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在新德里精彩的答记者问

2013-12-29

湘潮 2013年3期

我在北京大学学习印地语期间就关心中印关系,毕业后又长时间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工作。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60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答记者问。

1960年4月19日,周恩来在外长陈毅的陪同下乘专机飞抵印度首都新德里。

这次出访的使命既重要又艰巨,因为此时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边境地区,边界冲突不断。周恩来想通过协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在6天的访问期间,周恩来除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谈判,还同陈毅挨门逐户地会晤了印度各位内阁部长和副总统。然而尼赫鲁顽固不化,拒绝就印方主张的边界线进行谈判。各位部长也以各自不同的语言重复了印方的立场。不言而喻,双方的谈判未能取得积极的成果。

在访问期间,印度政府尽量设法避免中国代表团同媒体接触。但是,中国代表团在离开新德里的头一天宣布,周恩来将在当天晚上10点30分举行记者招待会。

在中印边界争端中,印度记者大都同政府站在同一立场,他们自然会提出一些刁难性的问题。记者招待会有150多名印度和外国记者参加,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周恩来温文尔雅的风度,睿智机灵的口才,控制了记者招待会的全过程。他首先发布了一份书面讲话,然后回答记者的提问。他表示愿意回答任何问题,只要求他的回答能全文报道。

一位印度记者一开始就无中生有地问:“在印度你写给尼赫鲁总理的信已经全文发表了,但是他写给你的信,中国报纸却没有发表。讲到言论自由,你是否准备让中国报纸全文发表这些信件?”

周恩来语气平和地回答说:“这位先生可能没有读过中国报纸,中国报纸早就把尼赫鲁总理给我的信和我给尼赫鲁总理的信全文发表了。”

周恩来这种柔中有刚的回答,引起一些记者发出笑声,那名提问的记者低头不语。

关于边界争议的提问,周恩来一方面毫不含糊地阐述我们的立场,同时强调不应使用武力,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永恒的,边界问题的争议是暂时的。

一名英国记者转弯抹角地指责中国“侵略”印度领土。周恩来在回答时指出:“中国从来没有侵略任何国家的领土……你这位先生代表英国报纸,当然会知道,英国到现在还占领着中国的什么地方。”这名挑衅者面对这一回答自然是尴尬窘迫,哑口无言。印度受英国殖民地主义者统治几百年,在场的印度记者听到周恩来这样聪明的驳斥也感同身受。

周恩来还善于赋予小问题大含义。一位美国女记者问:“你作为一个62岁的人看来气色异常好,你如何注意自己的健康?是否经常运动?或者有特别的饮食?”周恩来回答说:“谢谢你。我是一个东方人,我是按东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的。”全场记者为之鼓掌。周恩来的答复,表明当时东方国家尽管还很贫穷,但是东方人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保证自己比西方人更健康。同时作为东方大国印度的记者们也感到骄傲,掌声更加激烈。直到20世纪70年代,印度朋友在谈到周恩来的这次记者招待会时,还会提到周恩来对这一问题聪明的回答。

(陈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