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上海水闸(泵)站中的应用

2013-12-29黄勇

科技资讯 2013年4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灾害性天气频发,受台风和城市排水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等原因影响,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继出现较比为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纵观国内外城市排水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典型做法,应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以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以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管控系统为例,简要介绍上海市运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测管理进行城市防汛和排水调水工作的经验作法,以期达到在城市防汛排涝领域拓展和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的目的。

关键词:防汛排涝 水闸泵闸管理 计算机 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V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023-01

随着我国水利行业的迅速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自动化的信息控制系统对大中城市的水闸泵闸进行监测管控,成为城市防汛设施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我国防汛排涝工作较好的天津、青岛等城市也都在研发城市水务监测系统,以期利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达到引水排污、防汛排涝、节约成本、合理配置使用水利资源的目的。

1 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系统浅析

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系统以各监测部门提供的实时水情、雨情、工情为依据和基础信息数据,按照电子计算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的水力水质模型进行有效换算,从而为决策者形成全面监控上海市防汛和水情调度工作的决策方案。该套系统实现了对全市80%以上的水资源和89座一线泵站的全面自动监控,可以第一时间在系统内反映出河道水位、降雨量、道路积水量、泵站闸门运行情况、水务工程施工状况等数据信息。系统在水务局建立中心系统和全市建立了9个监测分中心,监控中心作为整体系统的控制中心,分中心可管理下属监控点数据采集,由泵站担任数据采集、图像监控和指令实现角色。该系统在全部节点上都实现了现场实景实图的信息传输,传输采用B/S传输模式,数据的采集频次为500毫秒/次,图像存储5分钟/次,传输信道为中国电信提供的通信光缆,采用ISDN进行有效传输,可实现异地监测、实时异地备份。

2 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系统应用

该系统目前是上海市水务局进行防汛排涝、综合调水、行业管理、数据分析、工程规划等的主要依据之一。从2003年建立至今,经过不断完善,已经具备了对上海市水务系统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特别是出现险情汛情时,上海市水闸泵闸自动监测系统能依据实景图像对全市水闸、泵闸进行操作。2012年8月,“海葵”来袭,全市所有水闸、泵站在监测系统的指挥下,有序开展了防汛工作,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系统通过对2005年“麦莎”等过境台风的类似数据进行查询分析,通过有效对比和实时图像数据传输,临时对所有水闸、泵闸防汛预案进行调整,及时对防汛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加强机械化排涝力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汛指挥的准确性与快捷性,市领导还依据此系统对防汛排涝全局进行掌控,同时又对当时出现的嘉定区陈家山路下立交桥因立交泵站故障突发情况进行应急处理,以最快速度调集了支援力量共3支防汛支援队近200人进行人工盯防,为泵站抢修赢得了宝贵时间。此次抢险工作中,水闸、泵闸计算机监测系统在电子操作平台上第一时间汇集了一线收集的各种雨水井和临街积水信息,最快调集了相关区域内的排水力量,同时有效利用计算机系统加强了相关泵站的调度工作,最快依据数据信息进行调整。该系统较以往形成了与市政城管指挥系统、公安局交巡警指挥系统和气象部门的数据互动,成为了市领导和局领导采取决策的主要依据,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汛情数据实时绘图、历史数据适时保存的同步性,同时还对防洪堤坝的危险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布汛情较为严重的易涝片信息,有效缓解了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拥堵现象,以及与城管指挥系统合作指挥了汛情过后的排污清淤工作,为全市汛情过后最短时间内恢复交通秩序做出积极贡献。在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后,上海市水闸泵站计算机监测系统更加发挥出其在防汛指挥、数据分析、协调调度方面的强大功能,如市水务局与各区县防汛工作相关部门通过该系统进PUKdONi6aWR6nbIcUFOb2w==行防汛数据的传输、汇总、分析,为市领导进行防汛指挥提供了主要决策依据。在全市24处易涝地区设置了专门数据监测点,实时联通全市消防、气象等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了对雷暴雨致使我市某些地区瞬间积雨量达到80~100 mm时,能有效进行相关泵站的紧急调水。通过该系统市水务局还对卢湾区龙华东路南园、长宁区剑河路、仙霞西路等相关防汛薄弱地区的泵站进行计算机联通,实现了对上述地区泵站排水能力的计算机化管理,可以依据不同的排水时段和防汛要求安排机器运行,从而在节能安全的基础上,有效进行排水工作,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3 上海市水闸泵闸系统未来展望

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系统因依托上海市独有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由国内领先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机构进行设计建设,加之多年丰富的运行经验和维护管理实践,为上海市水务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水务监测系统管理人员,这些条件都为上海市水务局建设“数字水务”提供了条件。因此构建数字化的水务管理信息网络、以建立信息技术在全系统应用为标志的“数字化”水务管理一体平台,依托此平台实现“一网调度”、“一图指挥”是上海是水务管理部门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尤其是在今后更加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依据数字化水务平台可以实现防汛排涝和水资源管理利用工作一体化的决策机制、实现水务信息管理操作智能化界面应用,把节约水务管理成本、提高水务工作的服务质量,使水务系统为全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建设优良环境的提供者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相信数字化的水务管理平台可以促使上海市水务系统走在全国水务管理行业的最前沿。

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系统是上海市依托信息化和计算机手段实现上海市水利资源和水务工作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它符合了当前高效决策、快速处置、安全运行城市水利资源管理的主流趋势,不断丰富和完善水务工作监测系统也是提升城市管理硬实力,实现政府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的职能的体现,相信建立完善城市水务管理监测系统,会日益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水务管理工作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珍明.上海市水闸泵站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初步控索[J].微型电脑应用,2005,7:58.

[2]鞠晓晟.上海市浦东新区水闸自动化系统发展回顾及展望[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54.

[3]吴学文.上海市河道水闸行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6:58.

[4]夏扬.天津保税区雨、污水泵站远程集中监测系统[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2011,6:89.

[5]钱晓锋.水闸泵站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J].上海建设科技,200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