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专业出版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3-12-29胡本光
目前中国大陆有580多家出版社,其中很多是专业出版社,地图出版社也是其中的一类。地图出版社以出版各种地图、地图册和交通、旅游、测绘、农林、地理等相关类别图书为主,同时承担地图数字化产品生产任务及外来地图数据加工任务。目前中国内地共有9家地图出版专业出版社,分别是:星球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哈尔滨地图出版社、成都地图出版社、湖南地图出版社、山东地图出版社、广东地图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和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2013年4月第23届海口全国书展期间,9家地图出版社都有参展。笔者有意识收集了各个地图出版社参展情况,现以管窥豹,将地图类出版社的经营情况以书展所见汇总如下。
一、同质出版物较多
因为专业归口的原因,地图出版社选题较为狭窄,出版内容的选择较少。在第23届海口书展上, 9家地图出版社的出版产品就呈现出同质化现象,出版选题严重撞车。例如“司机行车指南”系列 “XX省高速公路及周边省区公路里程”等地图册好几家出版社都有出版,从装帧设计到内容体例、格式、开本都大同小异,只有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不同。至于区域分省公路网地图、分省地图册系列,几乎每家出版社都有出版。这些地图册同质化严重,大多是不同书商与不同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产物。笔者调查了解得知,书商各有自己的配送渠道,所以出版社无销售压力,乐得出版,至少取得出版产品丰富的表面繁荣假象。笔者还发现天地经纬图书、美景图书这两家图书公司和多家地图出版社都有合作,此次书展上看到很多这两家书商和不同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产品。甚至有同一个书商或者工作室与不同出版社合作出版相同的产品,比如美景图书公司就先后和两家地图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司机地图册》(皮革版)。另外,《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在展会期间受到较大关注,笔者曾多次遇到要求代理《世界地图》《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册》和《中国地图》等产品销售的批发、零售书商。但这类产品在此次展会上却较少。
二、不同地图出版社之间产品规模相差较大
中国地图出版社隶属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局,星球地图出版社隶属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这两家出版社是中央级出版社,资源丰富,技术雄厚,产品规模较大,其他7家地图出版社难以望其项背。事实上,两家中央级出版社之外的其他7家地图出版社的产品规模差距也比较大。其中湖南地图出版社、成都地图出版社、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的产品较多,他们都出版有教辅及少儿图书,成都地图出版社此次参展的少儿图书近61个品种,是除中国地图出版社和星球地图出版社外的兄弟出版社中出版非地图类图书最多的一家。教材教辅历来是大陆出版社利润的重要来源。但地图出版社由于各社的社情不同,并非都有出版教辅图书。根据此次书展情况来看,教辅品种最多的地方出版社是山东省地图出版社,他们的教辅产品有22个品种。下表是部分地图出版社出版物品种不完全统计比较(非地图、地图册产品)。
星球出版社的品种还有生活艺术类、计算机类、农家书屋和图书馆馆配系列,这些图书品种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图出版社,部分产品可以与其他综合出版社的同类产品媲美。
三、地图出版社出版物定价高于其他图书
地图出版社的出版物定价高于一般图书这是普遍状况,对开双面印刷的单张地图定价基本上都是5元—8元左右,如果是对开手绘地图,每张定价会高达10元—12元。从印张与定价比来看,地图出版社的出版物定价远远高于一般出版社的图书定价。笔者分析各个地图出版社的定价情况还发现,中国地图出版社、星球出版社的地图册和单张地图定价较高,有的地图册每个印张达5元以上,每印张定价超3元的地图册非常普遍。但是高定价的图书装帧设计并不出众,这可能和内容比较专业,或许因为是某类读者必备的工具书,不愁销路,也没有什么竞争压力。高定价的地图、地图册都比较新,是2013年第一季度新出版或者新修订重版的。其他7家地方地图出版社的地图册类图书每个印张定价都在2.5元—3元,高于其他图书的每印张定价。一般图书的定价都在一个印张都在2元以下,只有非常专业的工具书定价在2元以上一个印张。地图出版社的产品定价高于其他出版社的出版物,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地图制作成本较高,二是彩色印刷,印刷成本较高;三是地图、地图册属于工具书,销售目标明确,就像馆配图书一样,可以高定价。正因为如此,所以地图出版社销售的地图、地图册折扣也较高,一般是6折甚至7折供货,这与很多出版社5折甚至4折就供货的情况很不一样。从定价和销售折扣来看,地图出版社与其他出版社相比,稍占优势。
四、新产品虽少,但是很有发展前景
地图出版社的选题有限,出版内容也较窄,产品创新比其他出版社会困难得多。虽然地图出版社的鲜有创新产品,但此次书展,还是有两种地图产品引人注目:一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生产的地图类延伸品,二是星球地图出版社的三维立体地图。所谓中国地图出版社生产的地图类延伸产品,是指中国地图出版社创造性地变换地图印刷材质,他们把地图印刷在购物袋和雨伞上。附带了地图的普通的购物袋和雨伞有了文化属性,身价立马看涨。例如印刷地图后的雨伞每把定价68.00元,印刷地图后的购物袋每个定价88.00元,但是在展会现场仍旧有不少人咨询购买。实际上,这种精度不高带示意性地图印刷在雨伞、购物袋等材质上并不需要多大科技含量。换句话说,生产这种带地图的雨伞和购物袋,与生产其他图案的雨伞和购物袋在成本上应该相差不大,但是新颖的地图雨伞和购物袋不仅有示意图的效果,还有文化附加值,售价稍高,也有消费者买单。星球地图出版社开发的塑料材质的三维地图在这次书展上也大受欢迎。8开的省级区域三维地图虽然每张定价高达38.20元,仍吸引不少参观者购买;对开的《中国地图》三维地图定价每张120元,打折后每张售价100元供不应求。笔者注意到这种立体地图是塑料材质的,应该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显示出三维的效果。这种三维地图不同于以往的纸质三维地图,有效克服了纸质三维地图不能折、不便携带、容易损毁等缺点,因而大受欢迎。中国地图出版社还针对高端地图用户用类似帆布的布料印刷地图,比如他们的《世界地图》每幅定价高达680元,这种地图可作为高档办公用品挂在办公室,不仅实用还有装饰效果,非常有档次。
五、缺乏出版人才,新书不多
从三四年前开始,9家地图出版社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先后都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原来的地图出版社改事业单位为企业,挂牌为地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归各地的测绘地理信息局主管(其中星球出版社由解放军总参谋政治部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隶属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原来地图出版社的人员为了保留事业单位编制,基本上都离开出版社,转岗到了测绘地理信息局其他下属事业单位,甚至有的地方为了给原地图出版社的职工保留事业单位身份新成立一个隶属于策划地理信息局的事业单位。换句话说,现在的地方地图出版社人员匮乏,编辑、策划、管理人才都非常欠缺。这从第23届海口全国书展参展图书情况可以看出来。与其他出版社相比较,如果说地图出版社的出版品种不多是因为选题狭窄,那么地图出版社新产品匮乏就说明是经营出现了问题。笔者发现甚至有两个出版社的参展图书(地图),都是2011年甚至2010年出版和印刷的,最新的修订图书也是2012年年底的,2013年第一季度基本上没有新产品面市。这无疑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有的地图出版社在转企改制后人员缺乏,编辑、策划和管理人员出现了断裂。
长期以来,专业出版社在发展中都存在经营规模较小、图书品种较少,经营实力弱等问题。作为专业出版社的地图出版社也存在这些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困局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广纳出版人才,加强经营管理
毋庸讳言,地图出版社长期以来缺乏出版专业人才。一直以来,地图出版社员工基本上全是测绘系统专业出身的,很少有出版专业或者中文专业的编辑。全部都是测绘专业员工的地图出版社在不面向市场的时候是有明显优势的。员工就是作者,从制图到出版,可以依靠出版社内部人员就可以全盘搞定,无须与外界联系和合作。但是,面向市场的出版社没有专门的出版人才是不行的。因为现在的出版社尤其需要具有产品策划能力的策划编辑,而不是闭门造车,仅仅会画图、制图的策划人员。地图出版社因为归口主管单位不是新闻出版局,长期以来,也很少外派参与新闻出版系统的培训,多是参加测绘系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出版社,地图出版社的业务能力先天存在不足。仔细了解会发现,改制后的地图出版社要面向市场,不仅仅是选题策划人才严重匮乏,连编辑人员也普遍不足。据了解,改制后各地图出版社构成的人员一是新招聘的,二是返聘原来的老员工。前者没有从业经历,业务能力很差,后者仅具有制图能力,没有策划过面向市场的图书产品。这两种类型的编辑人员构成根本无法让出版社具有竞争力。
要让地图出版社具有竞争力,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一是重金聘用专业人才,二是将现有职工送出去培训、交流,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使之适应出版竞争要求。
二、开拓新业务,深挖行业潜在市场
地图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原来作为地图出版社重要经济来源的服务政府的生产科研项目被剥离,企业化的地图出版社失去了原来旱涝保收的优势。面对这种情况,地图出版社需要拓展新业务,开辟新市场。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发新产品,就像前面讲到的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地图雨伞和地图购物袋,或者星球地图出版社的三维立体地图一样,创新产品的形式,激活市场。比如可以开发利用地图作为底图的飞行棋之类的益智玩具,将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知识融汇于玩具之中。另外,还可以对特殊顾客定制产品,比如为酒店、旅游景区出版专版地图,还可以印制一些景区景点示意图在文化衫、陶瓷口杯上,作为纪念品出售。当然,将地图产品高端化、礼品化也应该是一条出来,就像前文提到的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帆布材质大幅面地图,专供高端客户。笔者认为,越是专业化强的出版社,越应该走按需出版的道路,扬长避短才是发展正道。
三、结合自身能力,开发数字产品
现在身边只要有iPad或者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查看电子地图,Googel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地图的地位。电子地图不仅免费,而且比纸质地图更新更快。传统的纸质地图产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所在出版社的纸质地图最近两年的销售下滑就比较厉害。三年前我们的《厦门商贸旅游地图》每年能卖五六十万份,现在每年能卖十万份就已经不错了。地图出版社为了适应市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具有实用性、专门性、针对性的数字产品,立足于特定读者的职业或者职业提升所需,使他们的阅读与购买成为必然性,需求模型成为“必然需求”[1] 。
四、与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合作,互惠互利,共谋双赢
其实从上个世纪后期以来,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就与开始与出版社合作。转企改制前,地图出版社不用面向市场,享受财政拨款,主要任务是服务于各级政府的测绘工作,印刷本省的地图、地图册,面对找上门的书商要求合作出版,就顺便合作出版计划外地图、地图册。其实质主要是书号合作,即出版社提供书号,民营图书文化公司策划产品内容和包装,各自在自己熟悉的渠道进行发行[2]。甚至有不少出版社是变相卖书号,图书的发行也不参与,完全由民营图书文化公司把控。这种低层次的合作现在越来越不利于出版社健康成长。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地图出版社可以选择较为成熟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双方可以就某类选题进行长期合作,系列化运作,甚至可以共同出资,资本重组,“共同投入,共同操作,做大蛋糕,双赢多赢”[3] 。双方扬长避短,做大做强,迎接市场挑战,应该是今后常态。而且这种合作应不局限于地图出版领域,专业出版社要向综合出版社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作者单位:福建省地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