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学物理新课课堂教学引入法
2013-12-29王胜华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龙其是课堂教学的引入,中学物理新课课堂教学引入究竟包含哪些技术要领呢?本文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系统总结了中学物理新课课堂教学引入的七种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以期能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物理;新课;引入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s)-0019-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好的“新课引入”,会让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好的“新课引入”,会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教学充满着“魔力”;好的“新课引入”,会制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好的“新课引入”,会在制造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求结果”、“探究竟”的欲望。
总之,好的“新课引入”不仅能增长见识,激活思维,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物理学价值的认识。
笔者总结出了中学物理新课课堂教学引入的几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1、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入
案例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引入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并介绍实验器材:如图1,A、B、C是三个竖直管,与其相连的容器底部粗细不同,M、N是两阀门且关闭,其中M接水龙头。接着,师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生答(预设):是连通器。连通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相平。然后教师打开阀门M,向容器中注水演示连通器原理。师追问:如果同时打开阀门M、N,让连通器中的水流动起来,各容器中的水面还相平吗?学生讨论、猜想。接着教师同时打开阀门M、N,让学生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此基础上引出流体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得出: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新课的学习已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展开了。
该引入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一是要研究、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合适的载体;二是在复习的基础上要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从复习环节“悄悄地”、“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让新旧知识真正做到“无缝对接”、课堂教学自然而流畅。
2、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入
案例1 在“浮力”一节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利用桌上的器材(水、筷子、电吹风),如何将空量筒底(量筒不能倒置、摔碎)的乒乓球轻松地取出来呢?
以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多数学生会利用“水能将乒乓球浮起来”的道理轻松地将乒乓球取出来。教师便“顺势”引入浮力的教学。
该引入方法的实施策略及要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好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这种方法引入教学的关键。其中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涉及到的知识学生可能不知道,但是学生在生活中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是用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前提。
案例2 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问题:盒子里有漏斗和足够多的乒乓球,请两位同学想办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把乒乓球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比比看谁运送的多。
很显然,教师在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缺乏不自觉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的生活经验,因而,学生不可能提出老师所要的、能引入新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新课引入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3、以实验设疑的形式引入
案例 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入新课:出示两电池组(电动势相同、内阻不同),并让学生测量其电动势相同。然后将两电池组分别接入有相同灯泡的完全相同的两电路中,合上开关前,教师提出问题:“灯泡一样亮吗?”让学生猜想。多数学生会答:灯泡一样亮(符合学生的直觉判断)。然后教师合上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生(惊讶):哎,怎么不一样亮呢!?师:是呀,电动势相同的电源给完全相同的电路供电,灯泡亮度为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该实验通过给学生制造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该引入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关键是要通过巧设实验给学生制造认知冲突,从而激发探究欲望。为此,一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并确认学生一定会作出与实验结果相反的判断;二是要设计好实验,设计的实验要隐含本节课的革点知识,并且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直觉判断相反。
4、以魔术表演的形式引入
案例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一茶壶。并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听话的茶壶’,你们相信它能听话吗?”学生作好奇状。魔术表演开始,教师倾斜茶壶,什么都没倒出来;接着教师说“红茶”时,再次倾斜茶壶,红茶水倒出来了;教师再说“绿茶”时,第三次倾斜茶壶,绿茶水倒出来了……接着教师问“想知道茶壶为什么这么听话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教师板书课题“大气压强”。
学生感到很兴奋、好奇、疑惑不解。在道具“听话的茶壶”中,实际上有两个容器,分别盛着红茶和绿茶,在茶壶盖上有两个孔,第一次,用手堵住两个小孔,自然没有茶水流出来,第二次只堵住了盛绿茶的容器盖上的小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红茶水便流出来了,第三次只堵住盛红茶水的容器盖上的小孔,绿茶水便流了出来。
该引入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关键是要通过设计的魔术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新课。为此,要注意三点:一是魔术中的现象是用本节重点知识能够解释的;二是学生对魔术中究竟包含什么知识并不知道,因而一下子难以找到解释魔术的依据而留下悬念;三是魔术表演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可操控性。
5、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入
案例“摩擦力”的教学时,在轻松愉快的儿歌《捉泥鳅》的音乐声中,“捉泥鳅比赛”的游戏活动开始了。在游戏活动给学生们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一句“怎样才能抓到更多的泥鳅呢?”将学生引入到“摩擦力”的新课学习中来。
该引入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关键是抓住学生喜好游戏活动的心理,设计好游戏活动。为此,要注意三点:一是游戏活动要简单易行,能吸引学生,学生热情高;二是游戏活动要承载着本节课的知识、方法或思想:三是在学生享受游戏活动乐趣的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巧设问题引入新课。
6、以播放视频资料等形式引入
案例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引入教学中,教师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在一次强台风中,大树连根拔起。房屋倒塌……为了安全,一人躲到了地面下的地窖里。突然。他发现笨重的地窖井盖居然被微微掀动、仿佛要被掀开似的,于是迅速并试图以自己的身体吊住井盖……外面的台风越来越大,他越来越艰难地、越来越拚命地吊住井盖……一段时间后,井盖最终还是被掀开,人也如树叶般被卷入台风中……
师:地下没有风,为什么也不安全呢?是什么样的力量把人给卷走了呢?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该引入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关键是播放的视频等资料的内容要足以吸引学生、震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而引人新课。为此要注意:一是留心并积累各种媒体中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做个有心人;二是这些资料所包含的现象不仅与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而且学生并不多见甚至从没见过,能够开拓视野,吸引、震撼学生;三是资料的展示方式,可以是口头语言描述,也可以是书面语言的表述,可以是音视频播放,还可以是通过课件(因资料缺失)重现曾经发生过的现象。
7、以知识应用的形式引入
案例在“串联与并联”的引入教学中,教师给每小组一抢答器,要求学生用抢答器抢答复习上一节知识。复习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抢答器是如何工作的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入新课。
该引入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一是选择的实例应是本节课知识的应用:二是该实例包含的知识学生并不知道,也没有不自觉应用该知识的经验,以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学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升对物理学价值的认识。
以上是笔者对中学物理新课课堂教学引入的一点粗浅看法。“教无定法”,如果因为笔者抛出的这块“砖”,能够引来各位同行关于新课引入的那块“玉”,我想,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一定会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栏目编辑 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