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3-12-29袁瑞堂杨毅
学校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现素质教育必然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那么,体育教师资源的发展现状如何呢?他们能否担当目前现实教育的重任呢?鉴于此,我们抽取宿迁市49所小学、41所初中(公办)和16所高中(包括公民办)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以小学体育教师每周18课时,初中体育教师每周16课时,高中体育教师每周12课时的工作量计算所需教师人数(不包括其他活动课工作量),收集了教师职称、毕业学校、兼职人数、聘用人数、专职在编、专职缺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并进行了统计整理,现把调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
1.中小学体育教师学段分布差别显著
调查统计发现,一是高中阶段体育教师分布基本合理(民办高中聘用教师都是专职),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师缺编非常明显,到了小学阶段,体育教师缺编问题已经很严重;二是教师学历、职称基本满足要求,但分布不均匀。在岗在编、专职体育教师的学历基本上都符合国家规定,但是高级职称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基本上都在城区学校,另一方面他们分布的学校比较集中,比如,初、高中共23名体育高级教师基本都在两所县重点中学(表1)。
2.乡镇初中和小学体育教师缺编严重
从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缺编情况分析,高中教师缺编的人数城乡差别不明显。初中教师和小学体育教师缺编人数较多,乡镇小学尤为严重(表2),其中初中阶段城区学校平均每校缺编人数0.3人,乡镇学校平均每校缺编人数2.2人;小学阶段城区学校平均每校缺编人数3.2人,乡镇学校平均每校缺编人数7.1人。城乡体育教师缺编差距非常明显,乡镇学校体育教师缺编严重。
3.体育兼职教师人数较多
从表3中可以看出(高中阶段无兼职教师),初中、小学兼职教师比例很大,其中小学体育兼职教师成为主力军。学校体育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城区初中5.6%,乡镇初中39%,城区小学55.2%,乡镇小学94.3%,计算方法是: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聘用教师)×100%。
由此可见,城区学校体育学科教师兼职人数达50%左右,而乡镇小学均值则高达94%左右,调查中还发现,兼职教师大部分是非体育专业教师,这样的比例令人感到堪忧。
二、原因分析及其对教学产生的影响
1.现状存在的原因
(1)学校区域发展的“实力性”差异及“应试体育”影响着体育学科的被关注程度
城区学校经济基础优越于乡镇学校,从学校的综合实力对外影响的角度出发,城区学校能够注重体育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积极地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相比城区,农村学校的对外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眼前的升学情况,淡化了体育学科的教学与管理,相关消极因素也便自然形成。
另外,由于高校体育专业的招生和中考体育考试的影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相对来说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而小学没有体育考试内容,体育学科实际上还停留在“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认识层面,体育教育活动引起的关注相对较弱。因而,体育师资流向由高中、初中到小学的趋势也就可以理解了。
(2)社会性歧视,导致了体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教育发展到如今,其运作体系仍然以理术科目或语言学科为主,体育学科很难进入发展的主流,在政策制定、业绩评价等方面产生学科歧视。尽管有不少政策法规本身不具有学科歧视因素,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传统社会观念的惯性作用,往往还是让体育教师处于受歧视的尴尬境地。形成了学校管理者不重视体育学科,允许体育教师转岗;体育教师工作强度大以及同行们的轻视,体育教师愿意转岗;体育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被迫转岗等现象[1]。体育教师的转岗或改教“主科”,甚至从事教师以外的工作,让体育教师缺编的现象变得更加严重。
2.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
(1)以兼职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难以担当起体育教学与教研的任务
从现实状况来看,兼课教师大多数是一些班主任教师,他们只带自己班的(2~3节)体育课,这些班主任不是体育专业或专职教师,他们一般都把精力放到语文、数学等术科教学研究上,对体育理论或先进的教学思想获知很少,更不要说把体育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了。他们没有认真的备课活动和规范的教学计划,缺少体育专业技能更是一些普遍现象,体育课往往被“主课”占用,或直接被安排成自由活动,真正的体育教学无从谈起,这势必影响着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体育教学质量下降,体质健康得不到发展,无形中制约了中、小学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体育教育价值意识的缺失,阻碍了教师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宿迁市体育高考生的质量和数量,均差于兄弟省市。检查宿迁市的高中学校体育考生的培养模式,似乎与兄弟省市没有多大差距。但对宿迁市参加体育高考学生数的调查发现,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数量太少,如一所四星级省重点中学,2011届高二年级有2000多名学生,却没有体育考生,这直接影响了宿迁市体育教师后备资源的培养,对于减少教师缺编现状是一大考验。导致这种情况的存在,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宿迁市中、小学生缺乏体育课教学的普遍性基础,学生在教师和社会及其家长的“小科”意识的影响下,也对体育教学产生了“调节”性的“可有可无”的意识,很难真正体验到体育学习对于自我成长的内隐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外显性价值,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后续学习的兴趣;二是学生耳濡目染了体育教师在现实中的不公平待遇,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走老师的路子,这直接阻碍了宿迁市体育教育的发展水平。
三、策略与建议
1.领导——尊重和认可体育教师的工作价值,不断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人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与术科教学带给大家的“成绩效应价值”有着明显的差别,导致现实中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各级领导只有从内心真正认识并认可体育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尊重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改善体育教师的合理待遇,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特别是公平对待体育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及成果评价、专业培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待遇,促使教师从工作倦怠中走出来,教师乐教了,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
2.学校——培养体育特长生,为体育教师后备人才提供保证
各学校必须严格遵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外,安排好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和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特别对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加强培养,为他们配备专职、专业的优秀教师,保障他们有科学训练的机会,从而为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专业能力的后配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教研部门——引领建立培训共同体,不断推进体育教师资源的优化
优秀教师资源大多集中于少数城区学校,教师优势资源分布不均匀,形成学校教研活动的“内部交流”或局部的校际交流现象,直接造成学校之间或城乡之间学科发展的不均衡,很难促进体育教师整体的成长与发展,最终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正规的公平教育[1]。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尽管有少部分教师代表参加市级教师培训,但却不能在学校组织起有效的二次基础培训活动,造成教师培训资源的浪费。
因此,作为市、县教研部门应充分发挥引领的功能,鼓励、支持城区体育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跟农村学校建立“教研共同体”。可利用县、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讲座”“送教”和“支教”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构建起体育教研网络。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不断的“共享式”业务培训中,促进体育教师资源的优化,并逐步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王根如.苏北中小学音体美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