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
2013-12-29珞珈
2013年1月17日和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先后在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调研时强调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用心走基础,用情写群众。”对出版来说,同样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到群众中去,以群众为友,向群众学习。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在《神圣家族》中就鲜明地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以及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等重要思想。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他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民是根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固有思想。中国最早的诗歌《尚书》中的《五子歌》首句就说:“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可亲近而不可轻视,民是国家的根本,本固国家才安宁。孟子曾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看得比国家和君主更贵重。儒家讲忠君,也讲爱民,上报社稷,下安黎民,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主流理念。“民犹水也,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深刻地反映了对人民强大力量的认识。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地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出版工作。出版工作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为什么人和走什么路的关系。这两者是辩证的统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看作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才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路。只有抓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根本问题,才能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更加自觉承担出版应担负的历史使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同时要把是否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真实需要作为衡量出版工作成效的标准。出版工作的根本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眼往下看,脚往下走,努力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包括长期需要和短期需要,工作、生产需要和学习需要,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等等,并通过不同传播形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把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人民,而不能以低劣产品欺骗人民,更不能以精神垃圾毒害人民。要调整出版物结构,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阅读行为出现了新变化,传播形态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出版要适应这种新变化和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还要把最广大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改进出版工作的推动力。出版工作做得如何,是进展很大还是进展很小,是服务很好还是服务很差,不是靠出版人自己说了算,而要从人民群众中找答案。人民满意是评价出版工作的客观标准。要让人民满意,就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心诚意地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满腔热情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依据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出版工作的种种不足和弊端。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漠视人民群众的意见,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表现。中央八项规定的实质是紧紧依靠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出版改进作风要从这里开始,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