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典型案例创设生命化地理课堂

2013-12-29

地理教育 2013年1期

151.如何运用典型案例创设生命化地理课堂?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中学丁夏男、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侯建成教师回答:

一、学习方式:由接受到发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特征,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加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价值,彼此互相关联。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讲授“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可以创设案例: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乡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设问:说说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在探究原因之前,教师应提供两个背景知识:一是“杭州土壤和日本土壤知识简介”;二是“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阅读材料,分组合作学习:在分析、比较两个区域的土壤和气候基础上,最后得出结论: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是因为土壤和气候的差异。

通过案例运用真实的或模拟现实的教学情景,容易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挑战欲,形成主动探究真实问题的兴趣。学生进行地理新情境学习时,需要教师提供相关“支架”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在学习尝试中习得地理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与灌输。

二、学习进程:由预设到生成,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

学习进程源于课堂,因“师、生、文本、时、地”而宜,在师生、生生合作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地理文本的潜在资源,建立学生知识经验与其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各种知识、情感的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有机渗透与整合。

有效预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前提,是对教与学双方,尤其是学生问题意识“内驱力”积极意义学习情境的“理想化”构思。这需要教师研读“课标”,理清其与所教内容的直接和间接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在新课讲授时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现实性的思维障碍,如何加以解决,如何进行有效引导等。

例如,讲授“黄赤交角”时,可以对黄赤交角做出种种预设:①什么是黄赤交角?(引导学生从字面含义进行理解)②黄赤交角是怎样形成的?(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过程,让学生观察在地球运动中形成的“二面角”)③假设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对五带的范围有何影响?(指导学生在黄赤交角不变的基础上,确定五带的范围,然后点明“热带所在纬线”与“寒带所在纬线度数”之和为90°,最后由学生计算得出结论)显然,案例中的预设是步步推进的,教师预设后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步骤地推进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在这种预设下,学生的生成是探究的,对于自身地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深刻而有价值。互动型的预设与生成促使师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摩擦而产生思维“火花”,在师生讨论中形成 “自我”知识的创新建构。

三、学习氛围:由专制到民主,给学生安全的心理支撑

课堂氛围是地理教学中师与生呈现出来的一种真实性心理状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营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场景。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成为传递地理知识的媒介、启迪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钥匙、陶冶地理情感的潜在力量。这种氛围具体表现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指导下的放手;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更多自由表达的动机等。

例如,讲授“交通运输布局”时,首先让学生对课本知识“五种交通运输类型和线路”进行自主学习,并列表区别“运输方式”、“运输线路”、“运输工具”三个易混淆的概念(表略)。

然后创设案例:展示中国旅游交通图,导入问题——从江苏连云港到四川九寨沟旅游,有哪些交通运输线路可以选择,请分别列举并设计出具体方案。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经过深入学习、分组讨论,考虑中转情况、运费、便捷度、运时等,能够归纳出两种基本的路线(见图1)。

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调动学习内驱力十分重要,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广泛交流,深入研讨,教师多用赏识性、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营造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

四、学习体验:由单调到情趣,给学生愉快的课堂感受

学习体验即学生在亲历知识习得时,通过自身观察、感受、实践,在认知、技能、情感上进行内化、体察,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及情感结构。

例如,讲授“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时,可示例“我的生活地盘,我来规划”。距离连云港市五公里的新型农民,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规划,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通过怎样的渠道才能够获得对其有用的信息?其最终生产的产品可能是什么?如何规避生产及市场风险等(见图2)。

创设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与生活、生产密不可分。学生的体验是真实鲜活的,是生动具体的生活化体验,为地理课堂增添无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