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有神秘经历的U—2侦察机
2013-12-29飞机工匠
U-2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间谍飞机,其早期的B/C型在60年代曾被我国击落5架,在苏联、古巴等地亦有折损。尽管如此,U-2仍然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后来,美国人吸取早期型的使用经验和教训,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长机身和翼展,研制出升限和航程均大幅增加的U-2R型高空侦察机。有一架序号为68-10329的U-2R侦察机,经历非常富有传奇色彩。这架飞机首飞于1967年8月28日。为掩人耳目,首飞时飞机使用N803X的民用飞机注册号,伪装成科研用气象探测飞机,至于用TR-1这个编号替换掉U-2R/s来逃避政治风险,都是后话了。首飞不久,10329便前往中国台湾短暂服役,在中国台湾空军的编号为3925,至于有没有往大陆进行侦察飞行,就没有过多资料可考证了。不久之后,该机调回美国本土,进行一系列改装试飞,首次试验了U-2R系列飞机的机翼吊舱(Superpods),舱内可放置多种侦察和电子对抗设备,大大提升了U-2系列飞机的侦察能力。1981年,10329移交给第九侦察飞行大队(9SRW)执行侦察任务,1995年,该机进行升级改装,型号更新为U-2S。
真机的故事讲完了,模型制作的冲动也愈加强烈了,正好手里有一套东欧厂家Special hobby出品的1:72简易射出的U-2R套件。这个题材在1:72比例中独此一家,别无他选。套件的机轮,轮舱座舱等部件为树脂材质,舱盖为真空吸塑,其余零件为简易射出塑料件,没有固定插榫和定位点,组合度也不甚理想,制作难度实在不低。
首先将树脂零件进行清洗,并用上色夹子夹住树脂料口,进行喷涂上色,座舱澡内壁用郡仕C317中灰,用黑色点涂以表操纵面板等细节,起落架舱和轮毂喷涂C316白色。上色完成后进行旧化,然后用锯片小心切除树脂零件的注料口,准备粘接到机身上。座舱,起落架舱、尾喷口等零件要在合拢机身前安装完毕,要反复假组确定树脂件的安装位置,并打磨树脂件以适应机身内部形状,整个过程令我十分抓狂。因为没有定位销,左右两片机身的粘合也要反复对位,尽量减少零件的落差,粘合时要用到大夹子来保证粘接牢固,胶干后用502填平缝隙并打磨掉落差。打磨完毕,补回损失的刻线。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也没有定位销和支撑,要手工打桩,才能保证狭长的机翼能老老实实的固定在机身两侧。进气口等外部零部件的安装除了对付缝隙和落差以外,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因此一笔带过。要多加小心的是吸塑舱盖的剪取和粘接。套件给了两套吸塑舱盖,给制作失误留出了一次备份机会。剪下舱盖时注意留出一些边,宁可少剪掉一些也不能剪过界,少许留边用砂纸或锉刀磨掉即可,打磨时要反复将舱盖和机身进行假组,力争完美配合。这些难关闯过后,下面的上色工作就相对简单了,全机喷涂加白调浅的亚光黑色,使颜色看着不是那么“扎眼”,之后用加更多白的黑色喷涂偏差色,增强模型的体积感。
喷涂完成后,全机贴水贴,机徽和编号均从“芳佩妮”工作室出品的中国台湾空军F-5E/F水贴中选取,贴敷效果很好,接近考证资料所示的涂装效果。水贴处理好后,喷涂一层光油,之后用灰色渗线和旧化,之后喷涂亚光透明漆压低光泽,提升模型的质感。收尾其他小零件之后,视觉效果高度还原的U-2R模型就呈现在大家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