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改稿能力”培养
2013-12-29曾垂超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要坚持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个人“改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本科大学学报工作中,由于稿源较好,编辑的初审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好稿中挑选优稿;而在高职院校学报工作中,由于稿源较差,编辑初审工作内容主要是改稿:收到稿件后,依刊物要求对它进行修改,或给作者提出修改建议,使它的学术水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便它更顺利地通过审稿程序。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学报编辑工作十几年,对初审阶段的改稿深有体会。“改稿”是高职院校学报工作的基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应该重视“改稿”,应该努力培养并不断加强“改稿能力”。
一、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改稿能力”的内涵
学报编辑“改稿能力”,是指学报编辑在初审阶段帮助作者优化稿件的能力。学报编辑对稿件进行修改,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以下层次:简单文字修改,易错文字修改,简单文句修改,复杂文句修改,学术格式规范调整,文题框架调整,文题框架修改,文题框架重起等。它们之间不是泾渭分明的,对一篇稿件的修改,往往涉及几个层次。学报编辑的“改稿”,少数情况是编辑在文稿上径自改动,而大多数情况是编辑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给作者提出修改建议,由作者完成。有时“改稿”的过程,需要编辑和作者多次反复沟通交流配合完成。所以,学报编辑的“改稿能力”,还需要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及人际社交能力的支撑,否则编辑的修改意图很难变成作者的落实行动,导致双方互生埋怨。但凡能力,皆有高下之分,高职院校学报编辑“改稿能力”也是如此。大体而言,“改稿能力”之高下,可由编辑所负责稿件的编校差错率、终审通过率、被转载率、获奖率、作者满意度等几个指标来考量。
二、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加强“改稿能力”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报大多编辑出版专业人才普遍欠缺,稿源基础薄弱,办刊水平不高,还没形成足够的学术影响力。与本科大学学报相比,高职院校学报在办刊水平、编辑队伍、稿源等方面存在着代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学报专职编辑队伍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在稿源基础若想改变仍然有困难,因为绝大多数作者身份是中级职称以下的较低层次教研人员,高层次教研人员所占比例极小。当前的报刊体制改革对学报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出版管理部门将来组织专家组对学报进行评估,并不会单列高职院校学报一块,而是将所有学报放在同一评估体系里,重点评估所刊发稿件的学术水平。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改稿能力,是克服稿源基础差、提高稿件学术水平的主要现实途径。国家提出高职院校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学报作为学校的一部分,也要求编辑提高改稿能力,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进而提高办刊水平,提高刊物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国家在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这将对学报编辑部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奖励性部分的工资分配必然要与用稿量、编校差错率、终审通过率、被转载率、获奖率等几个指标相挂钩。
三、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改稿能力”的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改稿能力的发挥与提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体制方面,高职院校学报处境远不如本科大学学报。绝大多数本科大学学报编辑部能按教育部规定,是独立编制单位,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编辑队伍。高职院校学报在创办初期,编辑部基本上是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组建而成,专职编辑数量很少,高级职称或具硕士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极低。在管理体制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影响着学报编辑改稿能力,那就是还没有形成合理的绩效收入分配制度。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学报编辑部仍实行传统的大锅饭分配制度,干多干少基本一样,干好干坏基本一样。换言之,改稿能力高低并不影响学报编辑的收入。随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实施,高职院校学报编辑改稿能力有望得到明显的提升。有些高职院校学报的领导,没有办刊经验,却不顾实际,好大喜功,违背学术期刊基本原理和规律,学报的定位欠准,设置栏目过于随意,把增加版数或缩短刊期视为工作业绩,给编辑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为了赶工,只能把审稿的责任全推给审稿专家或领导。这种处境中的编辑,与专职编务几乎没什么差别,连认真看稿的时间都没有,更谈不上有改稿的积极性。
四、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加强“改稿能力”的途径
高职院校学报在创办初期,编辑部基本上由其他岗位人员临时组建而成,专职编辑很少。近些年,很多高学历的编辑加入到高职院校学报编辑部,改善了编辑部专职编辑队伍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但高职院校学报的现实处境,仍需要他们加强改稿能力。一是参加编辑资格考试。高职院校要自觉贯彻执行编辑责任制度,即使其他专业职称系列的人员到编辑部兼职,也必须要求人人参加考试,持证上岗。通过考试,编辑基本能掌握有关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二是参加编辑业务培训和自主学习。高职院校学报编辑要积极争取多参加业务培训,向资深编辑同行学习改稿和办刊经验。要认识到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是出版事业的一部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明白改稿是职责所在,树立职业使命感和历史感。要自主学习所编辑内容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三是继续加强自己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和编辑出版专业的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向各种学术刊物投稿。编辑本人的撰稿、投稿经历,有助于掌握学术论文撰写的一般原理,有助于更深刻理解作者的心理需求,更加明白自己的改稿能力对作者的重要性。四是正确认识待改稿。待改稿未必是烂稿,很多待改稿如同未经研磨的原钻。编辑要有研磨师的眼光与技巧,帮助作者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修改意见。编辑要摆正心态,将改稿视为交友机会。编辑认真审阅稿件,进而提出中肯的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绝大多数作者都会虚心接受的。改进后的稿件得到认可并最终得以发表,作者也会从心底感激编辑,并乐于与编辑交朋友。
五、高职院校学报编辑“改稿”成功范例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要坚持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个人改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几年,经笔者与作者配合改稿,刊发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数篇,现列举《初中英语趣味课堂优化创设策略探讨》和《变脸:小学数学讲评课教学优化策略探析》这两篇文章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初中英语趣味课堂优化创设策略探讨》原稿题为《趣味英语课堂的创设——传统学习策略的变奏曲》。笔者给作者提了以下建议:题目要更准确地概括正文及所属部分,建议改为“初中英语趣味课堂优化创设策略探讨”;正文中的导语与结束语都太长,两百字左右为宜,建议删去名人名言,它们于本文无多大好处;正文中各部分小标题即为“策略”,应简明扼要;趣味课堂要重视不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摘要需重写,即在各小标题基础上概括正文。作者结合笔者的建议,将原稿的小标题、文章篇幅、文章主旨、语言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修改,文章质量顿时提升了多个档次。《变脸:小学数学讲评课教学优化策略探析》原稿题为《讲评课也“变脸”——谈如何提高讲评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原稿给作者提了以下建议:题目要更准确地概括正文及所属部分;正文中各部分要提炼出小标题,应简明扼要;原“策略”略少,请增加;摘要、参考文献等见格式示范。作者在听取了笔者的建议后,在网络和电话里多次与笔者交流,争取将稿件修改到符合期刊的要求。不仅将文章的题目改为《变脸:小学数学讲评课教学优化策略探析》,还对文章的小标题进行提炼,各个标紧扣“变脸”二字,使得全文结构更加明晰合理。
(作者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