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统一战线工作

2013-12-29文支佐

党史文苑 2013年14期

[摘 要] 研究和探索安源大罢工中的统一战线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过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 安源路矿大罢工 统一战线

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举行了震撼全国的大罢工。安源党组织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指挥路矿工人与官僚买办资本家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终于“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1]P129,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罢工斗争运用统一战线的客观需要

安源位于湘赣两省边界。这里有著名的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产业工人集中,路矿工人最多时达1.3万余人。长期以来,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悲惨生活。安源工人为了自身的解放,曾向路矿资本家展开过多次较大规模的自发斗争,均遭反动势力镇压。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安源表现得十分突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李立三等早期革命家受党的委派,陆续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创办工人夜校,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人革命团体——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俱乐部成立后,路矿内外形势朝着有利于工人运动的方向迅速发展,使领导罢工既成为执行全党统一的政治任务的需要,又成为解决万余工友倒悬之急,保护工人俱乐部生存,推动安源工人运动向前发展的关键一着。

但是,当时安源路矿却存在于罢工斗争不利的因素:在1.3万多产业工人中,仅有共产党员10余人,青年团员数十人,工人俱乐部部员700余人,大部分工人仍然在洪帮、兄弟会、同乡会之类的旧式组织影响之下。此外还有几千名失业工人,对罢工也是一个不利因素。而路矿两局不仅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冶萍买办集团和北洋军阀政府为靠山,有地方官府军阀和豪绅的支持,而且他们拥有自己的警察、法庭和监狱。显然,不论从人数来看还是从政治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觉悟工人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当时安源路矿工人所面临的敌人是十分强大、十分狡猾的。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环境复杂的矿山领导路矿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只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把广大劳动群众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组织一支强大的政治队伍,并采取各种斗争方式和组织形式,共同对敌。

首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20世纪20年代初占统治地位的北洋军阀,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视为主要危险,而对刚刚兴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则没有防备,并曾试图笼络工人为其所用。“劳工神圣”“社会主义”等等,甚至在上层社会也一度成为时髦话。这就为安源党组织领导路矿工人罢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当时敌人内部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争斗。“矿上有两个矿长,李(寿铨)有权力,年纪大了要退休,舒(修泰)就想抓权力。当时正副矿长他们两人有矛盾。矿里有个总监工叫王三胡子(即王鸿卿——引者注)和舒(修泰)矿长也有矛盾。地方上绅士有个姓贾的,一个姓王的,一个姓文的。他们相互之间也有矛盾。地方士绅、萍乡镇守使和矿上有矛盾,下层职员和上层职员有矛盾。”[2]P894所有这一切,为安源党组织在罢工斗争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提供了机会。

安源党组织正是利用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分化敌人(包括同非主要敌人的暂时联合),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路矿资本家,使罢工斗争获得了圆满的胜利。

二、罢工斗争一系列统一战线方面的工作开展

革命导师列宁曾精辟地指出:“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只有尽最大的力量,同时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的‘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集团或各派别之间的一切利益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最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3]P225

1.提出哀而动人的口号,争取广泛的社会同情。在罢工斗争中,安源党组织十分注意口号的作用。1922年9月初,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到安源亲自主持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立即组织路矿两局全体工人罢工。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为了取得罢工的胜利,必须运用“哀兵必胜”的道理,提出哀而动人的口号。毛泽东回长沙后,又写了一封信给安源党组织负责人李立三,“其中主要意思是:罢工胜利首先要靠工人群众有坚固的团结和坚强的斗志,同时必须争得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李立三、刘少奇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并主持起草了《罢工宣言》。“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激起了工人群众坚决斗争的战斗热情,这也是“哀兵必胜”的思想基础。根据这一口号制定的《罢工宣言》指出:“我们要活命,我们要吃饭,我们于死中求活,迫不得已以罢工为最后手段。”这是何等愤懑的呼号!“我们要求的条件是极正当的,我们死也要达到目的。”宣言还向路矿当局提出了保证工人政治权利、改善待遇、增加工资等17项条件,无不合情合理,打动人心。为了防范军阀、官僚妄加“乱党”的罪名,宣言特别强调“我们罢工是受压迫太重,完全出于自动,与政治军事问题不发生关系”。为了争取广泛的社会同情,宣言向各界父老兄弟姐妹呼吁:“请你们一致援助,我们两万多人饿着肚子在这里等着呵!”[1]P121李立三、刘少奇提出这些切实可行而又富有策略的口号,既动员了群众,又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因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罢工前夕,安源市民及绅商各界人士对工人的行动不大理解,均为社会秩序担忧。特别是商家更大起恐慌,以为会发生抢劫等事。安源各商店历来是日夜营业,罢工爆发即日,天尚未黑,商店都关门闭户,惶惶不安,有的商店甚至白天也不敢开门。但是出乎意料,罢工以后,市面秩序非常之好,而且路矿工人喊出的口号是:“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士绅商民看到工人罢工是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于是各商店又都照常营业,并对俱乐部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对工人罢工斗争采取了同情和支持的态度。

2.广结盟友,以保证罢工的顺利进行。斯大林指出:“每个国家的共产党一定要利用最小的可能以保证无产阶级数量众多的同盟者……”[4]P398安源党组织在罢工斗争中十分注重做帮会的团结、争取工作。安源素有“小上海”之称,各色人物麇集,社会秩序极混乱,情况极为复杂。这里的帮会组织较多,其中洪帮的力量很大、势力最强。他们在安源开设赌场、妓院、鸦片馆等,毒害工人。但这个组织的成员多数是工人,他们是为“讲义气、互助互济”而参加帮会的。安源党组织认为,帮会有反动的一面,但也有可以利用的一面,至少可以使其不成为罢工的阻力。于是,李立三亲自去做争取洪帮的工作。李立三买了两瓶酒,并带上一只雄鸡去见洪帮头目,和他在一起喝鸡血酒,向他讲了一番罢工是为穷兄弟谋幸福、保护穷人的话,提出要他讲义气,请他们在罢工期间做到三点:一、关闭鸦片馆;二、街上的赌摊收起来;三、不发生抢劫案件。洪帮头目拍着胸脯满口答应。结果“罢工期间,赌博绝迹”,“秩序之好,初非意料所及”[1]P124,保证了大罢工的顺利进行。这件事表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说明了统一战线思想的作用。

3.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在罢工斗争中,安源党组织对待敌人就是采取这种分化和瓦解的策略。当时工人面临三个敌人:一是路矿当局;二是北洋军阀;三是萍乡县府。如果是三面出击,工人没有足够的力量,当然也就达不到打击主要敌人——路矿资本家之目的。李立三、刘少奇分析了以上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的一面,领导工人集中力量打击路矿资本家,对其他两个敌人则又打又拉,使三者联合不起来或者联合不密切。

对于路矿当局,党组织采取利用矛盾、重点打击的政策。安源大罢工爆发以后,“路矿两局职员内部分为数派,对于此次大罢工,都想利用俱乐部将敌派打倒而自握实权,暗中与俱乐部接洽者,时有其人”[1]P126。例如,萍乡煤矿副矿长舒修泰跑到俱乐部“以津贴俱乐部经费拨给俱乐部房屋为言”,企图拉拢俱乐部干部。俱乐部负责人将计就计,“反向工人大为宣传,谓‘舒矿长都到了俱乐部,矿长都不敢轻视俱乐部……’”[1]P118。此言一出,使得矿局资本家互相指责,矛盾加深。安源党组织讲究斗争策略,对矿局资本家区别对待,只打击其中的极少数(如副矿长舒修泰、总监工王鸿卿等),利用矛盾,分化统治阶级内部,争取多数中立甚至同情罢工。以至矿长李寿铨在罢工实现后,多方找俱乐部谈判,谋求和平解决途径。

对于萍乡县府,安源党组织采取机动灵活的政策,促使其保持中立。在罢工中,由于俱乐部领导工人坚持文明罢工,萍乡县府看到地方上没有出事,首先站到了中立立场,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

对于军阀部队,安源党组织采取两条方针:第一,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军队抓了一个工友,有数千工人将军队围住,坚持逼其放人。军队占领了俱乐部,数千工人冒死冲入,“军队无法,乃群由后门山路鼠窜而出”[1]P123。军队把守工作处,想保护上班的人,工人则把守住宅区,严禁出入,并严密监视各工作处,结果还是没有人上工。第二,做士兵的工作。当赣西镇守使的军队要以武力对待工人时,刘少奇挺身而出,向他们宣传罢工的目的,赢得了士兵的同情。士兵放下手中的武器,对工人说:“我们都是外地人,谁愿意来干涉你们这种事?我们不过是王老爷(即总监工王鸿卿)两块钱一天请来的呀。”[1]P123于是,路矿资本家专门请来镇压工人的军队,也站到中立立场了。路矿资本家极其孤立,只好向工人低头,在俱乐部提出的条件上签字。

三、罢工斗争运用统一战线思想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它从成立起,就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但是,党的一大时还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必须而且有可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因此错误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彻底断绝与黄色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5]P5。党的一大决议虽然规定了共产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在工会要灌输阶级斗争精神,同时要改组手工业工会,但是同样也没有认识到共产党有必要并且有可能联合其他党派领导或影响工业工会,共同斗争。1922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了“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5]P26,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时党还没有明确提出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

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在安源领导工人运动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运用于罢工斗争的具体实践,创造了成功的范例。当然,安源大罢工中的统一战线,只是为了赢得某一局部胜利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处于幼年的安源党组织当时还不可能从战略高度(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来考虑这个问题。因而安源大罢工中的统一战线,不能与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提并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说安源罢工斗争中已经出现了统一战线的萌芽,它为丰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科学理论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以革命的胆略、出色的才华,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与敌人进行巧妙的斗争,使当时的县政府和军阀保持中立,博得士兵的同情,争取商会调解,取得帮会支持,孤立了路矿资本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当时在全国是甚为罕见的。○

参考文献:

[1]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

[2]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斯大林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 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