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美丽逆袭战争”已逼近
2013-12-29王炳东
国务院通过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划定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这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上海自贸区将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指的是主权国内的贸易自由化,具体指向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小块特定区域,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相比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从本质上看,中国眼下的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据分析人士表示,这将对港口、物流,贸易,地产金融等行业构成利好。
继《方案》后,近日天津市也发布了《天津市促进商业发展若干规定》,已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目前全国首部促进和规范本区域商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对优化商业发展环境,加强发展规划布局,保障便民商业服务、优化商业结构、加大商业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促进天津市商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规定》从市场主体、商业业态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对于鼓励支持商业领域结构调整和流通体系建设作了具体规定。市场主体方面:积极培育大型商业企业,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建设具有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支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商业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支持商业老字号创新发展。大力扶持中小商业企业,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商业及其相关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商业企业有序开展对内对外投资合作。《天津市促进商业发展若干规定》为商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持,也与世界范围内的零售企业的新一轮经营管理创新相呼应。
据了解,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零售业新一轮经营创新的高潮正在形成。一些国际零售巨头正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发展新业态,以应对不断发展的新的消费需求和新的竞争环境,建立新的战略优势。天津市零售业态日益丰富、各类业态多元化、组合化和融合化发展步伐加快,在传统百货店加速重组创新的同时,综合性一体化的大型购物中心不断涌现,专业店、专卖店迅猛发展,连锁超市快速扩张,网络销售显示蓬勃生机,便利店,仓储式商场潛力初显,城市中心商业区,商业街和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协调并进,逐渐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补充,各类业态互补共兴的良好发展格局,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要,现代化水平也显著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加快应用,有效提高了商品销售自动化、信息管理标准化,物流储运自动化程度,一连串的利好政策的出台,有力推动了零售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作为百货零售业前沿品类的化妆品,正在着手借势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在2013年8月6日的上海家化举行的品牌战略发布会上,众多专业人士指出,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级别,是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随着科研和营销能力的加强,国产品牌近几年增速超过外资,有望上演一场“逆袭”战。所谓逆袭是指国人的消费观念从崇尚国际大品牌转向民族品牌。据有关媒体披露,2012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规模为963亿元,仅次于美国的1439亿元和日本的1677亿元,排名世界第三。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有所放缓,但化妆品市场一直保持20%左右的快速增长。这意味着,今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将进入千亿元级别。虽然国际品牌占中国化妆品市场的份额在50%-70%,仍处于主导地位,这仅是暂时的,随着国产品牌的快速发展,增幅与增速已经超过外资。又因为近来从新西兰的奶粉到海外消费品也包括一些最知名的国际大品牌化妆品,连续曝出质量问题后,打破了国人对洋品牌的迷信,相对于国产品牌特别是本土化妆品品牌,更能理解和适应本土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加上国产化妆品的质量正稳步提高,更增强了消费者使用国产品牌的信心,也看到了国产化妆品市场发展前景,再加上我们国家领导人带头使用国货,也为国产品牌大举走进我们的家庭创造了良好氛围增添正能量。另外国产化妆品都在品牌塑造上继续发力,国内一些热门综艺节目的冠名,也潛移默化使国产品牌日益深入人心。再有本土化妆品企业正逐步学习外资化妆品巨头拥有众多定位、功能不同的品牌集群,加大多品牌的运作能力。如佰草集,六神和美加净三大知名品牌,在单一品牌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又推出三大新品牌,分别覆盖化妆品专营店,电商渠道和婴幼儿市场,“多品牌”战略进一步强化。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80,90后正在成为消费主体,这个人群并不排斥国货,也有利于国产品牌在市场上得以施展。因为他们深知相同品质的化妆品,国外产品与国内产品相比,价格少则贵出一倍,多则十倍,这就更成为民族品牌吸引年轻一族的力量所在。
中国的化妆品专营店正在洗牌,已经和将会诞生一批优秀的连锁企业,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与前些年国产化妆品陆续被外资收购不同,一些有实力的国产品牌目前正在或已经对外资企业进行并购,其中LV基金对我国产品“丸美”的投资扶植就很能说明问题。高速发展的中国护肤品市场决定丸美潛力巨大,导入LV基因,使丸美加速搭建品牌金字塔国际化。对LV而言,首先吸引其关注的是丸美十多年来坚持的品牌定位,丸美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其潛力和潛质非常好,完全契合L Capital对目标品牌的期待。其次丸美这几年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且势头非常良好。现在丸美集团在金字塔塔基的品牌为春纪,塔中的部分为丸美,唯独缺少塔尖的品牌,L Capital Asia基金已经为丸美在全球物色好一个塔尖的品牌,帮助其并购。在渠道上,丸美通过进驻LVMH集团下遍布全球的DFS和丝芙兰零售渠道,实现国际化的第一步。丸美的坚持为我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也为国产化妆品牌拓展空间提供了可能。
化妆品借势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使国产化妆品牌在市场上唱主角成为可能,新一轮的“美丽逆袭战争”已逼近,这个论点绝不是空穴来风。有专家做过预测,到2020年,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会是2010年的3倍,将达到12000亿元。具体依据是,2010年全国化妆品零售总额是4000亿元,人均约300元。与韩国相比,2011年韩国的化妆品零售总额折合人民币约600亿元,他们的总人口仅为5000万,人均化妆品消费额是1200元。我们的销售总量大约是韩国的7倍,可人均消费仅是韩国的1/4。现在我们化妆品消费每年都保持12%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再过10年肯定会突破3倍达12000亿元。这仅是市场的保有量估计,据说宝洁公司的预测也是到2020年,化妆品总量会增加到3倍,与专家的预测基本一致,这其中国产品牌将占很大比例。到2020年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化妆品销售人均在1200元的基础上肯定会有增长,对于我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人们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提高,用在美容养颜护肤等方面的支出,将会超过鞋子、运动服、休闲服、男装、女装等,成为日用消费品的主力品类。届时化妆品消费12000个亿社会保有量会提早实现。一些专家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