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给力乡村旅游
2013-12-29袁应
2011年初秋的一天,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
周兴连正指挥几名工人将一块招牌挂在自家门上。
招牌左角上用行楷书写着“黄水人家”四个字。
为了这块招牌,周兴连差不多等了一年。而正是这印着“黄水人家”字样的招牌,改变了黄水镇万胜坝水库移民的生活。
移民的烦恼
2010年盛夏,黄水镇的早晨是从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开始的,喇叭声会一直从清晨响到夜晚。
街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的人群都是奔着黄水的凉爽而来。
从江北区赶来的李江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停车位,停好车,他就急急忙忙去找旅馆。
“我订一间房。”李江走进一家旅馆。
“对不起,我们的客房已满。”前台的接待人员礼貌地回答。
李江又来到隔壁的旅馆。刚一跨进店门,他就听到接待人员同样的回答。
李江将这条街上的旅馆问了个遍,也没订到客房。
李江开着车在黄水镇街上转了一圈,不甘心地离开了。
同样不甘心的还有黄水镇场镇居民罗先成。
2009年,为了支持黄水镇万胜坝水库建设,罗先成同村里305户人家被搬迁安置到黄水镇场镇移民小区。这些村民住进了黄水镇为他们统一规划修建的独栋小楼房。
自从住进了小楼房,罗先成就谋划着从乡村旅游中分得一杯羹。
罗先成把自家的房间腾出来装饰成旅店的客房,制作了一块招牌挂到房门前招揽游客。
“有客房吗?”
“有,还有好几间空着。”见到有游客前来询问,罗先成笑容满面地将游客迎进屋内。
“你们店没有营业执照吗?”细心的游客总是向罗先成问起。
“我们是从万胜坝水库搬到场镇来的,自己把多余的房间腾出来方便游客住宿。”罗先成解释。
“没有营业执照,我们还是不住了。”游客就这样走了。
罗先成不是不想办理开旅店的营业执照。
他到工商部门一打听,要开办家庭旅店,除了营业执照,还要办理多项手续。对罗先成来说,这是一件既耗时又费力的事。
其他移民跟罗先成一样,眼睁睁地看着游客流失掉。
专业合作社
黄水镇森林覆盖率82%,7月至9月的平均气温19.9摄氏度,是重庆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但夏季过后,黄水镇的旅游业就进入淡季。移民“开门是店,关门是家”,开店的成本很低。
如何引导和扶持移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成为黄水镇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专业合作社模式很快进入黄水镇的视线。
2011年2月25日,黄水镇召开乡村旅游合作社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
“合作社取什么名字呢?”会上,镇党委书记谭祥平抛出了问题。
“旅游很讲究品牌营销,所以,给专业合作社取一个好听的名字非常重要。”会议室里有人说。
话音刚落,大家就纷纷议论起来。
“要是这些移民的家庭旅馆开起来,来黄水旅游就有人家投宿了,就叫‘黄水人家’吧。”有人说。
“这名字好,不仅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还把‘黄水’二字融进去了。”大家纷纷拍手叫好。
可是,当黄水镇政府向石柱县工商局申请注册“黄水人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时,工商部门犯难了。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有关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仅限于种养殖业和农业生产资料等。
怎么办呢?
最后,重庆市工商局破例支持“黄水人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身份,为其特许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
为帮助乡村旅游合作社尽快投入正常运营,重庆市工商、公安、税务、卫生、旅游、供销等部门,采用为合作社统一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等证照的方式,委托专业合作社对入社农户的经营行为进行准入把关和日常监管。
很快,罗先成就办齐了开家庭旅馆所需的证件,其他移民也纷纷开办了家庭旅馆。
标准化管理
自从移民们的旅店开业后,合作社的理事长马泽良却常常愁云满面。
“我在这家店住宿一晚居然收200元,隔壁店一晚才收180元,两家店的条件差不多,为什么价格不一样?”马泽良每天都会收到游客的投诉。
移民自家开店,自行定价,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黄水镇的旅游品牌形象。
怎么办?
“限价!”谭祥平斩钉截铁地说。
“如何限价呢?谁家的店价格高点,谁家的店价格低点呢?”马泽良进一步询问。
这一问难倒了谭祥平。
如果不能拿出一个让大家信服的限价标准,黄水镇的旅游接待市场就会大乱。
“星级酒店是按照接待条件定价,我们不如参照星级酒店的做法,以硬件设施、服务态度、合作精神等为指标,对农家乐进行评分定级。”有人建议。
黄水镇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
最终,通过30项指标考核,在已有的89家“黄水人家”中,评选出3家3A店,14家2A店,40家1A店。3A店每天住宿价不得超过228元,2A店为198元,1A店为168元。游客可根据店门前的A级标识来判断该店的设施、服务等条件。如果店家违规收取高价,游客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
同时,合作社还向每家旅店提供统一印制有“黄水人家”标识的洗漱用品、毛巾、拖鞋、纸杯、手提袋等。
实行标准化管理后,马泽良收到的游客投诉大大减少,他脸上的愁云也不见了。
抱团闯市场
2012年5月的一天,罗先成家的电话响起来。
“喂,您好。请问是‘黄水人家’吗?”
“对。”罗先成说。
“你们可以接待旅游团吗?我们这有一个60多人的旅游团。”对方说。
“我的旅店还空着几间客房,只能接待十几个人。”罗先成迟疑几秒后回答。
“我们需要能把整个团都接待下来……”对方挂断了电话。
这个月,罗先成已接到好几个类似电话。放下电话后,罗先成有些失落。
“煮熟的鸭子却飞了,心里有些不甘。可是,凭自己一家店又没有这样的接待能力。”罗先成说。
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力量接待旅游团,让大家共享客源,抱团闯市场。
怎么联合呢?
其实,黄水镇政府早已注意到这一问题。镇政府决定建立专业合作社接待中心,统一对外接待旅游团。然后,由理事会将游客分到村民的旅馆内住宿,并动态统计村民旅馆的入住数据。
2012年7月,接待中心刚刚落成,一个400多人的旅游团就慕名前来投宿。
自2011年6月以来,合作社共接待游客8.6万人次,实现收入620万元,户均收入6.9万元,并拉动景区、商贸、休闲等相关产业链年新增收入超过3000万元。
今天,专业合作社正在有力助推黄水镇的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