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机一动”的人类啊
2013-12-29李剑龙张博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博乐市位于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上,这里拥有810万亩的天然草场,却遭遇了严重的鼠害。老鼠大量繁殖,到处打洞,草原慢慢退化成光秃秃的黑土滩,有的地方寸草不生。当地灭鼠部门尝试了各种办法:放捕鼠器,结果夹到了黄鼠狼;放毒饵,结果毒死了牧民的牲畜。最后,他们灵机一动,陆续请来了约680只流浪猫。这些无家可归的喵星人刚跳出笼子就逮到了老鼠,显得格外称职。灭鼠部门表示,“短期内效果显著”。
但是流浪猫真的是草原救星吗?草原上的居民和牲畜从此真的能睡上安稳觉吗?熟悉历史的生物学家担心人们高兴得太早了。
在澳大利亚东南面通向南极大陆的海上,有一个面积只有128平方公里的麦夸里岛(Macquarie Island)。这座岛曾是一座生命的乐园,海狗、海象、企鹅、信天翁和各种各样的海鸟在那里共同生活,安居乐业。直到1810年的某一天,一艘捕猎海豹的欧洲船只发现了这座天然“猎场”。没过多久,岛上的海狗、海象和企鹅就在人类的大肆捕杀下几近灭绝。
与此同时,随人类的船一同到来的老鼠成了岛上的首批啮齿类动物,它们很喜欢这里的鸟蛋和幼鸟,也很擅长生小老鼠。没过多久,麦夸里岛上有了大量老鼠,鸟儿越来越少。
猖獗的老鼠太可恶了,于是大约在1820年前后,一位猎人灵机一动,也想到了用猫来控制老鼠的点子。当然,猫很喜欢吃老鼠,但也很喜欢吃小鸟(比如在美国本土,流浪和野生猫每年会杀死几十亿只鸟,以及几百亿只哺乳动物),很擅长生小猫。没过多久,岛上的猫越来越多,鸟越来越少,老鼠依然很多。
1870年,有一位猎人想吃故乡的兔子肉,头脑一热,带了几只兔子上岛,不料兔子跑了。猫吃兔子,兔子吃草,还生下许多小兔子,结果土地荒芜,地面遭到侵蚀,地上的鸟巢(特别是企鹅巢)大量受损。没过多久,岛上的猫和兔子越来越多,鸟越来越少,老鼠依然很多。
为了控制兔子,有人灵机一动,向岛上引入了白鼬。虽然白鼬吃兔子,但对于小岛上到处都是的、趴在地上的海鸟和海鸟蛋,白鼬觉得不要白不要。没过多久,岛上就有了白鼬、猫、兔子、老鼠和越来越少的鸟。
同一时期,又有人灵机一动,发现这里很适合养负鼠作为毛皮和肉的来源。负鼠没天敌,猫也不爱搭理。到此为止,岛上有了负鼠、白鼬、猫、兔子、老鼠和很少的鸟——虽然在某些人看来鸟还是挺多的。
1891年,就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难之中,麦夸里岛上特有的麦夸里鹦鹉灭绝。
1919年,人们停止捕猎海豹。1933年,麦夸里岛成为保护区。此时,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消灭澳洲大陆上的兔子,人们灵机一动,决定在麦夸里岛上照搬澳洲大陆的“经验”。首先他们引入兔跳蚤,没有成功,于是他们下狠手动用了兔黏液瘤病毒。好消息是兔子的数目从13万只降到了1万只。坏消息是剩下的1万只都对兔黏液瘤病毒免疫。更坏的消息是由于兔子不够吃,岛上的猫开始动歪脑筋,于是每年有6万只鸟进了猫肚子。岛上的兔子变少了,鸟变得更少了。
1985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开展猎猫行动。前后20年间,他们总共在岛上捕获了2450只“喵星人”,多数是陷坑捕获然后人道毁灭。最后由特殊训练的“汪星人”上岛扫荡,寻找漏网之猫。于是到2000年,岛上一只猫也没有了。岛上剩下的1万只兔子高兴坏了,它们又开始疯狂扩张,将植被挖得千疮百孔,仅仅过了10年,兔子的数量又恢复到将近10万只。
2007年,澳大利亚政府终于意识到,必须将所有的入侵物种同时彻底清除,一个也不能留。他们放烟熏,放狗咬,放毒饵,开展了一场消灭岛上兔子、老鼠等所有入侵物种的大行动。整个项目的预算高达2400万澳元(约1.3亿人民币)。好消息是,兔子和老鼠大量死亡,坏消息是,傻乎乎的鸟吃了这些有毒的尸体,一年之中就死掉了2000多只。值得欣慰的是,野生鸟类的数量总算开始恢复。2013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没有在该岛上发现任何一只啮齿动物或兔子。
麦夸里岛的故事似乎结束了,但它仅仅是地球上的一个孤立小岛。在“灵机一动”的人类居住的地方,还有大量充满杀戮和死亡的物种入侵案例。仅仅在我国,每年由于物种入侵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000多亿元。其实生物防治也有成功的先例,人类改造自然环境也是可以成功的。关键问题是,当我们试图干预的时候,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当然,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已经经历过数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几万年到几亿年的长远眼光来看,生态系统的任何变化最终都会达到新的平衡。然而,对于平均寿命不到一百年、文明史只有区区几千年、人口数量呈指数增长、生活水平严重依赖稳定环境(而环境却在持续恶化)的人类而言,我们能够承受这样的改变吗?所以,当我们准备干预环境的时候,必须要慎之又慎,要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不能只靠拍脑袋行动,那样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