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3-12-29徐钢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年2期

摘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教育教学改革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多学科整合教学冲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思想束缚,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和时代创新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学科整合;科学发展观;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2-0341-02

1 科学发展观与多学科整合教学

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高中实行分科教学,课程的细化已经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严重的学科本位主义倾向,而学生学到的则是缺乏内在联系的、局部的、片面的知识,联想空间受到限制,并缩小了本可以通过联想扩大知识的运用范围和实践的机会。分科教学导致进度错位,学生的协调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生,直接影响学科学习,而且对学生人格形成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多学科整合”,即在各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融入其他学科教育,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关爱学生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之处在于不再片面强调单学科的重要性,不再盲目给学生施压,而是从学生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并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教学策略下,学生的认知结构能主动的靠近新知识,学习过程意义建构的“同化”和“顺应”会更为顺利的进行。而且通过学科之间的沟通,能够将原本片面的知识立体化,形成一个有活力的,融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网状认知结构。该认知结构既有融会贯通的知识资源,又有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机敏灵活的信息通道,比起孤立知识的占有,其创新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2 信息技术学科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

现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信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了高中信息课程应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础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与多学科整合将更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2.1 信息技术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教育家霍斯曼曾强调学生的科学成长发展离不开艺术。黑格尔说:“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要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呼唤起反应和回响。”美国纽约市中学已实行了“普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很有必要与艺术教育相整合,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又有许多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能让艺术元素做到更完美、更快速的、更有效的组合,给我们的艺术创作带来灵感的火花,让我们对艺术的理解欣赏多一个科学的角度。

借信息技术课堂启发魔术思维:魔术的价值在于巧妙的构思与原理。我在引入“二进制代码”一课时,将同学们的姓氏分别写在5张纸上给他们看,只要同学告诉我他的姓氏在哪几张上有,我就能很快的说出他姓什么,几次下来一直准确,学生大为惊讶。我告诉他们这是用二进制的原理设计的,于是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也自然地引向了对二进制的深入研究中。而这个小魔术,因其道具简单,趣味性娱乐性强,引起了学生们在课后纷纷学练。在这一课,魔术带来了最佳的课堂引入效果,而这一魔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该信息技术课堂知识。教师的魔术表演与信息技术教学融为一体,也让学生们对魔术设计思维方法有所了解,启迪了他们的创作思维。

借信息课堂理解声乐常识: 声乐常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我在“计算音乐文件存储容量”一课教学时就举例分析音乐的录制过程,并结合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更为清晰地理解了音质、采样频率等声乐常识。学生在音乐单学科学习中停留在死记硬背上的苍白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渗透变得有理可依,简单明白。

借信息技术课堂欣赏世界名画:信息技术与绘画总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我在“看图软件的制作”一课的教学中,发给同学们的素材中包含许多美术教材中的世界名画,让同学们在软件制作完成后用自己的作品观看这些名画。当同学们使用自己的作品来欣赏名画时是非常开心和自豪的,观察更加仔细对名画的阅读能力也更进了一层。

此外,信息技术课堂上还可极其方便地渗透到通用技术,用相声学的幽默诙谐而又极具智慧的语言讲解引导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信息技术和艺术各学科之间划清界限,而是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以大视角面向所有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2 信息技术学科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美国百人会曾宪章博士曾提到中国加入WTO,需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在人才战略中要加强培养有英语表达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给学生以英语听说读写的锻炼机会,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有效手段,使学生真正地享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工具,与国际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接轨,大大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两者相辅相成。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融入英语词汇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英语语法似乎相距甚远,但细细思考,却有许多关联之处。我在引导学生学习Visual Basic循环语句时重点区分For…Next语句与Do While…Loop语句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对引导词 “While”与“for”的区别:“While”是带条件的,是汉语中“当”的意思,“for”是带范围的,带有汉语中“因为在这个范围中”的意思。由此,打破学科局限的联想,既巩固了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对信息技术新知识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用英语进行补充解释:利用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补充解释,有时能够达到仅用普通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例如,我在上“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一课时,在讲解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方法CARS列表法时,启发学生得出“C”是“credibility”(可信度)的首字母,“A”是“accuracy”(准确度)的首字母,“R”是“reasonable”(合理性)的首字母,“S”是“support”(相关支持)的首字母。这样,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CARS列表法,而且,CARS这个名称也不会搞错。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系统的中英文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提供了开拓眼界和知识的更加广阔的平台,可以在教学过程的潜移默化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我在上“Visual Basi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使用介绍”一课时,就尝试着进行了探究式双语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该模式的教学兴趣极为浓厚。通过中英文双语教学,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科技英语词汇,在课堂上有了充分的英语交流实践机会,从而使英语学习真正“活”起来。而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学会用英语交流,无疑给信息技术学习提供了一件可靠的语言工具,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站在了国际化的高度。

利用英语的幽默性写作业评语:英语语言在表达上有其特殊的幽默性,在写作业评语时,使用英语,能让学生轻松地接受老师的批评鼓励。例如:我在批作业中发现有一学生的作业抄袭了另一个同学,我在他的本子上留下了批语:“Why? Just the copy of [×××]”(为什么?难道是[×××]的克隆人吗?)该学生看到批语后愉快地改正了错误,并将批语四处传阅。显然,将英语结合进来,作用较为明显。

2.3 信息技术学科与人文学科的整合

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已经造成了学生在人文素养上的欠缺,爱因斯坦曾说:“发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通过学科整合,我们就可以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

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作为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通过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灵魂的途径实现着社会价值,在学习网页制作中,大量的放入唯美的诗句,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陶冶性情。

同样,信息技术还能与历史等其他人文学科相整合……

引导学生及时从因特网上的国外课堂补充知识: 现代化的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任何学科都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到最前沿的知识。例如,我在“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章教学时,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其他学科的疑难问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因特网上的搜索来一个个解决这些疑难问题,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对任何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都会在因特网上去寻求解释,给了学生一把通向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且,做到了学习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同步,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此外,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更容易融入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多学科共同整合,从而构造出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3 多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的若干反思

多学科整合开拓了学生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是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青少年的一条捷径,值得在各学校各课程教学中推广。当然,在多学科整合教学中笔者认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找准结合点,合理渗透

我所提出的多学科整合不是去费尽心思去改变分科教材编排体系,而是以现有的学科教材为主线进行多学科整合渗透教学。这种整合不是生硬地为整合而整合,而是有目的的、讲究方法的、和谐的整合,既可以是课堂内的星星点点整合,也可以是课堂外的专题整合,这种整合是带着灵性的、以创新为目的的整合。因此,学科之间的结合点一定要找准。只有抓住了这个点,互相独立的学科才成为了整体,静态的书本知识,才变为动态的知识。例如,在“google地图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生硬地去讲解google地图是怎么使用的,而是先去地理老师那里了解了前面学过的内容中哪些地理方位的知识点是学生薄弱了,这样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上起了地理课,让同学们映像极为深刻。

3.2 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例如:在“多媒体软件制作”一课引入时,我给学生用制作完成的软件展示了我的山水画作品,并配上作品的主题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山水画和主题歌的同时对多媒体软件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既给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制造了唯美的情境又让学生对音乐对绘画的领悟更深一层,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我经常

对学生的不正确坐势指正,指出不良的坐势会造成视力下降、脊椎变形等健康方面危害,体现了对学生的身心爱护。并且,我时刻注意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激励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3.3 把学科整合放到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有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全球观念,关注教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当今的信息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的大量涌现,教育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和无所适从,新知识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教学不知何以应对。知识成倍增加,教育时间并未增加,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使得教学难上加。尤其是信息化社会到来之后,这个矛盾将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教学必须改革和创新,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该矛盾实质上是与学科的变化相通的,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是相通的。这是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而多学科整合实质上是对这种挑战的应战。只有把学科整合放到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多学科整合才能在更深的层次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德,曾伟. 迎接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M]. 科学出版社,20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胜勇. 反思与构建——20世纪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