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中的历史(三)
2013-12-29孔祥宇
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垮台,除了革命势力的打击外,也与其国内外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主要以国统区报纸上海《新民晚报》上的漫画为媒介,来分析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以上系列漫画显示的是抗战胜利之后,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内战的呼声,国民党政府自恃实力占优,又有美帝国主义背后撑腰,在政治协商与军事解决间选择了后者来解决国内问题。而连续的内战耗费大量资财,百姓深受其苦,负担日益加重,禁不住发出“但愿明年不如此”的感叹。
解读:国民党之所以坚持选择战争手段解决矛盾,其原因一是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又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对主要对手共产党缺乏信任;二是国民党拥有更加强大的战争机器,又有美帝国主义的援助,对打胜与中共的战争有着相当的自信,如蒋介石所说:“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一切可能之条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但是内战政策违背了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这是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
上述系列漫画显示的是国民党采取专制统治,蒋介石大拳(权)在握,人民只有服从与盲从,毫无民主可言。民众言论被禁锢起来,只有嘴被锁住,耳朵被堵住,眼睛被遮住的才是“良民”。虽然如此,国民党政府却仍作出民主的姿态,拿着“空心汤圆”来愚弄民众。
解读:国民党统治时期,人民渴望的是民治、法治,但现实却是党治、军治、人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蒋介石担任什么职务,国民党就搞什么体制,就通过种种决议赋予该职务以至高的地位和权力。相反,若其他人担任同项职务,党就制定法令、法规来缩小其权力,甚至不惜使它完全成为一种虚位(如1928年初谭延阁任国民政府主席时,按照《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政府主席没有实权,实权在身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负责人蒋介石手中。1930年11月蒋介石兼任国民政府主席后,马上就通过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两度修改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是国家元首,兼任陆海空军司令,且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等权力。1931年12月蒋介石被迫辞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林森继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即再被修改,将原来国民政府主席之权剥夺干净,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不负实际政治责任”)。虽然国民党政府不时作出形式民主来欺骗民众,无奈民众逐渐看透了这“空心汤圆”,对国民党政府不再抱有希望,国民党政府政治上丧失民心已是事实。
上述漫画显示的是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严重,如山的纸币只能换回少得可怜的粮食;而官僚资本却巧取豪夺,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迅速壮大,导致“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悬殊现象;为了平抑物价,有关当局逮捕了一批贪官奸商,但正如标题所示,你相信该方法能奏效吗?信不信由你!
解读: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经济上陷入崩溃,币制改革失败,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百姓深受其害(据报载,南京市红纸廊10号居民傅阿友,其母亲当时已96岁高龄,抗战以后即未与闻家务,最近将其平生积蓄所得4126元取出,郑重地要儿子购置田地。不料略一计算,这笔钱仅可购买香烟半包。这位老人家听了这一消息,竟然惊厥逝世)。一些官僚资本却利用超经济的特权掠夺人民的财富,引起广泛的不满。国民党政府也曾试图进行经济调整,但积重难返。全国各阶层人民处于饥饿和死亡的挣扎中,被迫团结起来,同国民党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上述漫画显示的是这一时期的国民党政府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采取独裁专制主义;为了换取美国的援助,国民党政府有时不得不披上“制宪”、“民主”的外衣;由于中美国力悬殊,在形式上“平等”、“互惠”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面前,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外货充斥中国市场,唯我独存的“中国造”只剩下了棺材业。
解读:虽然采取亲帝媚外的政策,但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与美式民主格格不入,其腐败无能与效率低下也令美国人每每不满意。迫于美国的压力,国民党政府有时会在民主政治改革方面做些“政治秀”,以换得美国的援助,但在国民党最需要美国援助的时候,美国并未如国民党所期待的那样慷慨。中美商约被认为是“绝对不利于中国的片面独惠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国统区成为美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美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官僚资本的野蛮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国统区经济陷入空前危机,成为国统区人民反蒋斗争不断高涨的根源,也成为国民党军事政治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