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全译本诞生记
2013-12-29姚东敏
《平家物语》作为传统经典故事,已经渗透到日本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不了解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势必会影响到对日本文学、文化的深入思考。
《源氏物语》因被誉为中国版《红楼梦》而广为人知,《平家物语》因堪比《三国演义》而受到国人瞩目。《平家物语》是13世纪成型的日本长篇历史战争小说。在日本家喻户晓,与《源氏物语》并称为日本古典文学的两大巅峰巨著。
12世纪末,平安王朝走到尾声,天皇与贵族掌握实权的中央集权制日益衰落,拥有领地和私人武装的封建武士集团全面抬头。源氏和平家作为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重权的两大武士集团,因盘根错节的复杂恩怨,以及对统治权力的觊觎,终于在公元1156年至1185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平家物语》以史书编年体为主轴,站在平家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源氏和平家争夺权力的全过程。
这是一个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后7卷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随着平氏家族被灭,作品的悲剧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示,叙述中时时夹杂几句作者的议论与点评。因为原书成书历经时间持久,而且并非只经一人之手,作者构成复杂,所以无论对平氏衰亡原因的分析,还是对作品人物的评价,都不局限于某一立场或视角,佛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随处可见。这为中国当代读者了解日本文化传统,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又形象的文本。
可以说,《平家物语》围绕平氏集团由盛至衰这一中心线索,艺术地再现了平安王朝末期旧的贵族阶级日趋没落,逐渐为新兴武士阶层所取代,而上升到政治舞台上的武士集团由于被贵族同化,又被地方上拥有实力的武士集团所吞没的波澜壮阔历史画卷。
《平家物语》作为日本历史小说和军记物语的扛鼎之作,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之前王朝文学中不曾有过的披坚执锐、跃马横枪的英雄人物。这些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古典文学开创了与王朝文学迥异的新传统,给后世文学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同时,《平家物语》的文化价值也同样不容错过。全书采用日文和汉文混用的形式,艺术结构宏大,文笔华美、意蕴深厚。不仅反映了日本中世纪的社会生活面貌和思想文化,也透视出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密切联系。
《平家物语》和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在方方面面。其成书时期相当于中国南宋嘉定年间,比《源氏物语》晚问世二百年左右,因而所汲取的中华文明的养分,比《源氏物语》更为深厚。
全文以日语假名、汉字混合使用,众多段落采用“七五调”和对仗工整的骈辞俪句,再与散文体相融合,注重声调的节奏,形成VPv7ufXI6qCw58acjZOy78maQpwbx5gQ5JOHhaEjLhY=了独特的韵散交错、音律铿锵的文体。
《平家物语》将中国历史与全书内容进行了巧妙的衔接。据统计,全书引用中国诗文典故共124处,直接引用原典文句的有72处,借用汉文典故的52处。引文有确切出典的108处,所涉及的古籍范围极广,从先秦到唐代,经史子集可谓无所不包。《礼记》《周易》《吕氏春秋》《史记》《汉书》《贞观政要》等,都能在书中找到直接引用的例子。所涉及的中国历史人物,古圣先贤、文臣武将有七十余人。此外,还有四十余则中国史事被引用。
儒家的道德观在《平家物语》里也得到了着力强调。通过平重盛这个典型的“忠孝仁义”俱全的正面人物,将儒家礼治、德政,以及仁恕之道尽可能多地展现在作品中。在倡导仁、德、礼的同时,《平家物语》还突出赞美了“爱”的力量。
这样一部东瀛巨著,在出版界自然是不可错过的,已知的中文译本就有五个。一是周作人译《平家物语》,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仅有前六卷内容。二是周启明、申非译《平家物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译者署名中的周启明,即周作人,此版前六卷整理自周作人译本(但事实上与周氏原文比照,可发现译文和注释都有较大改动),后七卷由申非单独翻译。受早年条件限制,该版本在日期、人名、地名、佛教名词等方面的翻译硬伤错误达近百处。三是申非译《平家物语》,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此版错字漏字较多。四是云南某出版社2002年3月版。此版本在申非译本上略作改动,译文及注释几乎与申非译本一样,但译者署名不是申非,客观说来有欠严谨。五是申非译《平家物语图典》,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8月版。这是个节选本,全书以图片为主,译文内容仅为原著的十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虽然之前已经出版的版本众多,但始终没有一个完整优质的全译本,不能不说是出版界的一大遗憾。
《平家物语》一经问世就引发了日本读者极大关注,而且对后世日本文学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论古代还是近代以降,都有很多同类题材作品相继问世,比如近代大家吉川英治就曾撰著过多卷本长篇小说《新平家物语》。由此可见,《平家物语》作为传统经典故事,已经渗透到日本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不了解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势必会影响到对日本文学、文化的深入思考。
身为一位科班出身的日本文学类编辑,我始终认为,有义务也有责任填补类似空白,为中国读者和研究学者们奉上一个相对值得认可的版本。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原典文本的选择问题。这类古典佳作由于历时久远,原典版本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我们这次精心选取了读本系13卷《平家物语》为底本,参校“国立国会图书馆本”以及读本系统的延庆本、长门本等,加以认真翻译、注释。在译文风格上,尽量遵循读本系文白并用的特点;书中人物的对话,根据其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或半文言、或白话,力求使译文既古雅又不失明白畅晓。对于书中需要注释的地方,逐条查阅相关书籍及互联网,细心勘证,务求做到没有任何差错。因各个版本的《平家物语》在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某些文字段落或对白情节此本有而彼本无。为了还原一个最完整的《平家物语》,我们集合读本系的各版《平家物语》,逐句逐段进行了合校。合校主要是针对各本中有差异的内容,先比较、考证,再去除讹误、衍脱,最后拾遗补缺、择善而从,以使该译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十三卷全译足本。
此外,我们还从《明星大学藏〈平家物语〉绘本》《源平合战绘图》《源平合战屏风绘》《安德天皇缘起绘图》,以及部分相关浮世绘里选取了大量彩色图片作为插图。以画面为叙事语言,物语绘、屏风绘、白描绘、扇面绘等应有尽有;内容以人物群像为主、自然景物为辅,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彩图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这部恢宏壮伟的史诗巨著。
由于历史因素限制,名副其实的《平家物语》中文全译本在国内出版界始终是个空白,此次十三卷全足译本的出版在及时弥补这一缺憾的同时,但愿也能为中日文化交流事业尽到绵薄之力。
该书从选题策划到正式出版发行,历时超过三年,就一本翻译类文学书籍来说,时间跨度确实不算短,但在出精品思路的指导下,耗时长短只是相对概念,要出一本经得起推敲、足以存世的好书,我们耐得住寂寞,等得起时间。2011年,该书被纳入中国“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成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12年再获亚太出版商联合会学术类银奖,且毫无疑问地当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年度优秀好书。一再的鼓励和肯定,是对这本书最佳的赞许,身为编辑,有种面对好书,春暖花开的感觉。
(作者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