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运用板图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2013-12-29韩沁
初中地理新课程在兰州地区已实施多年,教学各个环节都出现重大变革。其中一大变革就是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很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都能熟练使用PowerPoint、Flash、Author ware、Google earth等软件为地理教学服务。一堂课教学内容丰富,有文字、图片,有音频、视频,信息量很大,但一些要求落实到图上的重点难点,学生没有亲身参与填绘,未经认真思考和记忆,很难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板图在课堂教学中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经过一年板图教学实践,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经验,尝试创立以下几个运用地理板图进行高效教学设计模式。
一、板图+板图模式
板图+板图模式,即用多幅板图讲解空间性较强知识的一种板图教学模式。运用时,先用一幅板图讲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再用能表示相同内容的其它板图解读地理知识。例如,七年级上册“利用经纬网定位”是“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的难点之一,更是学生今后地理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由于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一定空间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决定其空间思维能力较低,因而很难理解这些较为抽象的规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适当引导,运用板图+板图的教学模式,把经纬网的各种表现形式(图1、图2)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这部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
二、板图+板画模式
板图+板画模式,即在教学中遇到讲解成因类问题时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尽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但不等于不涉及地理成因。例如,“雨极”的形成、“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地带?”、“在北美洲中部,为什么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并到达墨西哥湾沿岸?”等。
运用板图+板画模式时,先画出要讲解区域的板图,然后边绘制板画边讲解成因,使复杂的地理成因变得具体直观。又如,讲解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时,首先绘制台湾的区域轮廓图,标注火烧寮的位置;其次用不同颜色的箭头分别表示冬、夏季火烧寮都处于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降水都多;最后再以板画形式讲解火烧寮正好处于最大降水高度(图3)。
■
三、板图+模式图模式
板图+模式图模式,即先用一幅或几幅板图表示某地理事物概况,再利用模式图总结该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规律等。例如,讲解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时,首先绘制黄河水系图,并利用黄河水系图讲解黄河的长度、发源地、注入的海洋等概况;然后利用其它板图,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即治理措施;最后,以模式图的形式总结出黄河地理特征(图4)。
■
四、板图+统计图模式
板图+统计图模式,即利用板图表示某区域,再用表示该区域自然要素、人文经济相关数量的统计图,以反映该区域的综合地理特征。例如,讲解“海河的治理”时,教师先绘制海河水系板图(图5),以帮助学生理解“扇形水系”的特征;后绘制天津的气候直方图(图6),以天津的气候代表海河流域的气温、降水状况,并引导学生读气候直方图,正确理解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高度集中在7、8月份的降水特征;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以前海河下游容易遭受水害灾害、如何治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