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需要生存,实体书店应该生存
2013-12-29聂震宁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曾经就实体书店问题做过提案,也写过一篇政协委员建言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目原来是《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忧思》,后来编辑改成了《五万元何以压倒一家书店》。文章说的是风入松书店,由于难以支付5万元的租金,关门后另迁新址。这家书店曾经得到北大师生与周边读书人的喜爱,却由于房租问题难以支撑,引人思考。我在文章中还写到地处东四的三联韬奋书店,介绍韬奋书店是如何经过改造而形成盈利的情况。三联韬奋书店经过改革改造,在保证原来图书品种的前提下缩小营业面积,把腾出来的二楼租给雕刻时光咖啡馆,通过咖啡馆的租金来补贴书店。据我所知,三联书店对三联韬奋书店暂时不收房租,保证了书店的盈利。
这篇文章出来以后得到一些民营书店的赞同。原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也开始重视民营书店的问题,有些地方譬如上海、杭州已经开始对实体书店实施补贴扶持政策。今年全国政协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张抗抗、赵丽宏他们还在呼吁,提交提案,看来问题距离真正解决还有很长路要走。
书店长存,政策先行
造成实体书店困境的原因,说到底是社会、政府和行业怎么对待书店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对于一些原有业态会形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这个业态本身就是要消失的业态,或者是有些商品形态是要消失的,放弃是最好的选择;第二种情况是有些业态需要保留,只是需要调整交易关系,改善生存环境。实体书店属于第二种业态。书店将随纸介质书的存在而长期存在下去。纸介质图书毫无疑问还是我们现在书籍出版业的主流。1330多亿的数字出版,电子图书和网络图书仅占几十个亿,而我们的书业总定价在700多亿,甚至更多。纸介质期刊是20多亿,数字网络介质不到10亿。所以现阶段出版业还是以纸介质为主,书业还要生存下去,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当前实体书店主要面临价格和社会流通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健全的交易关系和经营环境造成的。
经营纳税是应该的,这个自不待言。政府对于文化产业有税收减免政策。转企改制的出版社加入社保之后,所得税减免5年,这就很好地支持了出版社的改革。但是,新华书店和大多数民营书店没有纳入这个范围内,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出台减免实体书店税收的政策。
现在我们的公共财政在大力支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大力支持国有出版发行企业的改组改造。而对于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店和个体书店,财政公共支持力度非常少。政府财政并不只是国有企业的财政,而是全社会的财政,民营的实体书店如果具有公益性,而人民群众也还需要的话,财政就可以给予帮助。此外,社会各个方面也都有义务给予实体书店帮助。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的商务印书馆将店面开在房租昂贵的商业街却依然能够盈利的原因是,那些高档的商业大厦以低租金吸引实体书店进驻,算是一种社会公益性质的安排。香港是商业社会、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对实体书店尚且有这样的社会安排,值得我们反思。
实体书店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公益性场所
实体书店通常被大家嘲笑为网络书店的样本库。实体书店在网络时代的书业产业链中处于不利地位,但不会消失,业态生存理由主要看市场需求。从现在看来,实体书店由于会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而被很多读者喜爱。
早在20世纪30年代,韬奋先生在创办生活书店时,就定下一个规矩,读者即便在店里看一天书,也不得赶读者。韬奋基金会的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先生跟我说,“我要支持你们韬奋基金会,因为对韬奋先生我是有感情的。”他说,当年他在上海念初中,徐汇区那里就有一个生活书店,离他家住的闸北区比较远。星期天或者假期,他经常是早上带上两个馒头,步行到徐汇区的生活书店看书。一看就一天,中午就啃点馒头,绝对没有人赶他。因为家里没钱买书,能在书店里读书是极好的事情。他说特别感谢邹韬奋。这就是实体书店给我们读者最接近、最贴近的一种服务,这个服务带有一定意义上的公益性。
实体书店通常能成为文化交流的场所,成为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场所。读者可以在书店参加一些作者、出版者的图书推介会,听到一些书评人对图书的评价。不少实体书店不时会举行一些小型的文化活动,允许读者参与,这本身也是文化公益行为。
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二是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利。前者会得到公益性的补贴,甚至作为事业单位保存下来,既然书店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理应获得一些补贴。
实体书店受网络书店冲击严重,亟须公平交易政策保护
虽然实体书店的公益性特点明显,但是网络书店以其信息量大、服务到位的优势给实体书店造成巨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网络书店的价格战。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先后进入市场,进行了惨烈的价格竞争,损害了实体书店的利益,最终损害的是出版业的利益。文化行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国家的保护行业,市场经济不意味着全部交给市场,无形的手也未必永远是有效的,市场的趋利特质必然导致某些情况下的失灵。而人类的生存并不完全只有利益一件事情,还有精神的追求、民族的追求、人类文化的追求、价值实现的追求。这时,就不能用一个利润的问题来解决这个事情。价格战最后的受害者肯定是我们行业,最终有可能导致崩盘。
在全面放开的情况下,出版业已经受到明显的影响。原新闻出版总署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指导相关协会制定关于行业交易的规则,结果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叫停,主要是定价和交易问题。事实上,经过交涉和考察之后,有关方面也开始有所醒悟,正在跟相关协会加紧研究,希望能够就这些问题上做出一些限制性规定。希望大家能在公平的价格规则下交易,实体书店的价格也能够跟网络书店持平。这对于实体书店是一种直接的帮助,我们呼吁有关方面尽快制定行业的定价交易折扣规则。
公益性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支持,交易问题也需要政府有一个清醒的、科学的且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保护态度。总之,实体书店需要生存,实体书店应该生存,实体书店要生存就必须要有所保护,政府要有政策和资金扶持,社会各界也要给予支持,行业里面要调整好行业规则,实体书店自身要通过改革提升自己的集约效益等,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韬奋基金会作为国家新闻出版行业的唯一公益性基金会,对这个问题一直有所思考。百道网的掌门人程三国先生跟我们有一些比较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我们打算与百道网以及更多单位一起,推出一个“帮书店行动”的计划。
帮书店行动,简单来说,就是帮书店,这是一种行动。帮书店计划打算在韬奋基金会下面成立一个专项基金,就是帮书店行动专项基金。通过社会的有识之士、公益人士、慈善人士,还有企事业单位自愿捐赠,形成一笔基金,支持实体书店的发展和行业公益性的一些活动。基金组织根据书店的公益特点、公益表现,以及经营风格、文化增值和服务效率表现进行评价之后,分出一二三等来,给予资金帮助。除此之外,我们将创立中国书店论坛,每年对书店的问题进行调研和交流,公益基金也支持这样的交流和论坛。同时,基金还可以帮助实体书店进行一些学习、培训、交流的活动。
书店在经营发展上需要更多研究和协同行动。我希望实体书店能够成立一个联盟,这样大家便可以共同维护实体书店合理的利益诉求。韬奋基金会将在这方面尽绵薄之力。
总而言之,我们都得到过实体书店的恩惠,我们应该帮助实体书店,使它成为我们每一个城镇亮丽的人文景观、温馨的文化家园。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内容为讲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