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化商业地产渐成餐饮品牌选址新趋势
2013-12-29段鹍
主题性商业地产更体现了单个项目的个性化及特殊性
中国购物中心的雏形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的百货业竞争激烈,百货店开始尝试从商业功能上向购物中心转型;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天河城广场、港汇广场、国贸中心等率先导入购物中心的开发运营理理念,标志着购物中心作为新型房地产投资形式开始在中国出现。进入到21世纪初,北京东方新天地、上海正大广场、来福士广场、中信城市广场先后诞生,中国的购物中心进入到了高速的发展阶段,至此,包括POWER CENTER、生活方式中心和OUTLETS等新型购物中心模式也几乎同时出现。
在这2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购物中心的发展大多是借鉴了国外发展的经验,但是本土国情条件又不尽相同。国外购物中心一般都建在郊外,依托于市郊完善的高速公路系统,设立封闭式大型购物中心,规模巨大、设计简洁,对地段的要求不是很讲究,只要交通方便即可。而国内的购物中心大多选择在城市中心或者次中心。当大量的ShoppingMall在市区出现时,同质化现象成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合理分享这块消费市场的“蛋糕”?因此主题性商业中心脱颖而出。
对于档次较高或者额外需求较多的零售商、餐饮企业,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商业地产项目。此种情况又导致了矛盾的出现,一方面是开发商拼命招商,一方面是商家找不到合适的物业。主题化商业地产的出现缓和了此种矛盾,由于定位明确,针对消费人群明确,业主很容易找到适合的零售商,零售商在进驻时,由于和周围商户有相同消费人群,因此更愿意进驻。
从消费人群的发展来看,当今中国的消费主力无疑是越来越提倡个性化的中产白领,主题性商业地产更体现了单个项目的个性化及特殊性,在一个空间内将看似相同的东西细微化、差异化,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体验和消费需求。
其实主题化商业地产早已为很多商业项目所尝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潮流。比如上海鹏欣集团以水为主题的“水游城”、南京的“1912”文化特色餐娱街区、重庆“80后”主题购物中心“大融城”、北京首地以电影为主题的“首地·大峡谷”、香港新世界的“K11”艺术主题购物中心、IFC国金中心和中铁北京诺德中心高端写字楼底商“商务餐饮”主题诺德广场等等,在商业地产中注入地脉、文脉、艺术、自然、行业、圈层的因素吸引消费人群。
伴随购物中心的遍地开花,商场经营的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品牌资源缺乏、定位不清晰,经营者难以挖掘出适合细分市场的品牌进行有机组合,商场缺乏特色和吸引力等问题的出现,一直阻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主题化购物中心趋势逐渐占据主流,并缓解着以上问题,而购物中心的主题化商业打造,在客群聚焦化、业态集约化、品牌差异1nKzo6DYkMqB6kuLcyfQEw==度以及空间娱乐化等方面是否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将是衡量标准。
随着餐饮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期望能够有一种更为强大、促进消费的平台,支撑餐饮品牌的延续发展,为了满足日益旺盛的餐饮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正在谋求开拓更多的市场,而在这一过程中,商业地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商业地产对餐饮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是没有商业地产就没有餐饮,而餐饮的进驻必将带动这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发展繁荣,共赢无疑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商业地产与餐饮品牌的共赢,其主要就在未来的运营之上,而在这之前,选择一个好的商业地产项目作为餐饮品牌未来的市场拓展方向,更是重中之重。也正是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达成共赢的基础,就建立在选址之上。
但也有商业专家表示,北京的商业市场纷繁复杂,一个商业业态的成功是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推力,并不是市场有空白就可以成功。主题商业无疑是北京商业市场的一股新鲜血液,但是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一样无处不在。尤其是定位商务餐饮休闲中心的以高端商务客群和中产白领为主要目标客群的商务餐饮主题商业,如崛起京西南的中铁诺德中心诺德广场,以其周边具备超过200万方巨大体量的办公楼宇承载的优质商务群体和强大的消费能力及消费频次,是中高端商务餐饮品牌、白领自助餐食堂品牌、美食广场品牌、特色时尚餐饮品牌、休闲快餐品牌、咖啡甜品等品牌选址的首选目标。除此之外,诺德广场还毗邻地铁9、10、14号线,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是令众多餐饮品牌趋之若鹜。
如诺德广场一般的优质商业地产,对于餐饮品牌而言,无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展示空间,更会将品牌的认知度与影响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在如今的北京,这样品质卓越、潜力无限的商业地产项目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必将受到更多成功商业品牌的追捧!
编辑 赵泽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