活的现象[1]。图书馆是人员密集及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每天有大量人流出入停留,人体所携带的大量细菌和病毒会扩散到空气中,如果通风不及时不彻底,极易造成呼吸道疾病并导致疾病的交叉感染,严重危害图书馆员的身体健康。
2 工作性质对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的影响
图书馆员在图书借还、整书上架等机械化的工作过程中,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很容易因肌肉僵持、疲劳而引发颈椎疼痛,易患颈椎病及肩周炎等疾病。久坐不动,长时间使用键盘和鼠标,易诱发便秘和形成“鼠标手”,影响图书馆员的身体健康。长期简单、重复、机械化的工作,使图书馆员逐渐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图书馆员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使其在工作中得不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人生价值难以体现。长期单独工作,且图书馆安静的环境限制,使许多图书馆员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情感压抑,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还有一些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及专业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他们丧失了工作的目标和自信心,他们不主动接受挑战,缺少创新,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及焦虑、抑郁等人格偏差[2]。考核及监督体制的不完善,也加重了图书馆员的身心负担[3]。
3 防护对策
3.1 图书馆员的自我防护
图书馆员在工作中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在工作时应注意穿着工作服,佩戴手套、口罩,避免长期使用电脑和办公设备,工作后及时洗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加强体质。图书馆员应秉承“快乐至上”的原则,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并选择合适的减压放松的方法,进行自我心态调节;客观的认识自己,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加强与领导、同事、读者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挖掘自我潜力,提升职业技能。
3.2 改善工作条件
(1)提高卫生意识,加强日常管理。
图书馆需重视卫生清洁工作,建立完善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定期对书籍和公共设施进行清洁、除尘和消毒。并加强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定时开窗通风,提高空气质量,防止有害生物滋生。同时加强卫生宣传,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阅读习惯,使读者自觉爱惜图书,保护图书馆环境。
(2)合理布局,引进先进的设备。
在图书馆的设计、建设及装修过程中,图书馆应从保护馆员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严格选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和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办公家具,对家具电器进行合理的摆放且切勿过于集中,并配备专业的照明、通风、抽湿、恒温、消毒及检测设备,创造环保、健康的工作环境。另外,在书库安设电磁屏蔽装置,使电磁强度降低到容许的范围内,并放置一些可吸收粉尘和有害气体的绿色植物,使空气洁净而有益健康。
3.3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图书馆在改善工作条件的同时,应关心、重视馆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并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1)加强沟通及人文关怀。
图书馆可通过组织联谊活动,丰富馆员的文化生活;通过开展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馆员的思想动态,对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帮助其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增强馆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推动形成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
(2)建立激励机制。
在征求馆员意见的基础上,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全面衡量馆员的业绩和成果,对创新、获奖和超额完成任务者给予奖励[4]。并将情感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其工作热情。鼓励馆员发挥自身才能,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为图书馆的建设献计献策,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工作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营造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3)重视人才培养。
图书馆应重视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等高素质专业馆员的选拔和培养,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提供培训机会、创造学习条件,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增强自信心,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图书馆还应考虑个人差异及实际工作需求,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及分配工作,明确责任,进行必要的轮岗,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挖掘个人最大潜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 结语
图书馆员应该了解影响自身身心健康的因素,并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进行防护。而图书馆更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对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加以重视,控制馆内各种污染,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并创造出一个健康的人文环境,以保证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彩杰.图书馆工作环境的污染及其健康危害[J].医学信息,2007,20(6):965-967.
[2] 龙心.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41(2):89-91.
[3] 程玉华,夏明.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图书情报论坛,2010(1):12-14.
[4] 原增,王虹菲.图书馆的人本管理与和谐发展[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10):19-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