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爸妈Style
2013-12-29本刊编辑部
听说,“鸟叔”Psy要来中国蛇年央视春晚大跳《江南Style》?听说,众多网友力挺各路明星春晚舞台上齐跳“航母Style”?
说到春晚,它本是除夕夜全家人围坐一起共同享用的一道娱乐大餐,但很显然,不是春晚的所有节目每个人都喜欢看。爸爸妈妈看得津津有味的节目,你可能觉得索然无味,而你和你的同学们都喜欢的韩国天团,在他们看来却像是“群魔乱舞”……
于是你给爸妈贴上大大的标签:真老土!
其实,你有你的“菜”,他们有他们的Style。与其撇撇嘴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如试着去追问:“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或许,你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和收获。
年少的时候
徐清扬
小学的时候,我喜欢,哦不,是狂爱许嵩,但妈妈喜欢童安格。于是,我曾一度与老妈抢音响抢到不可开交。
后来,也许是为了毕业考,夜以继日地辛苦了一年,我对于追星的热度直线下降。陪伴我度过那些熬夜做作业时光的,竟是每晚音响里妈妈所放的童安格、车继铃的歌。不知不觉也就不那么厌恶那些沧桑的声音,甚至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几句。渐渐发现,妈妈所爱的那些歌也不是那么难听嘛!
再往后,便上了初中,时光开始以一种陌生的速度向前滑行。偶尔空闲,百无聊赖地打开“酷我音乐盒”,发现流行的歌手早已换了一拨,而曾经喜欢的歌手也出了两张新专辑。我只是抱着再听听他的声音的心境点开了那几张专辑,很好的新歌,只是忽然觉得,还是喜欢他以前的那几首老歌。也许是因为喜欢他最初和我一样稚嫩的声音,也许是因为听着从前的歌,眼前也会浮现出当年听那首歌时的画面。如触电般,我忽然就明白了妈妈对于那些老歌的眷恋:在那些老去的声音里,有她曾经的青春,有她曾经的梦想,也有了最后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
到最后,我依然没有问她,为什么那样喜欢童安格的歌。因为我已经懂了。不是对一个人疯狂的迷恋,而是对时光淡淡的怀念。也许曾经,妈妈也是如我一般喜欢一个歌手,那样迫切地渴望听到他的声音,虽然,都过去了。
“当年少的时候就该梦想/当心酸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忧伤/任何一片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有我的成长,有我的希望/任何一个地方/能留得住梦的地方/有我的成长,有我的希望……”(童安格《少年路》)
妈妈的“公主梦”
花满陌上
妈妈说,女孩子,就应该矜持一点,应该温柔一点。我撇撇嘴说,哼,哪个女孩能做到?妈妈说,我看电视剧里的女孩都是这样的……
拜托,又来了。好吧,我不得不告诉你,我老妈说的电视剧,是——琼瑶剧!
家里刚买来电脑的时候,妈妈总是缠着我,报出我听都没听过的剧名,让我帮她在网上找。次数多了,我不免发出抗议:“你不好自己找啊?”“自己找就自己找!”话虽这么说,但当她点开电脑上的播放器之后,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我只好手把手地教她怎么使用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播放器。很快,我就为此感到后悔了,因为她从此便借各种机会霸占电脑,狂找各种老掉牙的甚至比我年纪还大的琼瑶剧。妈妈常常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望着屏幕,随着剧情的起伏,又哭又笑的。我看着她,看着那些粗糙的画面,实在是无语。
后来,零零碎碎地,我听妈妈讲起她的少女时代。妈妈小时候长得很漂亮,成绩也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小学毕业后就没再上学了。那些去读中学的同学带回当年迷死一大片女生不偿命的琼瑶小说,妈妈一读就喜欢上了。后来电视台开始播琼瑶剧,妈妈自然就成了它的超级粉丝。
琼瑶阿姨写的故事里,总有纯美的爱情,总有温婉善良的灰姑娘蜕变成美丽幸福的公主。但这样的故事显然跟妈妈平凡的现实格格不入,她早早地出嫁,又早早地生下了我和妹妹,再也没可能穿上公主裙。现在,她把我当成公主一样来照顾,也许她的心里,仍然深深地藏着当年那个少女的“公主梦”吧。
我家的“射雕侠侣”
可 矾
有一天,我在书架上无意中找出一本旧笔记本,翻开一看,居然是妈妈读书时的旧物,上面用清秀的字体写着一些仿佛是诗歌或者歌词之类的东西,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本子里贴满了“明星大头照”,那些发型、服装也许在当年很潮,现在看看简直土得掉渣嘛。其中一位我不认识的女明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在本子里出现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我猜,那肯定是老妈的偶像。兴冲冲地跑去问妈妈,才知道了她是谁:翁美玲,83版《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的扮演者。
这是第二次触发我想去看看83版《射雕英雄传》的念头。第一次是在两年前全家人一起看胡歌版《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忘了说,我家有两个金庸迷,我爸和我妈,而我纯粹是去看我家胡歌的。让我愤愤不平的是,你们看就看呗,干嘛老要说这不好那不行,比“83版”差远了之类的话,这“83版”到底是啥神物?
终于有一天从网上搜到传说中的83版《射雕英雄传》,额滴内个神……反正我是看不下去。刚想鄙视几句,却被爸爸鄙视了:你懂啥!
于是,随着爸爸的叙述,一幅20世纪80年代的图景在我眼前缓缓展开:那是农忙时节,村里的大人和半大孩子每天都在地里干活到很晚,但一听到《射雕英雄传》的片头曲响起,或是有人喊一句“开始啦”,人们便纷纷往回跑,然后是几十个人挤在村委会门前的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看靖哥哥和蓉儿行走江湖……
不久之后,老爸拿着一纸通知书跳出“农门”,跨进大学校门,认识了聪明伶俐、常常以黄蓉自比的老妈……“打住!有你这种爹吗,在女儿面前毁我形象!”妈妈笑着制止了沉浸在回忆里不能自拔的爸爸。
书架上的一排《金庸全集》早已落满灰尘,而我也真心没什么兴趣去翻它们。父母那个年代离我真的好遥远,但我忽然觉得,我们以为深得像马里亚纳海沟一样的“代沟”,其实可能只是一道浅浅的清渠。
爸爸与象棋
浅蓝色布鞋
曾经有段时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和爸爸下象棋。
教会我下象棋的,就是爸爸。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直到现在还依稀记得我的“象棋第一课”:那天晚上,他拿着一支白板笔在白板上写,“马走斜日”“炮翻山”……而我跟和尚念经似的,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地读着。
虽然和爸爸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往往不到三五分钟就“挂”了,但我依然乐在其中。慢慢地,只和爸爸下棋已经不过瘾了,我便开始四处找人下棋。这才发现,同学之中对象棋感兴趣的真是少之又少,甚至大家一看到我拿着象棋就躲得远远的,生怕我会缠上他们。三分钟热度消散后,我放弃了这个爱好。
之后的我,注册了QQ,开了博客,后来又玩起了微博,每天放学回家就上楼戴上耳机,边听歌边写作业,作业写好就刷刷微博、种菜偷菜……别说下棋,就连那副棋放哪儿了我都不知道。我和爸爸之间的话题只剩下“你啥时候考试”“这回考得怎么样”“好好学啊”之类的,我总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他。其实我知道他很想和我沟通,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太想和他说话。
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看到他正在电脑上下象棋。我什么都没说,到一旁去做作业。不一会儿,我听到他的欢呼声:“哈哈,我终于赢了!”
我看了他一眼。爸爸的学历不高,所以干的都是体力活,看起来又老又瘦,但这一刻他那副带着一点孩子气的表情,竟让我觉得和照片上他20多岁时的样子差不多。爸爸年轻时没多少可玩的东西,现在又学不会那些新潮的玩意儿,象棋带给他的快乐,恐怕不是我们所能体会的吧。
不久前,我又和他杀了几盘,都是我赢了。爸爸夸我棋下得很好,这可是我的棋艺第一次被人夸呢。我顿时觉得几年前熄灭的对象棋的热情又被点燃。到了晚上,姐姐悄悄告诉我:“下棋的时候,爸其实都在让着你呢。”
舞 台
苏十七
有时候觉得,家里有个爱唱戏的老妈,真是一件痛苦的事。人家是全家围观“中国好声音”,而我成天听的是什么“手心手背都是肉”“西湖山水还依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随花飞到天尽头”……瞧瞧,我这个对越剧完全无爱的90后,居然记住了这么多唱词,有时甚至还会不自觉地哼哼两句,这全是被隔三岔五就要开一回“越剧卡拉OK个人演唱会”的老妈给熏陶出来的!
一个周末,正当她准备碟片、麦克风的时候,我忍不住说了一句:“妈,你当年不去学戏还真是可惜了!”没想到的是,妈妈愣了愣,一下子就意兴阑珊了,轻轻说了句:“今天不唱了。”接下来的一整天她都闷闷不乐的,我又内疚又委屈:不就一句玩笑话,至于吗?
晚上爸爸知道了这件事,用手指轻轻戳了戳我的头:“丫头,你闯祸了。”
我第一次听到了妈妈的这段往事:妈妈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年头虽然国家已经改革开放,但山村依然贫穷闭塞,老一辈人的“娱乐”基本上只是通过收音机“听戏文”,偶尔会有戏班子过来搭台唱戏,那就是全村人的节日了。村里的小孩自然也深受影响,常常聚在村口地头,扮演才子佳人。有一天,正当一群小孩演得开心时,村里来了几个外地人,他们被一个正披着家里的床单当成水袖甩来甩去的小女孩吸引住了——这小女孩就是我妈,而这些陌生人是县越剧团的。他们问她想不想去学戏,我妈害羞地说这要问家里人,心却早已怦怦乱跳了。
对于这个貌似从天而降的机会,我的外公外婆态度很坚决:“做什么不好,要去做个‘戏子’?不许去!”一向很听话的妈妈破天荒地做了一次激烈的反抗:先是大哭、绝食,然后是离家出走,直到半个村子的人举着火把,将蜷缩在几座山头之外的山路旁饥肠辘辘的妈妈“捉拿归案”。
学戏的事最终不了了之。后来妈妈和几个同学被老师带着去县城参加一个什么竞赛,考完试后,老师心血来潮地请大家进剧场看了一场戏,演出的正是县越剧团。戏看到一半时,妈妈突然起身,流着泪奔出剧场,害得同学和老师都慌了神……
我想象着那样一个场景,好像自己化身为当年的妈妈,坐在台下,却恍惚中以为舞台上那唱念做打的人是自己……老妈,你这平凡、安分、传统的“老女人”,原来也有过光芒万丈的梦想,也有过鲁莽决绝的抗争——忽然觉得,好亲切。
万能牌老爸
骆 洋
要说我爸最大的爱好,那就是DIY!不,不仅仅是爱好,而是他的风格,他的Style。
每逢有亲朋好友来访,爸爸必会请人家观摩我家的家庭影院——除了电视机和影碟机是买的,那台“巨大”的功放和大大小小七八个音箱都是他纯手工打造出来的!演示之余,他还总要请客人说说他的大作跟别人家上万元的名牌音响相比如何。我虽然对他赤裸裸的炫耀行为极为不齿,但平心而论,效果还真的不错!
我家里有个小小的储物间,里面放的都是爸爸的“兵器”:万用表、游标卡尺、电烙铁、电钻、电锯、空气压缩机,各种五金和电子元件……爸爸常说:“干嘛花钱请工人,我就是工人!”他不光是“电工”,还是“木工”“泥瓦工”“油漆工”,家里的门铃、阳台防盗报警装置,若干家具,都是他亲手做的;装修时刷墙、贴砖、装锁装灯……,都是他亲自干的。他还是个“修理工”,另一句“名言”是“能修就别忙买新的”,我和妈妈嘴上说他抠门,心里对他的各种“妙手回春”还是很服气的。
据妈妈说,爸爸年轻时DIY过的东西还要多,有收音机、电风扇、自行车、挂钟、室外天线等,还有一副国际象棋!
妈妈说,爸爸原本就是一家国营工厂的一名电工。妈妈怀上我的那一年,他眼见着厂子效益越来越差,干脆心一横,“下海”做起了小生意,折腾了两年感觉自己不是经商的料,决定还是充分发扬“会做东西”的长处,重新走回技术路线。现在的他,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技术主管。
要总结一下我爸的Style是什么,我觉得那是一个信念——幸福,是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来的。
趁着过年全家团聚的时候,试着去和爸妈聊一聊,话题就从他们最喜欢的那些歌/那本书/那个人/那件事……开始,打探一下他们的Style背后的故事,相信这会是你的一次愉快而有趣的经历。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顺便思考两个问题:1.爸妈和你,真的是“两个世界”的人吗?在骨子里,他们和你到底有多大的不一样?2.爸妈在他们钟爱有加(却可能被你无视甚至鄙视)的那些事物里,是不是寄托了某种你所不了解的情感、梦想、愿望或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