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书展
2013-12-29何凯陈丽琴
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全国书市为代表的各种类型书展得以在神州大地萌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各地的书展如雨后春笋般成长,除全国书市(全国图书博览会前身)、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北京图书订货会三大行业盛会,还有像大学出版社订货会、少年图书订货会、羊城书市等类型不同的书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出版业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异军突起,全国各类书展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并以其特有的组织方式备受爱书人的追捧。中国书展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30多年,但是这些书展已经成为中国出版史上重要的篇章。我们通过追忆的方式回顾30年多年来中国书展里精彩的故事。
第一届全国书市
时间:1980年10月
地点:北京
关键词:艰难起步
回顾:30多年前,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这样评价第一届全国书市,“我从事学术研究60年,著书40多部,还是第一次和这么多读者见面,我心情很激动。举办全国书市,预示着我国文化进入了又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第一届全国书市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第一次举办的全国规模的书市。书市具体组织工作在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和北京市支持下开展,由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市新华书店组成书市领导小组。第一届全国书市,全国一共有108家出版社向书市提供了图书。其中,书市共设17个展销处,书棚面积3000多平方米,集中展销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13310种。共接待读者76万多人次,销售图书426.7万多册,377万多元。虽然第一届书市艰难起步,但是它还成为十年动乱“书荒”时代结束的一大标志。遥想第一届全国书市的场景,会让那些年长的出版人充满了回忆,到会的作家包括叶圣陶、丁玲、臧克家、姚雪垠、严文井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第二届全国书市
时间:1989年10月
地点:北京
关键词:漫长等待
回顾:在经过漫长等待9年之后,第二届全国书市才再次登场,这无疑给沉寂的出版业注入新鲜的活力。第二届全国书市举办的一项重要宗旨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北京市新华书店建店四十周年,因而在书市上举办了一个名为《新华书店在改革中前进》展览,以图表、图片形式展示十年改革的发展和成果。第二届全国书市共组织各类图书4万种,分专业图书和综合类图书进行销售,其中专业图书设17个销售处,综合类图书设5个销售处,占用面积扩大到1万平方米左右。第二届全国书市共接待北京市和外埠读者60余万人次,销售各类图书210万册、260万元。书市开始尝试分类统计不同图书的销售情况,在260万的销售码洋中,哲学、社会科学类政治书籍占17%、文教读物占11%、文学名著占19.4%、工具占16.7%,生活用书占9.5%。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全国书市开始广告营销意识:设计了会徽、会标、口号、宣传牌;开始编写书市简报;社会宣传一方面运用传播媒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广告,如在《北京晚报》、北京电台发布“每日十种上市新书”开新闻发布会,一方面结合图书开展多种促销服务活动,如敬老专场、尊师专场、学生专场、新书发布会、读书报告会、社店恳谈会等。
第四届全国书市
时间:1991年8月
地点:广州
关键词:展销订批
回顾:当时间来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版业开始腾飞之际,1991年在广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书市,也有了崭新的跨越,第一次实现实行展、销、订、批相结合,变以销为主的单一功能为多种功能。第四届全国书市,一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家出版、发行机构,46家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单位以及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应邀参加,在记录不断刷新的今天,第四届全国书市有许多值得记录的地方:第一,书市上汇集图书47000多种,港台图书7000多种,音像制品3000多种;第二,订货总码洋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全国书市上,总数逾4000万元;第三,展销馆的设置方面也有较大突破,它以图书类别设立了11个展销馆,其中省版馆又按地方区域划分28个展销厅,展厅面积共8000平方米。
第十六届全国书市
时间:2006年6月
地点:乌鲁木齐
关键词:少数民族出版物
回顾:经过了前十五届全国书市的发展,全国书市第二次在少数民族自治区举行,并让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得以大放异彩。本届全国书市共有来自全国36家民族出版社出版的23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参展,成为历届书市中最全面、最完整、最具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在新疆设了5个分会场,也是历届书市中最多的一次,全面展示了新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多元文化。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出版物的大力发展,同时也是国家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随着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在第十六届全国书市之后的第十七届全国书市,正式改名为全国图书博览会,由此书市的功能也从单一的图书交易活动,发展成为集出版成果展示、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业务研讨、倡导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品牌文化盛会,它已从行业内发展到行业外,尤其成为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的中国文化界一大盛事,成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
第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时间:1986年9月
地点:北京
关键词:中国的图书走向世界
回顾:“把世界的图书引进中国,让中国的图书走向世界”,现已成为BIBF的办会宗旨;用国际理念打造书展品牌,用专业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是BIBF的理念。1978年,为迎接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举办了“外国科技图书展览会”,共展出外国最新出版的英、法、德、日、俄等文字的科技书刊资料20000余种,获得国务院高度评价。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和等待,并经国务院批准,1986年9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终于诞生。首届图博会的展场面积只有7800平方米,参展国家和地区35个,展台总数348个,展商总数228家,版权贸易97项。这已经是中国出版业崭新的一页,为今后图书进出口工作奠定基础。经过了27年的努力,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发展成为兼具版权贸易、图书贸易、文化活动、展览展示、信息交流、业界沟通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出版交流盛会,与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和美国书展并称为四大国际书展,每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都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举办多种活动,成功地为中国出版业搭建了一个“走出去”的平台。
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时间:2012年8月
地点:北京
关键词:主宾城市
回顾:2012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有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那就是首次设立主宾城市。这是BIBF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首次设立“主宾城市展区”,意在以图书带动文化展示。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北京以“世界城市、人文北京”为主题,组织首都出版发行联盟成员、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数十家出版发行品牌企业和北京数字出版企业的强大阵容,精挑细选1500余种好书、新书、精品书参展,涉及文艺、少儿、艺术、教育、科技、社科、军事等众多门类图书。同时还举办关于北京文化、北京精神、电子书、动漫、游戏等多种主题的文化展览。除此之外,2012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还有一大亮点点燃会场,那就是打造近1万平方米的数字出版区,这告诉出版同仁们,在未来的出版交流中,数字出版将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十三届北京图书订货会
时间:2000年1月
地点:北京
关键词:几经沉浮
回顾: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前身曾经数次改名,并辗转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玉泉饭店、工人体育馆、亚运村、中共中央党校、丰台体育馆、全国农业展览馆等办会场址。但是当时间跨入21世纪之后,北京图书订货会凭借着特有的魅力,终于在2000年迈进国家级展览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会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展场到展具、从宣传到展位布置,都按专业化要求管理,提高档次,讲求规范,初步具备了国际书展的形态。200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正值我国加入WTO的前夕,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决定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集贸市场”的模式,管理和服务手段也随之跟上。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管理手段,首先表现在用电脑录入招展单位全部资料,便于安排展位和住宿;其次高科技手段广泛运用。会上,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首次引入网络服务,设立了专用网站,参展单位的全部书目上网,并制作成可供书目光盘,现场设置20台电脑,可直接从网上检索,也可利用光盘直接下载订货,业务交流和订货交易更加方便快捷。
第十七届北京图书订货会
时间:2004年1月
地点:北京
关键词:民营书业走上时代的舞台
回顾:2004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放宽了对二级批发单位的数量限制,正式邀请民营批发单位参展。民营书业首次与国营书业享受平等待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条件下公平竞争。2004年可以说是民营书业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年,包括山东世纪天鸿、文德广运、北京国铁传媒、英特颂图书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获得了总批发权。作为主要渠道的有益补充,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等其他优势,民营书业已在零售业中牢踞半壁江山,经营规模上亿元的也达近30家。随着有关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民营书业将面临投资出版等更多的发展商机。因此,众多民营代表在参会时少了些羞羞答答、欲说还休的架势,并有多家对其展位进行了特装,以期在展示实力、拓展业务上取得好成绩。为给民营书业代表提供更多方便,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特别在展场中设立民营专馆1号馆3层,并安排民营代表住在一起,便于代表的会上会下交流。民营书业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改选了组织机构,召开了国营、民营共同发展论坛等研讨会,并共商促销举措。95家民营一、二级批发单位和6家出版社分支机构报名参会,205个展位的民营展馆的设立,成为中国发行行业历史化进程的标志。民营书业进入主会场,由幕后走向前台,将接受更多正规的约束,而北京图书订货会本身也将对民营书业找到自己恰当的定位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
时间:2009年10月
地点:厦门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第三次创业
回顾:自1989年3月在武汉举行第一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以来,一年一度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已经一跃成为检阅大学出版社工作和出版成果的舞台。通过大学出版社订货会集中展示和推广高校教材图书,并获悉大学出版社同行交流信息,研讨问题,协商合作,共话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大学出版社抱团发展的重要砝码。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是继1991年后第二次在厦门举行,本届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展示品种包括数万种各学科门类、各层次的高水平、高质量教材、学术著作、工具书和大众读物以及音像、电子出版物,其中新版图书2万种以上。据主办方介绍,本届订货会的参展图书品种大幅增长,订货码洋超过亿元。全国大学出版社带来的新书、在销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万种,教材和学术著作占60%以上。在本届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上最重要的是,与会代表一致认同中国的大学出版社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出版的集团化大趋势,使中国的大学出版社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国内外资本运作的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希望转制能给大学出版社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让大学出版社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解放。
上海书展
时间:2007年8月
地点:上海
关键词:夜场书店
回顾:2007年上海书展首开夜场以来,避开白天的炎热天气,清凉舒适的环境,使得场馆的人气更加旺盛,特别是对于许多年轻人和白领来说,更是将书展当成约会、聚会的好去处。
上海书展以其特有的风格吸引普通读者的驻足,例如:提供导购、查询、纪念印戳、餐饮、轮椅租用、手推车服务、免费雨披、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投诉接待、失物招领等便民服务措施,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志愿者进行咨询。在纸质书和实体书店遭遇空前挑战的今天,上海书展的盛况促使我们思考“爱书爱阅读”之于当今人们生活的新的意义:在碎片信息纷飞的“暴雪天”,人们更需要稳固的、可靠的、系统的知识来源,好让理智和情感有所附着;在手指聊天替代面对面沟通的“宅”时代,人们需要走出家门,相聚在一个工作与生活据点之外的“第三场所”,排解社交虚拟化带来的虚无感,在一段真实的、活跃的、有群体文化自觉的时空里,寻找精神寄托。上海书展以其特有的方式,让书展不单单只是展书和卖书,也不单纯是聚会与交流,而是向普通读者传递出阅读的音符。
南国书香节
时间:2011年8月
地点:广州
关键词:亲民、阅读
回顾:“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南国书香节的举办口号。在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下,南国书香节的举办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2011年的“南国书香节”,广州琶洲会展中心主会场面积达4.5万平方米,参展品种30余万种,涵盖的门类包括各类国内版图书、古籍读本、电子读物、音像制品、文化用品等,上万种国外最新出版的原版外文图书,展销范围涉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文化体育用品、数字出版、网游动漫产业、益智玩具、教育培训,以及工艺、邮政、教育、通信服务业等,有800多家来自国内外的出版机构和产品参展,举办的主题讲座、论坛、新书首发、作者见面会、签名售书活动等达300多场次,7天观众进场总数近80万人次,累计销售额近4000多万元。南国书香节以其特有的举办方式,例如:免费派发门票、专用地铁票、地铁入口开辟书香节专用通道、图书交换活动、移动充值赠购书券等等一系列亲民化的服务,让其悄然成为国内书展的一大亮点。
第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时间:2005年7月
地点:厦门
关键词:海峡文化交流
回顾: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促进两岸图书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主题,以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为目的,进一步加深海峡两岸出版发行界的沟通、交往和贸易,共创商机、共谋发展、共图大业。通过海峡两岸出版发行界的共同努力,着力打造海峡两岸图书出版发行的强势品牌,努力促进和谐文化的积极构建和华文出版业的发展繁荣,为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合作、交流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首届图书交易会上,展销两旺、盛况空前、成果丰厚,海峡两岸共有586家出版社和图书公司组织10多万种85万余册图书参加展销(台湾地区参会的出版和发行机构多达264家、100个展位、2万多种共5万多册图书),参观和购书的人数有10余万人,共销售和征订图书21100多万元(现场销售图书额500多万元),台版图书销售和征订总额380多万元,台湾订购大陆图书1750多万元,达成14种图书版权项目的交易意向。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举办,有利于以图书为纽带,扩大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有利于通过图书媒介的传播,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增进两岸同胞的共识,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海峡两岸图书出版发行业共创商机,优势互补,携手走向世界图书市场;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促进海峡两岸同根同缘的中华文化建设和发扬;有利于发挥福建省和厦门市对台工作的区位优势,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链接:忙忙碌碌的书展们——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Book Fair 简称BIBF),于1986年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9届,现每届均有国内500多家出版单位及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韩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中外出版机构参展,参观读者约20万人次。目前,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发展成为兼具版权贸易、图书贸易、文化活动、展览展示、信息交流、业界沟通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出版交流盛会。每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都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举办多种活动,成功地为中国出版业搭建了一个“走出去”的平台。
举办时间:每年八九月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原名为全国书市,2007年在重庆市举办的第17届正式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已由最初单一的图书交易活动,发展为融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行业研讨和倡导全民阅读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盛事。从近几届来看,全国书博会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已经成为展示出版业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推动举办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2013年4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的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围绕“书香椰韵,魅力海南”这一主题,力争办成一届“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影响”的文化盛会。
举办时间:每年4月
北京图书订货会
北京图书订货会是与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齐名的全国三大图书盛会之一,由中国出版协会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主办方本着为行业服务,为会员单位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原则,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订活动,努力把图书订货会办成以图书为主的各类出版物、出版材料设备为一体的出版物订购盛会,为海内外各类出版商、发行商、出版材料设备商提供直接见面、订购、洽谈、交流的平台。自2013年起,北京图书订货会一改往日面对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状况,而是敞开大门,面向普通读者增设了零售与淘宝旧书专区,不但为图书出版商、经销商清库存作出了更多贡献,而且也方便了首都广大读者低折扣购书选书淘旧书。
举办时间:每年元旦后
上海书展
上海书展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每届书展都为读者精心准备万余种图书,全面展示全国出版界图书、音像电子、报刊、数字出版、版权等领域最新的出版产品和成果。上海书展虽在上海举办,但是主办方一直强调,上海书展不是上海的书展,而是上海打造的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出版界的文化大平台。每届书展汇集了上海和全国470多家出版社,突出了上海书展的“全国”概念。随着“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理念定位的逐步明确,上海书展正以更为开放的胸怀,面向全国办展,努力为全国出版业打造一个展示、交流、交易、研讨的大平台。如今,上海书展已成为国家标准的书展。
举办时间:每年8月
南国书香节
南国书香节始创于1993年。从2007年起,“南国书香节”与“羊城书展”开始二展合一,并确定为每年举办一届;2008年,广东省委宣传部提出“南国书香节,阅读嘉年华”的主题,并将其作为“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文化品牌项目,南国书香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培育,目前已由单一的图书交易活动,发展成为集出版成果展示、出版物展销、文化活动、信息服务交流于一体的文化盛会,成为广东省全民阅读活动的广阔平台和一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举办时间:每年8月
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
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创始于1989年,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主办,大学版协发行工作委员会承办,目前已成功举办25届。该订货会的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展示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成果,交流研讨图书出版发行工作,推动大学出版社的图书销售,促进大学出版社的改革与发展,是图书展示、看样订货、工作研究、学术研讨、经验交流、联谊沟通的大型综合营销平台。
举办时间:每年11月
香港书展
香港书展创办于1990年,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是亚洲最大型书展之一,为出版界提供推广新书的平台,为读者提供接触新书及会见作者的机会。书展每年都会与多家出版社和专业机构合作,定出一个独特主题,并围绕主题举办各项活动。由于香港书展入场费便宜,加上香港的独特背景,吸引了港澳台和大陆众多游客和出版商参展,亦有部分来自东南亚和其他国家的出版商参展。从1997年开始,书展并会举行“国际版权交易会” “印刷服务展览会”。然而,随着书展的零售成分逐渐被注重,版权交易已甚少在书展中进行,而且书展也没有专为业界人士而设的参观时段。
举办时间:每年7月
台北国际书展
台北国际书展(Taipei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简称TIBE)是每年春季举办的专业性出版品展览会,最早称之“台湾台北国际书展”,主要是以增进国际出版品之交流为重要的主轴,后来于1990年起固定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出。台北国际书展属于半专业性展览(版权交易与消费展皆有),因此通常在开幕日都会进行管制,仅有专业人士或相关媒体才能进场参观,而一般消费者必须等到一般开放时间才能购票参观,唯有漫画区与儿童图书区例外。目前台北国际书展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国际级图书专业展览。
举办时间:每年一二月
伦敦国际书展
伦敦国际书展(London Book Fair),由英国工业与贸易博览会创办于1971年,为版权贸易型书展,每年4月在伦敦举行,为期3天。书展展场分为综合出版、儿童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国际展区及出版技术研讨区等,参展图书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包括人文、科技、教育、美术、医药、地图、军事及儿童出版物等。英国参展商参展比例约占参展商总数的70%。每年书展组委会都为参展商和书商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和专题讲座。整个书展专业气氛浓厚,版权交易活跃,是全球出版业最具影响的交易平台。伦敦书展于2004年设立“市场焦点”主宾国活动,全面提升主宾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影响力,是每届书展的焦点和亮点。
举办时间:每年4月
法兰克福书展
法兰克福书展(Frankfurt Book Fair)是德国举办的国际性图书展览,于1949年起开始举办,堪称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书展,其对于世界图书出版文化事业具有极大影响。该书展的重要性在于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品,除可借此掌握全球出版信息动态外,也是版权交易谈判(包括出版物的翻译权、发行权及图片使用权等)的最大场所,因此该书展是全世界文化出版业界全力参与的一项书展。为了加强服务,法兰克福书展在展场安排上,依其功能及性质,区分了许多不同的工作区或协调中心,如电子媒体中心、德国书商中心、国际书商及图书馆员中心、图书馆论坛区及新闻中心等。
举办时间:每年10月
美国图书博览会
美国图书博览会(Book Expo America)1947年由美国书商协会创办,原仅为美国出版社针对全美书商的一项采购性书展,后发展为所有英语系国家共同参与,进而演变成具有版权洽购及图书订购双重功能的书展。本书展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英文书籍展示活动,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图书交易场所。书展期间除了书刊展示,还安排有各项专题会议、专题展览、论文发表会、座谈会、同业聚会、文艺沙龙及颁奖典礼等活动。在展场安排上,本书展系以图书类别区分,如电脑与科技出版区、儿童读物区、电子书区、工具书区、漫画书区、艺术及文物区等。
举办时间:每年五六月
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
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是意大利举办的国际性儿童图书展览,1964年由博洛尼亚博览会公司创办。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展示儿童图书的国际性活动,以其高度专业化地展示业界最新动态以及全面展示出版业产品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每年博览会云集了国际上1400家左右的参展商(其中1200多家来自意大利以外的国家),成为全面了解世界儿童图书出版动态的大看台。
举办时间:每年4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