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战役中的王寿仁

2013-12-29郭振山

档案天地 2013年2期

王寿仁,1919年11月出生于今安国市西北马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7年9月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艰苦卓绝的冀中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副团长、晋察冀野战军三纵21团团长、19团团长等职。1947年11月率部参加清风店战役和解放石家庄战役。1983年离休,2012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

1947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华北战场上经过一年多的反击,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进一步扩大,人口也进一步增加。国民党军队仅能龟缩在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和铁路沿线各城市实行防御,机动作战兵力严重不足,进攻能力大大下降。根据华北战场敌我态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审时度势,向中央军委提出率先攻取敌军部署相对薄弱的石家庄,彻底拔掉我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之间的障碍,使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中央军委经过仔细研究同意聂荣臻的建议。决定调动华北我军主力在运动中歼敌并解放石家庄。1947年4月初,已转战华北的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安国召集晋察冀军区团级干部开会分析敌情并作战前动员。随后华北军区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即:先攻打正定、井陉等地,扫清石家庄外围之敌。然后发起保北战役,举兵攻打位于保定和北平之间的徐水,威胁敌华北统治中心,逼敌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调石家庄守敌主力出援,在运动中将其消灭后乘虚直取石家庄。作战方案获中央军委批准,随后我军发起正太战役,拉开了解放石家庄战役的序幕。

正太战役主要是先打正定,被称为“瓮城”的正定,易守难攻,门分三道,墙分两层,不易从城门攻击。4月11日,攻打正定时,我军将攻击点选在了四个城角,时任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21团团长的王寿仁率部攻打正定火车站。火车站是敌人重兵防守的据点之一,守军火力极强,直压的战士们抬不起头来。当时,我军没有炮兵支援,王寿仁便命令战士将手榴弹困在一起,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战士们冒死冲锋,用成束的手榴弹或炸药包炸毁敌明暗碉堡,活生生将敌防御网撕开口子,后续部队乘势而上,一举攻克火车站。12日,我军占领正定。之后王寿仁率21团奉命沿正太铁路西进攻打天河镇。天河镇虽然是个小镇,但它是西进的必经之路,攻下它就保证了我军西进阳泉之路的畅通。敌人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天河镇布下重兵,防守十分严密。镇外有个小石桥是进入镇内的唯一通道,敌人集中火力封锁石桥。21团几次攻击受阻,战士们只得放弃石桥,从另一处涉水过河来到城墙外,王寿仁指挥机枪手集中火力封锁敌城墙上的火力点,先头连队用梯子登城攻入了城内。这时,其他部队的战士用炸药炸毁城门,部队迅速冲入城内全歼守敌。4月22日,解放军分两路向阳泉疾进,王寿仁率21团沿正太铁路向西攻击前进,经三天激战,参战部队扫清了阳泉周围之敌,并击退太原东援之敌,迫使阳泉之敌投降。然后乘势先后攻取了于县、定襄、寿阳、井陉、阳泉,共歼敌3.5万人,控制了正太铁路沿线90公里。此举,对扭转华北战局和解放石家庄起到重要作用,使石家庄守敌成为孤军。

外围敌军被扫清的石家庄虽然已成孤城,但石家庄工事坚固,守敌装备精良,攻打石家庄的最佳时机还并未到来。晋察冀野战军按已定作战计划,置石家庄之敌于不顾,掉头北上突然包围保定、徐水。王寿仁率21团奉命向保北开进,行进到方顺桥一带由西向东过铁路时,侦察连向他报告前面发现敌人。王寿仁命令部队停止前进隐蔽,自己和参谋长等人迅速赶到前方。通过观察王寿仁判断,此敌大约1个团,刚从望都县城开出来可能是去南面布防。敌人数和我相当,武器装备比我们好,但敌人并未发现我们,而且十分麻痹。我们完全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其消灭。随后,王寿仁向各营下达进攻命令,顿时枪声大作,敌人被突然的袭击打的晕头转向,慌乱中仓促抵抗。21团趁机迅速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全歼了一个团部和一个营的敌人。在这场战斗中,21团俘虏了敌人一个团长、四个营长,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其中包括重机枪24挺,轻机枪34挺,步枪400多支。

我军出击保北,目的是诱使石家庄守敌增援保定,在运动中歼灭其主力,为攻取石家庄创造条件。果然,保北战役枪声一响,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坐不住了,他生怕保定有失,急令石家庄守敌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所部主力第7师和配属之第22师第66团北上保定,企图会同由平、津出援之军夹击人民解放军于保北地区。罗历戎担心出城被消灭,几经犹豫仍按兵不动。这令聂荣臻司令员十分着急,如果罗历戎龟缩在石家庄不动,我军调敌出援,在运动中歼敌的计划就可能落空,解放石家庄的作战计划就得重新制定。正在这时蒋介石急了,连发电报严令罗历戎出援。罗历戎不敢抗命,于10月17日硬着头皮出援保北。聂荣臻闻讯喜出望外迅速调整部署:留少数部队继续围攻徐水,主力部队掉头南下,在清风店一带寻找战机围歼罗历戎第三军。此役,新任三纵司令员郑维山命王寿仁率21团务必于11月20日拂晓赶往清风店。接命令时已是19日午后,当时21团正在定兴准备阻击沿平汉路南下援救徐水的新城、高碑店之敌。王寿仁向接防部队交接后迅速出发,率部跑步南下。宣传队的同志一路打着快板为战士鼓劲:“全歼敌三军,全靠急行军;不怕脚底痛,全歼罗历戎”。全团战士士气高涨,10多个小时急行军120多公里,按时赶到望都县高家佐后迅速投入战斗。高家佐守敌是敌22师66团,部队清一色的美械装备,火力极强,21团会同兄弟部队两面夹击,歼敌一个加强营,于黄昏前占领高家佐。与此同时,野战军第10旅首歼国民党军第7师第19团主力于南合营;第6旅突破西南合营阵地,控制了宽约200米突破口。22日凌晨,野战军各旅在强大炮火配合下,向西南合第3军核心阵地发起总攻,战至11时30分,全歼第3军军部、第7师及第66团共1.7万人,生俘3名敌军将官和多名校官,其中有中将军长罗历戎、中将副军长杨光钰、上校军副参谋长吴铁铮、少将师长李用章,还有4名上校团长及2名军部校官。

正式攻取石家庄战役打响前不久,王寿仁调任华野三纵队19团团长。石家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虽无城墙,但国民党守军在原侵华日军构筑的工事基础上,经连年加修,至1947年已构成完备的环形防御体系。从市郊到市中心,以宽8米、深6米的外市沟和内市沟及市区主要建筑物为骨干设置了三道防御阵地,共有大小碉堡6000多个。内外市沟间的环形铁路有6辆铁甲车,并配有1个坦克连,可机动作战。市东北有制高点云盘山作依托,西北有军用飞机场便于空中支援。我军虽早已将其孤立,守敌主力又在清风店战役中被歼灭,指挥机关被打乱,但残敌仍有2.4万余人。加之我军武器装备落后,没有攻取大城市的作战经验,而守敌装备精良,攻克石家庄也绝非易事。

11月6日,攻城部队全线发起进攻,解放石家庄战役正式打响。时王寿仁在正太战役中负伤的左臂旧伤复发,伤口处化脓疼痛难忍,他让卫生员简单处理后用绷带和木板将左臂挎起来,带伤指挥战斗。战斗开始后,王寿仁19团所在的三纵奉命从城西南向城内实施突击。部队借助事先挖好的战壕,迅速接近敌人,在火力的掩护下用梯子跨越外市沟,石家庄第一道防线及外围据点基本上被扫清,攻城部队一鼓作气向内市沟发动攻击。内市沟深5米,宽6米,全长约18米,环绕全城,不仅沟壁陡峭,而且沟内还设有尖木桩、地雷,沟沿有多道铁丝网、挂雷和鹿砦。沟沿内外明碉暗堡密布,是石家庄市的主要防线。早在日寇统治时期就有“有内市沟就有石家庄,无内市沟即无石家庄”的说法。进攻开始时19团被列入二梯队,首先由20团和21团进攻敌人防御阵地。由于敌人的防御工事纵深较宽,我军炮弹有限,战士们只得用炸药包和成束的手榴弹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实施爆破。由于敌火力较强,攻城部队进展缓慢,一直未能突破敌人的外围防御工事并且自身伤亡不断增多。敌人凭借内市沟顽抗,炮弹、手榴弹乱飞,各种机枪疯狂扫射,战士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到晚上,纵队指挥部下达命令:停止攻击,实施土工作业。三纵第一梯队战士人手一把小铁锨,悄悄匍匐到预定位置,就地卧倒,头对头脚对脚开始挖掘,一夜间把敌人内市沟间两公里内的平坦开阔地带挖成工事成片,壕沟纵横交错,能攻能守又能藏得网状阵地。

10日下午16时,指挥部下令总攻。战士们用榴弹炮、迫击炮抛射炸药包,把敌人引以为豪的现代化防御要塞炸得千疮百孔,冲锋部队趁机冲锋,残敌顽强阻击,双方在十几米的阵地上展开殊死拼杀。八旅23团尖刀连采取轮番进攻方式,击退守敌多轮反击,将敌防御网撕开一个缺口,郑维山司令员见状命令19团立即投入战斗,增援突破口的23团。王寿仁率领19团全体官兵向突破口跃进攻击。为了封闭突破口,敌指挥部令敢死队在坦克的掩护下夺回阵地,三纵23团战士与敌敢死队拉锯拼杀,19团适时赶到,与23团合兵一处,击退敌一个加强营的反冲锋,经激烈争夺守住突破口。为扩大战果,王寿仁命令三营长周成和向敌纵深发起攻击。三营受命后奋起冲锋,王寿仁率一营二营随后跟进。经过激烈拼杀,19团一举突破敌重兵把守的内市沟,几乎同时,20团、21团及其他兄弟部队在不同地段突破内市沟进入市区。我军以三人战斗小组形式迅速向两翼扩展,破墙越院,迂回穿插,分割歼敌,逐屋逐院争夺。经过20多个小时的激烈巷战,石家庄市区大部分被我军占领。国民党军第32师残部收缩至大石桥、正太饭店等核心阵地。大石桥原为一座跨越正太铁路的公路桥,建成于1907年,长150米,宽10米,高7米。1940年正太铁路改为标准轨后,铁路改线不再从桥下穿过,大石桥遂成为一座废弃的石桥。1945年罗历戎部抢占石家庄后,把桥洞用花岗岩砌死,并围着大石桥修了几层碉堡,挖了直通正太饭店的地下通道,把它变成一座能攻能守、可打可藏的坚固堡垒。敌32师师长、石家庄警备司令刘英,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这里。部队勇猛穿插,分割围歼,充分发挥了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威力。王寿仁率19团沿着中山路由西向东猛攻,20团和21团向复兴路花园村方向进攻,三个团像三支利剑,直插守敌大石桥核心工事。19团与兄弟部队经过激战,迫近大石桥。11日晚上8时,敌32师师长兼石家庄警备司令刘英在大石桥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部署把外面的部队全部撤入核心阵地,死守待援的收缩方案。奉命执行迅速越过铁路以西向南发展,全部占领车站北道岔,夺取水塔阵地任务的4纵30团一、二营侦察员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一消息,二连连长立即带领几名战士,趁着夜色悄悄摸向大石桥,冲进敌指挥部,正在开会的敌军官们一时目瞪口呆,连同警备司令刘英在内的所有军官都乖乖做了俘虏。与此同时,各参战部队先后攻克火车站、大石桥、正太饭店各据点。战至11时30分,全歼石家庄市区守军。随后,冀中军区部队又乘胜攻占了元氏县城。11月12日晚11时,市区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停止了抵抗。约400余残敌向北突围而去,出城后即于灵寿以东地区被我军包围歼灭。国民党守军吹嘘“可坐守三年”、晋察冀野战军原计划准备攻打两个月的石家庄仅经过六昼夜的攻防战后,以城市易手告终。

石家庄是解放战争中我军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不仅为我军解放大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这支山沟里走出来的队伍,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朱德总司令在接到石家庄解放的捷报后,欣喜异常,以《喜闻收复石门》为题吟诗一首:“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石家庄解放后,王寿仁率部先后参加了新保安战役、张家口战役和太原战役。全国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187师参谋长,1951年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第一期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石家庄步兵学校副校长、校长,1964年调回63军任参谋长,1966年由周恩来总理提名,调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83年离休。2012年4月15日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