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与众邻国交恶的地理背景分析

2013-12-29伏容

地理教育 2013年1期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岛屿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呈北东向延伸,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东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与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日本处于韩国、中国、俄罗斯三面环抱之中,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独岛(日本称竹岛)以及钓鱼岛都对日本的发展起门户作用,任何一面的突破口对日本人来说都是救命稻草。对于韩国、中国、俄罗斯三国来说,日本列岛的存在已经成为他们进出太平洋的障碍,有争议的岛屿及其所属海域是他们进出太平洋的通道。如果失去争议的岛屿,各自进出太平洋的出入海口将变得狭窄,就可能受制于人。其次,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延伸出日本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就全局来看,如果日本和俄罗斯结盟,俄罗斯远东的领土将固若金汤。如果美国利用日本紧靠俄罗斯的特殊地理位置,把它当作和俄罗斯竞争的一枚棋子,那么俄美之间相互不和时,美国就可以利用南部的日本对俄罗斯构成直接威胁。二战中,俄罗斯占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美国占领日本的其它地区。后来美国陆续把占领的领土归还给日本,仅使用其几个军事基地。但俄罗斯仍占领北方四岛,美国在此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给俄、日之间的争议留下隐患。在钓鱼岛问题上,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各种其它相关的国际文件: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但美国却故意同日本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问题复杂化,妄图以此来遏制、钳制中国的发展。

二、国土狭小,资源贫乏

日本陆地面积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及其附近多个小岛屿。国土的总面积包括各小岛在内,共计377 835平方千米,领海面积310 000平方千米。从国土面积来看,日本是个名副其实的国土小国。但在经济上日本又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大国、强国,而且许多日本人有着很深的“大”国情结。国内国土面积的狭小,导致自然资源的贫乏。在自然资源中,除了水能资源相对较丰富外,其它资源十分贫乏,主要依靠进口,尤其是能源资源。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日本99.7%的石油、97.7%的煤炭、96.6%的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能源自给率仅有4%。钓鱼岛海域海洋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渔业年可捕量达15万吨。在海底,钓鱼岛及附属岛屿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据1982年估计应有737~ 1 574亿桶。有人曾经断定,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使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北方四岛附近大陆架海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各种资源折合近万亿美元,一旦归属日本,日本将增加几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渔业和海底矿产资源十分可观。独岛本岛生物资源位于日本海寒流和暖流交会处,四周海域是一片丰饶的渔场。周围广大的专属经济区的渔业权和海底资源(鱼类和贝类、海藻类水产)十分丰富。海底还可能蕴藏着比较丰富的油气田。

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划分标准不一引发争端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目前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准则之一。中国和日本都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两国还通过了各自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如果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根据东海海底的地形、地质、地貌等特征,东海大陆架广阔而平坦都与中国大陆有着连续性,向东延伸至冲绳海槽,是中国大陆领土在水下的自然延伸,东海部分海域、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应当属于中国。日本方面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提出“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即在国家间海岸相邻或相向时,如果“从基线开始测量出的最近距离为200海里的所有点所构成的线段”超过“从基线起测定的中间线(即与双方国家基线等距离的线)”时,“其超过部分以中间线为准”。由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理解的不同,划分的标准也产生差异,再加上中日、日韩两国领海之间的部分海域根本就不足400海里,若按照200海里的规定,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叠的,产生争议在所难免。

四、日本国内的人文背景

日本作为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的岛国,对海洋有很强的依赖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观念在日本人心目中根深蒂固。日本政府对其国民进行国情教育的主题是:“我们缺乏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所以,在“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大背景下,其争夺海洋资源、维护海上权益、推行海洋扩张战略之心表现得十分迫切。其次,日本民族的单一性使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日本国内民族的纷争与异议十分少见。他们懂得必须团结一心,以最大的力量与努力去创建和发展自己的国家,国家的强盛与否、存亡安危更关系着他们是否可以安居乐业、世代繁衍发展下去。因此,国内的人文环境也促使政府为本国的利益去争取,无论该利益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