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钢琴作品选

2013-12-29邵鲁

音乐爱好者 2013年3期

钢琴音乐在舒曼一生的创作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甚至到三十岁为止,都是他唯一重要的创作体裁。作为浪漫派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舒曼在标题性套曲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在他之前的作曲家创作的钢琴独奏小品都是可以单独演奏的,而舒曼却将自己的小品在一个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下,串成一部不可分割的套曲,这种不受形式约束的作品形成了典型的浪漫主义体裁。

舒曼最经典的钢琴作品莫过于《蝴蝶》(作品2号)、《狂欢节》(作品9号)、《交响练习曲》(作品13号)、《童年情景》(作品15号)、《克莱斯勒偶记》(作品16号)和《C大调幻想曲》(作品17号),而这张Naxos的唱片则为我们奉献了不经常能听到的三首作品,分别取自舒曼早、中、晚三个时期:最早发表的《阿贝格变奏曲》(作品1号)、具有超散漫形式的《新事曲》(作品21号)和晚期的《幻想曲三首》(作品111号)

《阿贝格变奏曲》完成于1830年,虽然短小,但已显示出舒曼独特的风格。舒曼很喜欢把文字游戏用于他的音乐中,这首所谓的“阿贝格”变奏曲的标题,取自他的一位女友梅塔·阿贝格(Meta Abegg)的姓,用音名表示A-降B-E-G-G,舒曼将这五个音符作为主要动机。乐曲的主题建立在圆舞曲的节奏之上,虽然表明“激动”的字样,实际却温文尔雅。三个完整的变奏各有特点:第一变奏狂暴热烈,第二变奏运用了切分节奏,第三变奏是快速的三连音跑动。在“如歌的”中段,是西西里式的节奏,通常被看作第四变奏。幻想式的终曲非常活跃,节奏也转为复杂的6/8拍。在乐曲的结尾,舒曼用了他喜爱的方式,让Abbeg组成的和弦逐个音地离开,只剩下一个G音,主题又突然出现,并飞快地离去。

《新事曲》创作于1838年2月,正值舒曼创作的旺盛期,由八首独立的乐曲组成,长度接近五十分钟。虽然舒曼将它们作为一整套作品构思,却经常被单独拿出来演奏,这在舒曼的套曲中是不多见的情形。舒曼经常把热情奔放的弗洛列斯坦和沉思幻想的尤斯比乌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融入音乐中,作为他自己两重性格的化身。第一首“显眼的和有力的”采用F大调,音乐在有力的进行曲和飘动的连奏之间进行对比;第二首D大调,标有“技巧熟练,以最快速度弹奏”的字样,这首炫技性作品异常优美,中段富于对比;第三首轻快而富有幽默感;第四首的形式相当松散,是一首有趣的舞会风格的圆舞曲,复合节奏和切分节奏相当具有效果;第五首变成了波兰舞曲,华丽而欢快,是一首回旋曲,仿佛是描绘舒曼与克拉拉的婚礼场景;第六首用A大调写成,主题取自简单的民歌曲调,越来越快的节奏让人心跳加速;第七首E大调“以最快速演奏”,有一个美丽而抒情的中段;唯一以小调创作的第八首由两段组成,第一部分是充满激情的2/4拍练习曲,第二部分则是一首进行曲。

作品111号《幻想曲三首》创作于舒曼去世前五年,这部作品暴露了他深受困扰的情绪以及日益恶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三首乐曲由C小调联系在一起,不间断地演奏:第一首非常快速,充满狂热的激情、叹息的主题和连绵的琶音,象征着一个人绝望地哭泣着,穿过黑暗的森林;第二首非常缓慢,像一首动人的合唱,旋律取自舒曼自己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第三首是坚实的进行曲,旋律在其中穿梭,在中段,重复的和弦与优美而神秘的琶音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