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为保护故宫呕心沥血

2013-12-29林楠

湘潮 2013年3期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半,是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最宏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这座中国古代建筑精品能够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与周恩来是分不开的。

向毛泽东建议保护故宫

1948年解放军包围北平时,国民党守军在故宫周围建起了不少防御工事。周恩来考虑到,一旦打起来,解放军发射的攻城炮弹很可能落在故宫里边,那样的话,故宫中的建筑和文物难免受到损害。他向毛泽东提出建议:攻城时,一定要保住故宫古建筑。毛泽东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于12月17日亲笔起草了一份中央军委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要求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区及文化古迹。

在周恩来建议下,经毛泽东同意,中央军委于1949年1月16日又发出了一个《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城问题的指示电》要求:

积极准备攻城。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使各纵队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让敌人去占据这些文化机关,但是我们不要攻击它,我们将其他广大城区占领之后,对于占据这些文化机关的敌人再用谈判及瓦解的方法,使其缴械。即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为此,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为此,你们必须召集各攻城部队的首长开会,给以精确的指示。为此,你们指挥所要和每一个攻城部队均有准确的电话联系。战斗中每一个进展均须放在你们的指挥和监督之下。

为落实这一指示电,周恩来和平津战役前线指挥林彪多次通电话,要求他们特别注意保护故宫,还要求:故宫就是不能攻击的地方,要把故宫位置绘在图中显要位置,让准备攻击的战士把不能军事攻击故宫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在周恩来要求下,解放军前线指挥官林彪、罗荣桓联名发出的《为敦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致傅作义函》在指出国民党部队“在北平城内逮捕无辜人民,斩伐风景林木,拆毁古迹材料”的同时,敦促傅作义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保证不破坏文化古迹。

为了保护故宫和北京其他古代建筑,周恩来考虑得很细。他与林彪等商量后,秘密派出有关人员找到住在城郊清华大学的建筑专家梁思成,请他在地图上标出北平城内外古代建筑所在位置,梁思成标清了故宫和其他古代建筑的位置,解放军部aHCl3eUpmBqkaTdrBSJjcg==队立即将他所标的地图印在战士手册上。

与此同时,周恩来着手组建北平文化接管委员会,钱俊瑞为主任,陈微明为副主任,隶属于北平军管会。他们首要任务之一,是接管、保护故宫。

后来,平津战役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而告结束,北平和故宫都免遭炮火而得以保护。解放军进城后,周恩来立即要求接管部队,把梁思成所标古代建筑位置,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5月,周恩来指示由政府拨款,对故宫庆寿堂进行了修缮,这是北平解放后对故宫的第一项修缮工程。新中国定都北京后,周恩来指示,要保留一部分原来故宫内旧工作人员,安顿他们,责成他们负完全责任,保护故宫古代建筑。

坚决反对拆除故宫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自然要重点建设。在制订建设规划时,许多人提出要拆除故宫。在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中,有不少人也持这种意见。在他们的观念中,故宫是封建剥削的历史遗物,共产党使命之一是推翻封建主义制度,对故宫没有必要保留,更不应该对它进行修缮。一些出身贫苦、已经担任部长一级领导职务的老干部也提出要拆除故宫,他们说,一见到故宫,就想到封建主义统治下的中国穷人受苦受难。苏联专家也提出要拆除故宫,把中央行政区放在故宫的位置。

但是,拆除故宫的意见受到梁思成为代表的许多干部的反对,北京市民中也有很多人反对拆除故宫,双方争执很激烈。梁思成虽然已经是中共党员,但毕竟不是主要领导干部,他的话不但分量轻,而且他还因此事受到批判。主张保故宫的人再也不敢说话了,故宫危在旦夕。

在此情况下,周恩来挺身而出,力主保住故宫。他明确支持已经处于被批判地位的梁思成的意见,说:我们反对封建主义,根本的是推翻封建压迫制度;我们除掉封建思想,根本的是人民思想上的进步,不在于拆除一座宫殿。故宫是古代建筑的典范,保留下来,可以供人民参观嘛!中央许多领导同志也赞成周恩来的意见。这样,建国之初拆除故宫的意见被否定了。

但是,1952年,在讨论建筑中央办公大楼时,一位中央高级领导人提出了拆除故宫建中央办公大楼的方案。这位中央高级领导干部说:故宫是给皇帝老子盖的,能否改为中央政府办公大楼?这次的提议,是由中央高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周恩来不能不慎重对待,他一方面明确表示反对拆除故宫,说:我们建中央办公大楼,不一定非要建在故宫里;故宫有它在建筑史上的特殊地位,我们国家这样大,总能放得下一个故宫。另一方面,他主动在许多高级干部中做说服工作,拆除之议总算暂时搁置。

拆除之议搁置后,周恩来又拨专款多次修缮故宫,其中较大的工程有1955年对端门的修缮;1956年对西北角楼的修缮;从1956年起,陆续为故宫高大建筑物设计并安装了防雷装置;1957年对武英殿进行修缮等。

然而,好事多磨。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说:“北京、开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他还批评一些主张保护古代建筑的人说:“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毛泽东说的这个话虽然不是特指要拆除故宫,但却被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发挥”,有的人延伸毛泽东的思路,提出要拆除故宫。

当时故宫已经划归北京市文化局管理。1958年10月13日,北京市文化局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故宫博物院进行革命性改造问题的请示报告》。这份报告在设想了一些“改造”故宫陈列展览的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后,专门“发挥”,提出了“改造”故宫内部建筑的具体措施:多开一些东西交通便门,增辟休息地点。对故宫的宫殿建筑拟大肆清除,保留重要的主要建筑,以70%以上的面积园林化等等。

在“大跃进”的狂热时期,这个报告和方案很有力量,得到许多人的附和,但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主张拆除故宫者和反对拆除者之间展开了争论。周恩来看到关于处理故宫的争论意见材料后,心情沉重。他从心里不愿意看到故宫被拆除,但当时人们头脑发热。他不好直接否定北京市文化局提出的“改造”故宫的方案。怎么办?他经过反复思考后,把北京市搞城市建设规划的领导找来,和他们商量。周恩来明确表示:故宫等古代建筑一定要完整保留。他还表示,可以把这些古代建筑统一组织起来,拆除部分房屋,扩大植树区,搞一个群众都能进去休息娱乐的大区域。同时,建设东、西长安街,在长安街附近建设机关办公楼。周恩来实际上是想用这个办法,把北京城中包括故宫在内的古建筑保护起来。

北京市的领导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周恩来还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把这个意见定下来。之后,他于1958年4月14日在给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中介绍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意见:每年由中央投资,首先把东、西长安街建设起来。今年(指1958年)先拨款在西长安街建筑一两幢机关办公用的楼房。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要注意布局的合理和集中,不要过于分散。正是根据这个意见,扩建长安街和在长安街建设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规划初步形成了。

北京市按照周恩来这个意见,进行了反复研究、协商后,把保护故宫作为重点,于1958年9月搞了一个《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提出:“把天安门广场、故宫、中山公园、文化宫、景山、北海、什刹海、积水潭、前三门护城河等地组织起来,拆除部分房屋,扩大绿地面积,使之成为市中心的一个大花园,在节日作为百万群众尽情欢乐的地方。” 这个办法果然管用。一些主张拆除故宫的人,见这个规划突出了群众性,也有建设人民大会堂等大工程,也就没有话说了。

在“大跃进”已经造成很大损失的情况下,毛泽东带头清醒过来,开始纠“左”,保护故宫的呼声开始占上风。周恩来进一步做通了中央主管文化宣传工作领导干部的工作。1959年6月22日上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上力主保护故宫,否定了北京市文化局“改造”故宫的方案,他说:故宫改革方案文件的精神要整个考虑一下。我们对故宫应采取谨慎的方针,原状不应该轻易动,改了的还应恢复一部分。改造故宫房子,要谨慎。

在周恩来有了明确意见,中央主管文化宣传工作的领导同志也表态要完整保护故宫古代建筑的情况下,故宫博物院党委于1959年10月10日上交了一个题为《故宫博物院的方针任务与方案(草案)》,提出了对故宫“着重保养,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结合”的保护精神。方案明确指出:紫禁城范围内的建筑必须加以保护,保持古建筑的原有面貌。修缮以复原为原则,保持原有风格。对于与建筑正体无关之后添的附加建筑物,如小墙小屋等,必要拆除时,也须采取慎重的态度。建筑周围的空隙地区除清除积土、平整地面等工作外,要在保持古典的、民族形式的、并与宫殿建筑相协调的原则下,进行园林风景的点缀,成为观众的休息场所。

20世纪60年代初,又有人提出北京交通紧张,要拆除故宫。陆定一见此情况心中着急,便去找周恩来商量。周恩来明确表示,不赞成拆除故宫。之后,周恩来来到毛泽东的住处,陈述了不能拆除故宫的理由,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正是在周恩来的力主下,中央和北京市领导干部才统一了对故宫古代建筑保护的看法,确定了保护这座古代建筑精品的原则。按此原则,1959年北京市开始实施太和门及前三殿的油饰彩画工程;1960年实施东北角楼的修缮工程;1963年实施午门正楼的修缮工程。为了保证古建筑维护的施工质量,在周恩来关心下,故宫组建了专门的施工队伍,成立了修建处和建筑研究室。1961年3月,故宫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派部队保护故宫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和造反派将矛头指向故宫。他们认为故宫是几千年封建社会旧式思想文化之集大成者,是封建皇权的象征,他们要砸毁故宫。8月18日晚,一些红卫兵组织和造反派组织开会,想在第二天抢占故宫,作为他们造反的大本营、“司令部”。还有一些坏人打故宫内保存的历史文物的主意,想要趁火打劫。周恩来得知这个消息后,于当天深夜做出了关闭故宫的决定,通知北京卫戍区派一个营的部队连夜开进故宫守护,并且亲自督促落实。周恩来做出决定后不到一个小时,故宫博物院的几扇大门即紧急封闭,一个营的解放军进驻故宫。

第二天一早,当大队的红卫兵汇集在神武门下大叫“开门”时,故宫内的解放军坚决不开门,还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由营长和教导员出面对红卫兵进行劝说。红卫兵见故宫内驻进解放军,硬冲就会与解放军发生冲突,只好撒了一些传单,贴上一些大标语,呼喊一阵口号后离去。红卫兵走后,故宫按照周恩来的意见,长期关闭。

事有凑巧,红卫兵在寻找北京市原领导人和刘少奇的所谓“罪证”时,找到了过去北京市委关于改建故宫四个方案的文件,尽管这个方案在制订时,即因为周恩来和许多专家提出不同意见而搁置在北京市委没有上报,更没有实行,但红卫兵仍然认为,这个没有实行的改建计划,是中共北京市委要给刘少奇“盖宫殿”的罪证。他们以为抓到了刘少奇的大“问题”,便着手进行调查。

1967年8月16日,北京市规划局两个造反派找到梁思成,调查过去北京市委领导人想拆故宫改建为党中央办公地之事,以及改建广场及长安街的事,并且明确说,这就是刘少奇野心的暴露。梁思成如实回答说,当年,是因为要扩大首都建设规模,有人提出要改建故宫,这纯粹是一种建设方案,并没有任何政治阴谋,毛主席也是同意的,后来因为周总理和许多专家不同意而没有实行。

造反派便又派人找周恩来,想问出北京市委领导人、刘少奇的“罪证”。周恩来严肃地批评这些造反派说,过去的建设规划,是经过党组织研究讨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好建设,毛主席也是同意要研究的,不管是不是实行了,这方面的文件是保密的,你们有什么特权拿到这个文件?你们凭什么要把这些文件公开?在周恩来严厉批评面前,造反派和红卫兵们哑口无言。周恩来接着说,你们既然说这个改建故宫方案是为刘少奇建宫殿,那么,对于现在的故宫,就不要动,不要建宫殿。你们红卫兵组织、造反派组织也不要进去占领。那里面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都有责任保护,谁也不许到故宫中去砸,去抢,去烧。

解放军一个营进驻故宫,能阻止大队红卫兵进入故宫打砸抢,但不能赶走早已经在故宫中工作的人。故宫内部造反派便趁机提出所谓故宫“整改方案”。这个方案完全是按照破除封建主义的思路搞出来的,按照这个方案,他们把顺贞门、天一门、文华殿、乾隆花园内的门额摘下来,扔进仓库的角落,落满了灰尘。他们把中和殿的宝座拆下来,扔进院子里,任凭风吹雨淋。一些造反派、红卫兵借参观“收租院”、忆苦思甜之机,在故宫里乱钻乱窜,今天在这个殿里开“讲用会”,明天在那个殿里开“忆苦会”,后天又到另一个殿里开批斗大会。开会时又是乱砸,又是乱涂乱画。故宫内一些造反派也和红卫兵串联起来,想打倒故宫博物院领导干部,由他们掌权。

周恩来为保护故宫建筑和文物不被红卫兵毁掉,想了一个办法,他指示,“收租院”只在现在的奉先殿展览,不能再到故宫内其他地方展览,参观的人,只能到奉先殿去看,不允许到其他地方去。故宫内其他各处宫殿,一律封闭,暂时不对外开放,任何人提出的故宫改建方案,没有中央批准,不能实行。现在的改建方案(指故宫造反派搞的方案),立即停止。周恩来的这个举措,从根本上保护了故宫,使它不被红卫兵破坏,保护了故宫中的建筑和其中的大量文物。

接着,按照“文化大革命”的“战略部署”,故宫内进驻了军宣队。军宣队是独立于原来派进故宫的部队的,任务是发动故宫职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支持“左”派。对于这一点,在当时的情况下周恩来不能制止,但他让身边工作人员转告进驻故宫的军宣队:你们要负责保护故宫建筑,不能失火,不能把故宫烧了,不能让故宫里的文物和大量珍宝丢失。以当时周恩来的威望和地位,进驻故宫的军宣队,不能不听周恩来的话。

但是,时隔不久,进驻故宫的军宣队也成了被批判、揪斗的对象,不得不于1966年10月间撤离故宫。这一下,故宫中群龙无首,没有了领导班子,一些有野心的人趁机拉起新的造反组织,想占领故宫。在此紧急情况下,周恩来于1967年5月26日果断下令:对故宫实行军事保护,除了原来的一个营外,再派部队进驻故宫,由新派部队直接领导故宫,实际上就是对故宫实行军管。这个决策,使故宫宫殿及文物免遭直接破坏。直到局势根本稳定后,才于1971年7月5日重新开放故宫。开放后,周恩来亲自批准拨款,对故宫建筑进行局部修缮。1972年中央拨款解决了故宫热力供应问题。1974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了《故宫博物院五年修缮计划》。

1972年5月,周恩来被查出患有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病情发展到1974年6月,已经相当严重,他不得不住进解放军305医院。周恩来自知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想到了六伯父赠送给自己的24件珍贵文物。他专门给邓颖超留下遗言:“将这批文物全部交给国家,由故宫博物院全权处理。”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按照周恩来的遗言,把六伯父遗留的珍贵文物全部交给故宫博物院。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周恩来对他倾力保护的故宫博物院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