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研究
2013-12-29罗金华王周火童石荣
摘 要: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关键。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存在未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课时难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认识偏差等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应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培养“双师型”教师,定期进行实践教学评价。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 改进
中图分类号:F2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08-0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教学评价等子体系。目前,由于高校扩招的原因,地方高校发展很快,2012年共有300多所高校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一般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改进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1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弱项。一般地方高校升办本科专业的办学历史不长,办学经验不足,专业培养方案有待完善。结合我校实际,目前,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未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岗位。
近年来,企业不欢迎实习生成为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保密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部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部门的很多资料(如员工薪酬)都是保密的。二是企业担心学生的实习安全。特别是危险性较高的一些岗位(如车间操作岗位),企业要求学校负全责。三是学生实习对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带来一定影响。学校会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员工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但学生的实习并不能为企业提供较大帮助。
(2)实践教学课时难以保证。
一是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偏少。地方高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或实践条件(如无专业实验室)的限制,一般实践课时偏少。如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时为308课时,占总课时(2498课时)的11.8%,集中实践环节为27周(学分),占总学分(192学分)的14.1%,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为30%以上。二是由于实习经费不足等原因,在教学计划实施时缩减实践教学课时。如部分学生不愿到外地实习。
(3)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一是校内实践环节(如实验实训),由于实践场地、设备(或计算机软件)的原因,或指导教师实践技能和组织能力的欠缺,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二是校外实践环节(如实习),由于学生不能真正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只能走马观花,因此,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有的甚至用放录像或幻灯片来代替,没有真正的操作和实践机会。
(4)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认识偏差。
由于缺少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部分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他们只管实习安排,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也不管实习效果。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不足,实习态度不认真,怕苦怕累,不愿意服从实习单位安排,应付了事;或者以要考研、考公务员等为借口,逃避实习。
2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的对策
(1)突出实践教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修改和完善。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和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分析总结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修改的时间间隔一般为3~5年。如我校2005年首次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2008年和2012年进行了两次大的修改。主要的实践环节包括军训、公益劳动、认识实习、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并在工作分析、组织设计、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员工招聘等专业课程中设置了实验、实训或课程设计等实践课时。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较理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愿意指派有经验的员工担任学生指导老师的大中型企业,并且接受学生的数量不宜太多。因此,学校应采取对策,加强校企合作。具体措施有:给企业支付一定的实习经费,与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为企业提供适用的优秀毕业生等。另外,可以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为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
(3)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许多实验实训项目不能开展,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尽快建立比较完备的实验室。实验室的主要设备或软件应包括:素质测评仪、职业能力选择系统、场地拓展训练设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软件、人力资源测评软件、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平台等。
(4)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一般要求教师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或培训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而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较弱,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或转行的教师占较大比例。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担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或经理助理;二是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或培训等活动;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调研,进行科学研究;四是鼓励教师取得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或高级培训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在校学生参加助理人力资源理管理师考试授课等。
(5)定期进行实践教学评价,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评价是确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规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定期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以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教学效果。如我校对综合实习设置了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地选择、实习计划、实习环境、实习单位管理等评价指标,对毕业论文设置了选题质量(合理性、专业性、实用性、新颖性),写作质量(理论运用、理论深度、独立见解、文献综述)、论文质量(论文结构、编写规范、论文篇幅、应用价值)等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周志洪,吴海兵,雷小凤.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6).
[2]贺青梅,罗金华.基于计算机模拟教学的经管类综合实验中心的设计[J].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2007(3).
[3]李四聪,李坚.管理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