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3-12-29张丽君

出版广角 2013年14期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不仅属于高等教育范畴,而且属于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及教学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突出强调“高职英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主要是指使教材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突出实用性、职业性。英语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必定能为其职业规划的实现增添有利砝码。同时,高职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也能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理念的革新,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这对我们整个英语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十分有利的。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现状

1.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重视英语知识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高校英语所采用的教材除读写、听说教程外,还包括配套的课外延伸教程以及相应的教师参考书。而高职高专英语教材,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外,还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选取了上海外语出版社全新版的高职高专英语第四册教材——《大学英语4》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本科英语第四册——《新视野大学英语4》教材进行对比:

比较两本教材我们很容易发现,普通本科院校十个单元的选材更强调知识性,如电信革命、种族遗传、奴隶制等,选材宏观,理论性强。而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从选材内容上来说,除了重视知识性,更加强调实用性,主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自然、汽车、工作、旅行等,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增强了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能使英语知识真正地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2.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传统的英语教育方式是点对面的教育模式,老师授课,学生埋头单词和大量练习中,这种应试性英语学习产生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新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变传统的“输血式”学习为“造血式”学习,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英语教材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具体到教材内容中,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为例: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虽然教材主要仍是在培养学生基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学生的参与、互动已经是教材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说”的部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口语;在“听”的部分,学生在听完对话后要口头回答问题;在“写”的部分,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自主写作;在第五部分培养学生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兴趣、爱好。这种良性互动,完全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材内容中。

3.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不可否认,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实用性与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中仍存在大量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思路。

首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内容杂乱,难以形成系统。据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并未规定大学英语统一教材,地区和学习采取的英语教材都不尽相同,教材来源多样。

由于新课标的实施以及高校自主性的增强,教材日益多样。高校教材成了出版社争抢的市场,为了抢占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市场,出版社抢时间、打公关,无论是否具备编写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能力,都组织出版英语教材,这必然导致教材质量良莠不齐。而高校中负责采购教材的多为行政工作人员,很少具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经验,在教材选取上很难甄别出教材的优劣。虽然教材每单元的主题安排力求贴近现实,但是话题跳跃大,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知识点分散,重点不够突出。

其次,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缺乏层次性,不能够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纵观现在的高职高专教材,内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一份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和老师的调查显示,70%的教师认为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偏难,授课任务重,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另外,70%的学生也对教材不满,认为听力语速快,单词起点高,语法注释少。 知识的积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教材切忌简单化,教材过难或过易都不利。

再次,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缺乏职业性特色。高职高专教育是职业教育,教材应充分彰显职业性特色。职场是高职高专学生的目标,高职高专英语教材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与今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英语能力。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英语需求,以面试为例,学生不仅要学习普通的面试流程,还要具体掌握与职业相关的英语面试内容,普遍适用性的英语教材难以满足各个行业的具体需求,也就难以为学生的职业所服务。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的趋势

1. 高职高专院校结合本校专业特色,自主研发具有职业性的英语教材

在当前工学结合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套用一般的大学教材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职业性需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不同院系、专业的英语学习要求不同,要做到因材施教,院校就要根据本校专业特色,自主编写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职业性英语教材。

首先,高校应组织一支富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经验的编写队伍,不仅包括英语专业教育专家,还应该吸纳相关职业内的人才。其次,在编写教材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需求,深入企业内部,了解每个具体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性英语内容。最后,在编写过程中,应优化结构,突出重点,营造职业性场景,彰显职业性特色。深圳信息职业学院使用的《IT职业英语教材》综合国内外英语教育专家以及IT从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将基础商务英语与具体IT工作场景相融合,满足了新型IT人员的职业英语需求。参照其教材内容:

这份教材将英语学习与具体职业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英语的职业性特色,值得各高职高专院校学习。结合专业优势,构建职业性教材,顺应学生和职业需求,将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建设的必然趋势。

2.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重注教材的层次性、系统性建设

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好的英语教材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知识呈螺旋形上升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在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中,要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教材建设的起点要与学生的基础水平相适应,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英语知识的积累,教材内容应不断丰富与完善,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3. 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扩展延伸教材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也为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扩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以往枯燥的延伸阅读与课外训练让学生倍感压力与负担,新的教材充分利用电影、音乐、综艺等形式,灵活多变地扩展学生英语学习与运用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教材可以通过模拟、配音、表演、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 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与整合

教材的编排要有逻辑性,便于学生和老师的深度整合;教材编排要多样化、个性化,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当前的英语教学与学习,要立足教材,同时又要超越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发掘教材之中的逻辑性、系统性,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另外,教材应增加一些场景,尽量减少程式化和预设性,灵活多变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