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学习型课件的开发
2013-12-29谢振宝
摘要: 自主学习型课件的设计研究,就是要从学习理论、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步骤上来解决课件适应学习者个性和自主性需要的问题。该文在认知建构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作者开发自主学习型课件的实践,阐述了自主学习型课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在课件应用中行之有效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认知建构;自主学习;课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2-0339-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中指出: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也要不断探索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双向、探索、合作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自主学习无疑会在这场教改过程中成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构建新的课件体系来推广自主学习的模式,是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教育领域的开发和运用,还普遍存在着传统教学理论的痕迹。多数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课件的作用仅是将课本上的内容投影到屏幕上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制约着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构建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自主学习型课件显得尤为重要。
1 自主学习型课件开发的理论依据
1.1 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评价等内容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可以一直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而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中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具体来说,自主学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其次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最后是对自己实际学习的监察、评价和反馈。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是设计自主学习型课件的理论基础,而自主学习型课件最终也是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的。
1.2 认知建构理论
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一个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取决于该学生所建构的关于自主学习的“个人理论"。自主学习型课件在认知建构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友好的界面设计以及形象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各自的自主学习理论,从而也就达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 自主学习型课件的设计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自主学习型课件应遵循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即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而自主学习课件的用户是学生,所以在设计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给与学生完全控制的权力,使得学生在使用课件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见解,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说,自主学习型课件的设计在界面上要符合学生的审美习惯,在内容上要满足学生进行知识重构的需求,在交互上要尽量保证学生‘想到就能做到’。
2.2 “情境”学习原则
巧妙的创设模拟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好的情境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将枯燥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会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中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需求,在课件中为学生创设利于自主学习的模拟情境,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潜能。
2.3 “交流”学习原则
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缺失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现各自学习中的不足,又能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在自主学习课件中应构建一些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只有通过交流、合作、互助才能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这样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间的知识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3 自主学习型课件的基本模型
在认知建构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的自主学习型课件模型如图1所示。该课件模型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课件系统将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当前的知识储备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单元。学习者完成相应单元的学习后也就完成了对该单元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图1 课件模型图
结合课件设计的原则,图1所示的自主学习型课件模型在转化为实体课件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嵌入不同的激励策略,从而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予以考虑:
3.1 在情境中巧设悬疑
通过在情境中巧设悬疑,激发学生好奇心之后,要在课件中给出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去解决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参与到探究相关知识当中去。巧妙设置的悬疑情境和解决问题式的学习,可以激励学生去积极的思考,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值得注意的是,悬疑的设置不能想当然,要紧扣学习目标,且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3.2 铺设“关卡”,通过课件测试获取“通关文书”
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必须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而测试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通过测试可以有效地检查出自主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些积极地反馈信息。但单纯的做题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通过类似于游戏关卡的设置,学生在测试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一旦“通关”(达到章节知识学习的目标)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保持自主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3.3 通过分解项目促进协作学习
在课件中安排适当的合作项目,要求同学间协作完成。每位同学在完成单一子项目后需要与小组中的伙伴相互协作进而共同探索整合各子项目的方法,并最终合成完整的项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模拟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改变了以教师为核心的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团队精神会大有裨益。
3.4 用生动的交互与学生进行会话
从学生角度来说,合理的交互可以成为一种让学习更简单,更有效而又让人愉悦的技术。友好多样的交互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学习系统的直接会话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整个学习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掌控,学生的每一次选择都将会影响其后续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生动的交互既能避免学习模式上的单一,又能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
4 结束语
“自主”不等于“自流”或者“完全放手”,孤立的使用自主学习型课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学校、教师、教材等)共同作用的过程。我们在制作出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型课件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学生一直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学、想学、坚持学”。只有这样,自主学习型课件才能达到显著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自主学习的开展也才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曹文君.多媒体CAI多媒体课件开发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J].计算机工程,2000(4).
[3] 陈世洪. 自主学习课件的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4] 曾建湘.自主学习的本质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邵阳学院学报,2008(4).
[5] 廖金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J].湘南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