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的通知
2013-12-29
各位理事、各有关单位:
按照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的惯例,并根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年度工作安排,决定于2013年11月召开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交流、宣传近年来学校体育科研成果,提高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大会主题: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三、承办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西南大学
四、会议日期:2013年11月
五、会议地点: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
六、征文对象
本届科学大会面向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校医、学校体育科研人员及学校体育、卫生专业理论工作者与管理人员等。
七、征文内容及报送要求
1. 征文内容:有关要求参照《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选题指南》(附后)。
2. 论文报送日期:2013年5月5日至6月20日,逾期不予受理。
3. 凡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报告或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报送。
4. 论文要求:
(1)重点突出。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突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重点。
(2)方法科学。研究方法设计科学,运用合理,注重新型研究方法,倡导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重,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并重,总结经验与指导实践并重。
(3)成果创新。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客观把握学校体育现状,揭示科学规律,正确分析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理论性研究能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发展已有的理论;应用性研究能反映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研究成果有利于解决学校体育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4)文体规范。立意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资料真实、引证和图表规范。
(5)每篇论文不超过5000字,并提供不超过600字的论文摘要,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得超过5人。每篇论文收专家评审费150元,请通过银行转账或邮局汇款(请注明论文评审费)。
银行转账:收款单位:重庆市学生体育协会
开 户 行:工行两路口支行
账 号:3100 0213 0902 4918 223
邮局汇款:地 址: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路10号
收款人:重庆市学生体育协会
邮 编:400015
5. 报送办法:
报送资料:《论文申报书》一份,匿名论文三份,同时发送《论文申报书》电子版至:191242551@qq.com(纸质文本必须与电子版一致)。
报送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路10号,重庆市学生体育协会,王德惠(收),邮编:400015,电话:023-60339729,13752839910。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联系人:王金玲。电话:010-58805205,18911528200。邮箱:tyyjh2000@163.com(注意:不受理论文申报)。
附件:
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选题指南
本指南内容不是论文的具体题目,是研究领域,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根据各自的研究确定具体论文题目。
一、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与理论创新研究
1.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背景下的学校体育发展与理论创新;
2.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
3.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挖掘与利用;
4.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质健康关系;
5.学生体质健康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
6.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战略;
7.体育与人的生涯发展;
8.当代中外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发展;
9.不同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
10.体育新课改的回顾与反思;
11.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策略。
二、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
1.阳光体育运动的制度建设;
2.“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条件保证、内容形式与效果评估;
3.阳光体育运动的展示与激励机制;
4.体育与艺术“2+1”项目创新;
5.阳光体育运动赛事组织;
6.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保证与成效监控;
7.阳光体育学校体育特色典型案例分析与推广。
三、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
1.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建设;
2.初中、高中升学考试改革中体育考试改革策略;
3.学校体育质量等级评估指标体系;
4.学校体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研究;
5.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基本条件与管理机制;
6.学校体育制度建设;
7.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与社会保险机制;
8.学校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体育场地器材配置;
9.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
10.不同体育项目的安全保护方法与安全事故处置手段;
11.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校体育管理、教学与训练。
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1.省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与体例;
2.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的内容与体例;
3.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与课堂规范;
4.各学段运动项目技战术学习目标;
5.各学段运动项目教材的教程与教法;
6.各学段之间体育课程衔接理论(体育课程整体编排设计理论);
7.体育教学评比展示(课)活动可持续发展策略;
8.“课课练”内容体系与组织形式;
9.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教材与方法;
10.高中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的研究;
1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兴体育运动的校本课程建设和教学组织。
五、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1.学生体质健康30年发展趋势分析;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3.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监督制度;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科学性与适应性;
5.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与综合干预;
6.学生体质健康与相关行为的关系;
7.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与提升;
8.幼儿体质健康的评估与促进;
9.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解决策略;
10.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
11.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12.特殊群体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研究。
六.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
1.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
2.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与方法;
3.学校营养餐的效果评价;
4.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管与应急机制;
5.学生膳食营养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6.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与预警机制;
7.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8.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与干预。
七、体育师资与学校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研究
1.体育教师专业特点与专业化促进;
2.体育“国培计划”的课程设计、形式与管理方法;
3.适应新课改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4.体育教师职业困境与解决方法;
5.体育教师基本功与教学能力内涵及评价方法;
6.学校卫生保健教师队伍现状与问题;
7.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路径;
8.“体育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
9.校本教研与区域教研网络的工作制度与内容;
10.体育教师师德状况调查;
11.体育教师职业心理状况调查;
1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
八、校园体育文化、运动训练与竞赛研究
1.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与制度建设;
2.体育活动中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
3.学校“全员运动会”的内容与组织方式;
4.“校园足球”运行与成效;
5.学校体育赛事组织形式创新;
6.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机制;
7.学校体育赛事文化建设;
8.全国学生运动会制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