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两个突出问题

2013-12-29葛连干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3期

【摘 要】本文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两个突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是如何处理语言形式、意义和用法的关系,二是语法教学如何合理地设置语言情境。通过课例分析,并结合语言教学实际,提出了提高语法教学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语法教学 问题 思考

一、如何正确处理语法教学的三个维度

语法是描述语言结构、词和词组等语言单位组成语句的方式的规则(Richards, Platt and Weber, 2003)。语法是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工具,是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Diane Larsen-Freeman从Form,Meaning和Use三个维度来解释语法,把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义以及用法联系在一起(见图1)。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1.讲清形式,但更要理清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语言结构的意义以及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结构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语法教学中,在梳理语法形式的同时,更要讲清楚其具体意义和实际用法。如人教版八年级上《Go for it!》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语法内容为:现在进行时表将来的用法。表将来时的be doing,be going to和will这三种语言形式并不难掌握,但其深层的含义:

We normally use “I am doing”(present continuous) when we say what we have arranged to do—for example, arranged to meet somebody, arranged to go somewhere.

I am going to do something.= I’ve decided to do it(but perhaps not arranged to do it).

We use I will when we decide to do something at the time of speaking.

也就是说will是指说话时才决定要去做某事;be going to是说话前就已决定要去做某事;而be doing不仅是说话前就已决定并且已做好安排要做去某事。学生理解了这些细微的意义差别后,合理使用和得体表达才能水到渠成。

2.编织网络,建构知识体系。

语法教学中,要理出各种语法知识的线性联系。如动词时态,语法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各种时态的基本形式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各种时态在真实运用时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几种时态交叉使用时的相互关系。如:一般过去时与过去进行时用法中,进行时态可以用来表示过去某一点的动作发生的背景(见图2)。

再如,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的用法比较:

A.当过去的动作或状态(过去完成时)一直延续到过去的一个时间,或这一时间(一般过去时)之前时(见图3)。

B.已经在谈论过去的动作(一般过去时),当要谈论这一动作之前的动作(过去完成时)时(见图4)。

3.实际运用,形成语用能力。

现代语言教学强调语言形式或结构、语言意义及其用法的结合,强调语法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语法的学习不只在于梳理记忆规则,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运用中使用这些规则来进行真实的表达。也就是在梳理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真实可信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表达。语用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二、如何灵活设置真实有效的语言情境

情境创设其实是语法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技术问题,也是一线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常常需要面对的难题。2005年7月至10月,本人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开展的“英语教师培训者培训”项目。其间,伦敦国际学院的Rodney教授讲授语法的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节讲解have sth. done结构的语法课,其中关于语法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我们应该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1.趣味导入,引出相关话题。

Rodney: Hello, everyone?Who is good at drawing?

S1 raises his hand.

Rodney: Can you draw a happy girl for me, please?

S1 comes to the front and draw a happy girl on the board.

Rodney: Perfect drawing. You can see the girl is really happy. Can you guess why she is so happy?

接下来是一分钟的头脑风暴,大家各抒己见,答案也五花八门,最后,大家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答案:因为她买彩票中了大奖,获得了一百万英镑。紧接着,Rodney抛出了下一个问题:Can you imagine what she will do with the money?

又是一分钟的头脑风暴,由Rodney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答案:She’s going to buy an old castle. 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也有相当多的发言机会,但实际上整个情境的创设和学生思维结果的运用都在教者的掌控之下。

2.设置情境,引入语法项目。

Rodney在白板上画了一座老旧的城堡,并指出:这是一座非常古老而且十分破旧的城堡,几乎荒废,接着提问:Can you imagine what’s wrong with it?

第三轮的头脑风暴,学生的答案涉及方方面面,如: No roof, no green grass, no water system, no electricity, no air conditioner, no neighbours, no gas, too dim, no air conditioner , a lot of rats, a lot of snakes, a lot of mosquitoes,...

Rodney继续设问:Now she’s got so much money. She wants to make the castle a palace and live there comfortably. What is she going to do with it? Try to express your ideas, using “She will have sth done”. For example, she will have the roof built. Can anyone have a try?有学生给出以下的例句:

S2: She will have some green grass planted.

S3: She will have the water system in1nDSA5c3dIUAjsKMrkOoeQ==stalled.

3.精当讲解,建立准确概念。

几个学生给出例句后,Rodney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问题:Did she plant the green grass herself?Or did she install the water system herself?因为have sth. done句型的核心意义是“让某人(其他人)做某事”。等大家都清楚了该语法结构的意义和用法后,Rodney继续先让学生单个做练习,再让他们进行小组内交流。

大家基本掌握了本结构并能正确运用后,Rodney进一步设问:Can you imagine what happened two years later? This time, try to use “She’s had sth. done”.

S4:She has had the roof built.

S5:She has had the rats killed.

这一过程中,教者追加设置了一个可信的语言情境,把have sth. done结构的不同形式进行了活用。因为学习者对于该情境的意义已非常熟悉,因此,他们的关注点会更多地集中于语言形式。

4.再设情境,灵活迁移运用。

全班同学分组活动,自行设置更多的语言情境,并进行迁移运用,最后各组交流展示。

Rodney将上例语法教学过程用下表表述:

总之,语法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教好语法,教者首先要多学习、勤思考。

【参考文献】

[1]Thorbury,S. How to Teach Grammar[M]. Pearson Education and World Affairs Press,2003.

[2]Swan, M. Practical English Usage(3rd Editio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