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时期的张国焘
2013-12-29苏若群
2013年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90周年。90年前的2月4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2万余工人为反对军阀吴佩孚、争取政治权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全路大罢工。2月7日,吴佩孚下令对罢工进行镇压,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等40多个人遇害,300多人受伤,酿成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最高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上都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在此期间,张国焘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一直领导和参与罢工斗争。由于他在长征途中分裂党分裂军队,在1938年投靠国民党等原因,所以对于他这段经历,研究的人并不多。
张国焘为何能代表中共中央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张国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李大钊、陈独秀相约建党的过程中,张国焘成了他们之间重要的联系人。在李大钊组织下,张国焘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书籍。陈独秀在上海初创共产党组织期间,张国焘两到上海,亲耳听到陈独秀关于建立共产党组织的设想,亲眼看到陈独秀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他还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有过接触,了解维经斯基关于在中国应该建立统一共产党组织的要求。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宣告成立,当时成员仅有3人,除李大钊、张申府两位北大教师外,还有一人就是张国焘。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张申府即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任教。这样,发展党员的工作就落在李大钊和张国焘两人身上。11月底,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已经拥有十多名成员,遂于年底正式决定将北京党组织命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夕,张国焘被推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之一,先期到上海参与中共一大的筹备工作。其间,他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李达、李汉俊一起,就会议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沟通,特别是协调了马林与李达、李汉俊之间的矛盾,使会议的筹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年仅24岁的张国焘被推为大会主持人。整个会议期间,对于会议议程的确定,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的起草,党的工作计划的讨论等,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局领导成员有3人,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负责宣传工作,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
1922年1月至2月间,张国焘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会议期间,他与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工人代表邓培等受到列宁的专门接见。回国后,他向中共中央传达了远东会议精神,推动陈独秀等人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形成正确认识,促成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上,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在中国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策略。
1922年10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张国焘临时负责中央全面工作。在这3个月中,张国焘在《向导》发表多篇政论文章,集中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有关问题的认识。文章反映出当时张国焘的思想理论水平尚处于全党前列。
正是由于张国焘在建党前后的这样一个经历,当中共中央决定派代表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时,他就成了不二人选。
张国焘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期间所起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到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在此期间,工人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在3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最高峰,也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终点。这次大罢工爆发的缘由,还要从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时说起。
1922年6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胜利而告结束。获胜的吴佩孚迅速控制了北京政府,原来的交通系内阁倒台。吴佩孚以标榜“保护劳工”表示开明。中共北方区委利用这一点,积极进行合法斗争。交通系是长期把持全国铁路的一个官僚集团,其爪牙遍布各条铁路。吴佩孚为了清除交通系的势力,拟在北方六条铁路线上设立稽查员,调查交通系的活动及其骨干分子的情况。李大钊等人趁机找关系,将共产党员安插进去任稽查员,以此为掩护开展工人运动。很快,铁路工人运动便普遍开展起来。
在铁路工人运动中,以京汉铁路的工作基础最好。1922年4月,即成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决定在总工会成立大会未召开之前,由总工会筹备委员会行使领导全路工会的职权。到1922年底,京汉铁路先后成立了16个工会,成立总工会的条件已经成熟。有鉴于此,筹备委员会决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全路工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可以带动其他铁路总工会的成立,进而成立全国铁路总工会,以实现党提出的建立全国行业工会的目标。因而,中共中央对召开京汉铁路全路工会代表大会非常重视,决定派张国焘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身份领导会议,同时派劳动组合书记部副主任罗章龙、中共北京地委委员包惠僧、中共武汉市委书记陈潭秋、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林育南前往郑州进行指导。
京汉铁路纵贯直隶、河南、湖北三省,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交通命脉,铁路运营的收入是吴佩孚军饷的主要来源之一。吴佩孚既想表示开明,利用工人为其卖力,又不愿工人运动越出自己允许的范围。当吴佩孚得知京汉铁路将在郑州召开工人代表大会后,于1月28日即下令驻军司令靳云鹏予以禁止。工会方面得到消息后,派出五名代表前往洛阳面见吴佩孚。经过商谈,吴佩孚表示,总工会可以成立,但郑州是军事区域,不能任意开会。当时,京汉铁路和其他铁路代表,武汉和各地工会代表,以及北京、武汉等地的学生代表300余人已经陆续到郑州赴会。筹备委员们决定,会议仍按计划进行。
张国焘是在1月底到达郑州的。了解到吴佩孚的态度和筹备委员会的决定后,他决定顺应工人们的要求。此后,他以中共中央代表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身份,在领导整个运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冒着生命危险主持京汉铁路工人代表大会。在军警重重包围的严峻形势下,张国焘登上讲台,以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的身份主持会议,宣告京汉铁路工人总工会正式成立。
在张国焘主持下,会议按照预定的议程逐一进行。杨德甫报告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的经过及同吴佩孚谈话的情形,并致谢词;律师公会代表兼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顾问施洋报告召开全路工会代表大会和成立总工会的法律依据;李汉俊、包惠僧、赵子健、张国焘以及各工团代表、各界来宾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各路分会代表也讲了话。会议一直开到下午4点,最后由张国焘致谢词,宣告散会。
二是组织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成立罢工领导机构,举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并向各路工会代表发出援助京汉铁路工人的号召。
2月1日晚,张国焘、罗章龙、包惠僧、陈潭秋、林育南,以及劳动组合书记武汉分部的成员施洋、许白吴,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长李震瀛、总干事项英和副总干事吴汝明等,举行秘密会议。经过热烈讨论,会议决定,为了反抗军阀吴佩孚的武力压迫,争取工人集会结社的政治自由,捍卫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政治权利,提出五项要求同当局交涉,3天内如不答应,即于2月4日举行京汉铁路工人同盟大罢工。并且确定了援助罢工工人的议案,要求与会各路工会代表返回后即宣传发动群众,做好罢工援助工作。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即赶赴郑州火车站,在各地代表和来宾离开郑州之前,在车站的一辆客车上召开了紧急会议,将秘密会议的精神作了传达,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和拥护。
依照郑州会议决定,2月2日,张国焘、陈潭秋、包惠僧、罗章龙、林育南与京汉铁路工会罢工委员会负责人等返回江岸。2月3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在江岸办公,统一指挥全路工人的罢工斗争。之后,张国焘等人召开会议,决定按原定计划实施罢工。参加罢工领导工作的主要有:张国焘、罗章龙、项英、包惠僧、林育南、李震瀛等,杨德甫、史文彬、凌楚藩、吴汝明、高彬等人也参与了领导工作。
2月4日上午9时,江岸机车厂的工人们高喊“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作战”等口号,首先举行罢工。到中午12时,京汉铁路全线2万多工人全部罢工,1200多公里铁路顿时瘫痪。
张国焘在罢工遭到残酷镇压后作出复工决策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的当天,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通电全国各工会,要求支援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所属各工会紧急动员,参加斗争。2月6日,正太、道清、津浦南段等铁路工人宣布罢工。北京民权运动大同盟、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京各团体联合会等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组织铁路工人后援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以及各地的声援活动,引起美英等国驻北京使团的不安,要求北京政府尽快用武力镇压。英国驻汉口总领事也召集湖北省督军代表和外国资本家举行秘密会议,策划镇压罢工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吴佩孚决心对罢工工人采取血腥镇压措施。
2月7日,湖北督军萧耀南指使督军署参谋长张厚庵以与工会代表谈判为名,将工会代表诱捕,进而冲进工会和厂区,大肆捕捉罢工工人。在江岸,工人纠察团副团长曾玉良等36人被杀害。在长辛店,机车厂铆工、纠察队副队长葛树贵等6人被打死。在郑州车站,郑州铁路工会委员长高彬惨遭酷刑而牺牲。在江岸、涞水、高碑店等地,均有罢工工人被捕入狱。此外,有受伤者300多人,被工厂开除者1000多人,许多工人家属也遭到军警的迫害与洗劫。共产党员、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被残酷杀害,共产党员、京汉铁路总工会与湖北省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施洋被捕,2月15日被秘密杀害。
在军阀残酷镇压的情势下,罢工还要不要坚持下去,这是摆在罢工领导人面前一个必须立即回答的问题。2月7日夜,张国焘和工会组织负责人在腥风血雨的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研究是否坚持罢工的问题。
会上,张国焘分析了罢工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为了避免更大的牺牲,保存实力,现在只有忍痛复工。但大多数与会者表示反对,认为应该继续罢工,直到胜利。尤其是项英,对张国焘大为不满,说:罢工既然不能抵抗武力压迫,那又为何发动罢工?如今在武力压迫之下,又为何能屈服?
大家争论得很激烈,会议一直开到夜半时分,仍然难以达成共识。张国焘见用讨论的方式通过复工已不可能,便坚决要求停止讨论,声明他以中共中央和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全权代表的名义下令立即复工。他说:“这次力争工会组织自由的罢工是正确与必要的,但也犯了对情况估计不清的错误。我们没有完全估计到吴佩孚的残暴本质和他所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影响之大,因而事先没有详细研究对付武力压迫的办法。现在各工会都应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步骤,通告所有罢工工人,一律复工。一切后果由我负责。至于反对意见,可以保留,将来再向上级控告我。”
在这种情况下,众人只能表示服从。接着,大家讨论怎样发布复工命令,决定由张国焘亲自起草《复工令》,2月9日以湖北省工团联合会和京汉铁路总工会的名义联合发布。
张国焘起草的《复工令》,既表达了对军阀压迫的愤慨,又从长远的利益考虑指出了复工的必要性。《复工令》说:“我们的敌人既用这样大的压力对付我们,我们全体工友为保元气以图报复起见,只好暂时忍痛上工。本联合会深知昨日各业工友因敌人袭击,痛苦流泪者不知凡几!切齿痛恨者不知凡几!愤不欲生者不知凡几!但本联合会极希望我亲爱工友镇静忍痛,不因此灰心,不因此出厂。须知吾人此时惟有忍痛在厂工作,才有报仇之日,才有打倒敌人之日,杀吾工界领袖林祥谦之仇誓死必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罢工之自由誓死必争!军阀官僚中外资本家誓死必打倒!唯其如此,所以我们要忍痛复工,才有以后的种种办法。”
《复工令》迅速得到贯彻。第二天,当上班的时间到时,工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工厂,遵令复工。此时,驻扎在江岸车站和工会内的军队正大批出动,准备捉拿工人。当他们得知工人已领命复工后,才罢了手。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党在幼年时期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罢工斗争。由于年轻的党缺乏经验,特别是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的张国焘不懂得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使罢工最终失败。通过这次大罢工,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二七惨案的沉痛教训,使党认识到,在中国单靠工人阶级的奋斗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这就是党在1924年同国民党实现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