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边的胶带纸来设计实验
2013-12-29仲闯
摘要:透明胶带纸在物理课上它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修正纸,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帮手,本文就是利用学生身边接触最多的学具——透明胶带纸完成一些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更形成了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透明胶带纸;学具;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S)-0056-2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基本理念。因而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学生身边接触最多的学具完成一些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由于器材普遍,学生人人都可以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揭示初步的规律和实质,不仅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知识,不知不觉中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比如我们同学天天都在使用的透明胶带纸,写错了字,用它一贴、再撕就可以重写了。在物理课上它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修正纸,更能做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帮手。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演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操作方法:将透明胶带纸一端展开约半米长,手持展开的一端轻轻转动,让胶带纸圈以手为中心作圆周运动。
分析说明:胶带纸所以能绕手作圆周运动,是因为不断地受到手的牵引作用,使之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以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演示运动着的物体突然不受力的作用时将如何运动
操作方法:大致与演示一相同,只是在胶带纸绕手作圆周运动时,突然松手,胶带纸将沿松手时该点的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飞出去。
分析说明: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当一个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原来运动着的物体,突然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演示物体具有惯性
方案一:将胶带纸放在书上。然后迅速抽去书本,发现胶带纸留在原处。说明了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
方案二:将胶带纸用力扔出去,发现胶带纸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说明了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分析说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属性,原来静止的仍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仍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4、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操作方法:将胶带纸的一端展开约半米长,手持展开的一端,把胶带纸圈扔出去,发现不管怎么扔,胶带纸圈总会落向地面。且静止后,展开的胶带纸正好成竖直方向,垂直于水平面。
分析说明: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所以胶带纸圈总会落向地面,且展开的胶带纸正好竖直向下。(此方法也可以做为重垂线的演示)
5、演示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操作方法:以相同大小的速度使透明胶带纸在水平桌面上向前滚动或滑动,发现滚动的距离远远大于滑动的距离。
分析说明:胶带纸圈在水平桌面上向前滚动或滑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阻力作用,,由此可知,滚动的距离长说明受到的摩擦阻力小,滑动的距离短说明受到的摩擦阻力大。所以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6、演示重心不在物体上
操作方法:出示胶带纸圈,即可。
分析说明:物体的重心一般都在物体上。如:粗细均匀的直棒重心在中点上;长方形的重心在对角线的交点上:圆的重心在圆心上;球的重心在球心上。但也有特例,圆环的重心在哪儿呢?此时出示透明胶带纸圈,相信不讲同学们也一目了然了。
7、演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操作方法:将胶带纸的一端展开约30厘米长,手持展开的一端,让胶带纸罔左右摆动。
分析说明:胶带纸圈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当胶带纸圈从最高点向最低点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胶带纸圈在最低点时,动能最大。然后胶带纸圈继续运动,从最低点向最高点运动时。动能又转化为重力势能。如此反复,动能和势能实现了相互转化。
胶带纸在物理科学研究中也有很重要的应用,例如剥离石墨片试制成功石墨烯薄膜。
通过人人都有的学具,演示一些物理现象,揭示某种物理规律,不正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从生活走进物理”的基本理念吗?且通过对这些学具的创造性应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更形成了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