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之邀
2013-12-29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四首绝句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其中写到了两种鸟类:黄鹂和白鹭。
不过我们马上要探访的并非现今浣花溪公园里的鸟类,而是在成都以北的广汉市南丰镇双福村的白鹭园。在那里,曾经上演过千鸟归巢的奇景。而其中数量最多的鸟种,正是白鹭。
苗圃的华丽变身
双福村本不曾有白鹭园。1998年,村民廖全福刚刚从村里承包了30亩土地,本打算用于进行园林苗木的种植。但是从种植之初到现在,他并没有出售一株苗木。当初的小树苗如今也长成了树林。
事情还要说回到2003年,那时,开始有一些鸟影流连于苗圃上空。起初这并没有引起廖全福的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廖全福发现,鸟儿越来越多,它们显然已经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栖息地。
于是,从前那个还不能准确叫出鸟种的苗圃主人廖全福,竟下定决心,从此不再售卖一棵树苗,尽自己的力量为这些鸟儿营造一个家,一个不受打扰的繁衍栖息的净土。
功夫不负有心人,鸟儿越来越熟悉这片林地,好像相互约好的一样,每天傍晚,伴随霞光落幕,少则数十,多则上百的白鹭、牛背鹭、池鹭……阵阵翔集而来,降落到林园的南面。漫天倦鸟归林的场面,令前来观鸟的人赞叹不绝。
正如廖全福所预想的那样,这片林地终于成为了鸟儿的乐园。每年一到繁殖季,整片林园就成了夜鹭和白鹭的育婴房,数不清的鸟窝隐匿在银杏和香樟林中,从抱窝孵化到幼鸟出窝,生命之美感动了廖全福和每一位林园来客。廖全福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鸟儿的点点滴滴。
直到有一天,鸟园的平静被打破了。
鸟园的双重困惑
2011年,德阳南丰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工程打破了廖全福与林区上万只鸟的平静生活。据廖全福介绍,项目占用了廖全福3亩地的林木,而这三亩林地正是这近万只白鹭觅食、栖息的地方。
面对变电站的修建,敏感的鸟儿还会选择在这片林中繁育、栖息吗?
这不禁让人回想到2005年林区遭遇到的偷猎事件。面对村民们的贪心和子弹的残酷,敏感的白鹭被吓坏了,好长一段时间再见不到它们的影子。爱鸟心切的廖全福立刻买来竹条,围着树林筑起了一道篱笆,后来又不得不修起了高高的围墙。他还花钱雇人在夜里守护这片树林。
为了让白鹭更好的在这里安家,廖全福花了一万多元在园区内挖掘鱼池,放养小鱼、蚯蚓。善良的他心痛于繁殖中的鹭鸟因误食被农药喷洒过的作物而死,在最关键的5~7月,廖全福会买来泥鳅和鱼,提供给辛苦哺育的鹭鸟家庭,尽可能降低鸟儿被毒死的可能。繁殖季过了,他就停止投食,尽可能不去影响野鸟的捕食天性。
而如今,面对已然建成的庞然大物——变电站,廖全福感到深深的无奈。如今在偷猎和电站设施的双重影响下,鸟园中鸟类的数量已经大不如前。
虽然无力改变眼前的事实,但廖全福还是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保住这块儿来之不易的鸟类福地。
廖全福甚至说,他愿意把这片林子无偿赠送
给政府,只要有人能好好养护这片鸟林,
留住这片鹭科鸟类的天然繁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