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务养护维修模式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2013-12-29高飞

科技资讯 2013年4期

摘 要:工务系统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以适应重载线路提速对工务维修提出的新要求。推行“检养修”分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化、专业化优势,并采用合理的“天窗”时间,利用大型养路机械,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综合维修和经常保养作业,保证线路质量的均衡稳定,使专业分工更明确,劳动组织更趋合理,施工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关键词:检养修 天窗 养路机械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065-02

大准铁路为国家I级单线重载电气化铁路,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和山西省大同市境内,于1990年7月开工建设,1997年11月全线建成通车,营业里程306.2 km。

近年来,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运输量逐年增长,在现有的线路设备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挖掘运输增长潜力同时提高线路设备养护维修质量,确保运输增长和安全,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推行“检养修”分开,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化、专业化优势,并采用合理的“天窗”时间,利用大型养路机械,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综合维修和经常保养作业,保证线路质量的均衡稳定,使专业分工更明确,劳动组织更趋合理,施工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1 “检养修分开”的目的、任务和意义

“检养修分41291c524d70f1fa91e3547f6fcb4fe48e24b43475b0c56d5e3e655b419a5a49开”的主要目的是在全公司工务系统构建上下贯通、责权清晰、层次分明、逐级负责和有序可控的管理机制,突出检查在线路维修中的重要地位,实行作业与检查互控,以养路机械为主要手段,以轨道检查仪、计算机等为辅助工具,实现线路维修机械化、信息化,做到工务段、车间管理权责明确、现场作业环节监控有力、考核评价体系严密,为确保线路设备质量均衡和工务安全持续稳定提供可靠的体制保障。

“检养修分开”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实施公司、工务段、班组三级管理,强化班组管理能力,成立专业检查、巡养和作业队伍,实现线路维修作业的天窗修、机械修、专业修、促进线路维修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通过职责分解和管理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检养修分开”的意义在于,线路设备专业化,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的检查,可提高检查的质量,彻底根除工务假检查的顽症;实施检养分开,建立了异体监控的机制,保证了现场作业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

2 “检养修分开”推行的条件

2.1 前提条件—— “天窗修”

“天窗修”是实现“检养修分开”必要的前提条件。

“天窗”是指铁路列车运行图中,在铺划列车运行线时为施工,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凡是在运营线进行影响设备稳定、设备使用和行车安全的施工、维修作业,不准利用列车间隔进行,必须纳入天窗点内进行,成为“天窗修”。

根据铁道部的有关规定,要实行“检养修分开”改革,大部分维修作业必须在“天窗”点内进行,能够在点外作业的项目非常有限。这就要求维修作业工区必须借鉴接触网作业模式。工务段要对管内线路设备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全面合理的滚动式维修计划和方案,保证全部线路设备能够得到有重点的等强维修。实施“天窗修”之后,不但解决了维修部门苦于作业时间短、大型养路机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运输部门又要求线路得到充分保养,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这样一对矛盾;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工务部门作业安全的防撞和行车安全问题和因纯作业时间短致使作业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维修作业车间或工务车间应每日在“天窗”点内集中力量进行线上维修作业,在“天窗”点外组织整理道床、清理路肩等道下作业,或组织机械维修保养和学习第二日的作业方案、准备料具,其余时间待命休息。将整体作业休息制度改为全天候“天窗”作业,分阶段轮换调休制度。在作业组织中需要注意作业量调查、细节方案制定、任务分配、人员培训、机械使用保养、安全管理等环节,大力提高“天窗”点内作业效率。巡检工区要及时将检查线路的数据及病害发展情况反馈给工务段调度,完善设备病害数据库内容。

“天窗”时间势必影响一定的运输,但是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有了“天窗”时间,才能保证安全。下定决心开辟“天窗”时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2 物质条件—— “机械化”

“机械化”是实现“检养修分开”的物质条件。

在列车速度、轴重、密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线路设备磨损变化速度加快,如果仍采用原有的维修手段和工具,就不能满足及时维修保养设备,保持设备质量处于均衡状态的要求。也就是说,设备维修保养的速度跟不上设备磨损变化的速度。这些变化逐渐引发各种病害,既给行车安全留下隐患,又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如在混凝土岔枕的提速道岔上用手镐进行捣固作业很难保证捣固质量的均衡性,同时也极易将混凝土岔枕两侧的下边角打成圆角,以致造成空吊板病害;有些作业项目则必须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如道床清筛后为尽快提高行车速度和保证行车安全,要求采用道床稳定车进行作业。

使用大型养路机械施工高效、快捷、作业质量高,质量储备期长,逐渐形成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小型养路机械为辅的维修作业格局。要实现“检养修分开”,就必须装备大中型养路机械,因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只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才能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

3 “检养修分开”的基本模式

“检养修分开”是线路维修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机械化、信息化、科学化内涵,是工务线路养护维修走向现代化,真正实现质量、安全有序可控的根本出路。其基本模式如图1。

4 “检养修分开”的管理和组织形式

检查工区和养修工区的关系。

(1)闭环管理。

闭环管理(检查、安排整修、验收、反馈消号)一直是工务维修管理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检查工区负责检查、消号;养修工区负责整修;车间负责验收。

养护和维修自成一体,实行互不隶属,互不交叉,相互制约,相互监控的管理方法,真正实现管理上的“异体监督”,克服现场“假作业、假计工、假考核”的现象。同时,要通过巡检养护工区(线路状态汇报)、段级调度(综合数据)、技术管理部门(分析评价、技术指导)、综合维修工区(综合维修整治)、巡检养护工区(监督验收)的环状信息反馈管理方式,形成事事有追问、有落实、有反馈的管理机制,做到每个环节都由上一环节来督促落实。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维修力量集中,工作效率提高,技术安全力量充足,专业管理得到加强,加上维修施工后与巡检工区之间的验收交接,可以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和全面完成维修任务。各个环节职责明确,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管理。

(2)相互制约管理。

①线路设备检查和监控。公司以动态检查为主,利用轨检车、添乘仪和车载式添乘仪按规定对线路进行定日期、定车次检查和监控,对设备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并以通知单的形式报车间和养修工区,车间主任和养修工区工长亲自签认后,根据工作量分轻重缓急安排日常维修工作。养修工区整修后,工长签认将病害PnkrWBNZ5O47D4X1/lw4TYiGrS9AT7d7KllK6duASy0=整修情况反馈到车间,这样克服了漏修的隐患。

②工务段成立线路设备检查监控小组。段长为组长,主管段长为副组长,线路、安全科人员和主任领工员为组员,分工负责对全段线路设备检查和监控。职责是认真执行线路动态添乘和静态检查、验收制度,负责对各级检查监控反映的信息进行处理,包括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监督Ⅲ级偏差、不良处所和重伤轨的消灭处理,建立消灭处理台帐。

③段明确重点病害标量值,规定重点病害检查工区每周上报段,段实行主任领工员、质检队队长、主管维修人员的日常追踪制度。这样防止了设备漏检、漏项,也可防止整修安排不合理或整修质量不达标等情况。

④各级检查的动静态病害汇总到主管段长随时进行核对,首先是核对检查工区是否按巡回图检查。若工长或车间主任签认而未整修,则追究养修工区责任。

⑤设备维修。机械化线路维修段负责综合维修的大型机械作业,工务段配合施工,并负责其他作业项目;对大机覆盖不到的线路由工务段直接领导的机械化维修队负责综合维修。由保养车间下设的保养工区根据检查工区提供的检查资料,安排进行临时补修及次月的经常保养工作。

⑥“检查、养修分开”的实施,要求车间主任、养修工区工长定量跟班检查,对重点地段必须加强重点检查,这样避免设备所属工区工长对自己设备所存在问题不了解,不熟悉的弊端,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⑦“检查、养修分开”实行导体监督,对检查、整修双方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双方的工作在制约中不断促进,以确保行车安全和设备修理质量。

5 “检养修分开”对运输的影响

总之,“检养修分开”使得维修力量集中,工作效率提高,技术安全力量充足,专业管理得到加强,加上维修施工后与巡检工区之间的验收交接和相互卡控,可以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和全面完成维修任务。确保设备质量均衡,列车安全、平稳地运行,从而为运输增长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线路的维修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各个时期铁路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而确定的,这就要求各级铁路管理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找出最适应铁路改革发展需要、解放生产力需要、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把铁路各项工作全面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明华.铁道工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4.

[2]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务委员会.铁路大型养路机械[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颜颖.国内外高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分析[J].中国铁路,2006,10.

[4]李昀.既有干线提速后工务管理组织机构改革的思考[J].铁道建筑,2005,3.

[5]严键.线路养护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铁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