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州:城乡“手拉手” 党建“齐步走”

2013-12-29陆睿

当代党员 2013年4期

2012年底的一天,万州区后山镇党政服务中心。

“全镇村级党组织综合测评公示表”前,63岁的天池村党支部书记左文长抬着头,喜上眉梢。

“以前村党支部排名长期靠后,现在天池村升到了前三名。”左文长自豪地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手拉手’。”

近年来,针对城乡党组织封闭运行、城乡党建资源难以整合等问题,万州区从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入手,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空白”之谜

“村支部条件有限,怎么突破瓶颈?”2006年,在天池村荒废的村小里,左文长问其他几个村干部。

大家大眼瞪小眼,无人应答。

不久前,在全镇基层党组织测评中,天池村党支部排名靠后。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滞后,民生服务力度不够……”镇领导指出不足。

对此,左文长心知肚明——但当时,村党支部连办公室都没有,要经费没经费,要人才没人才,要见识没见识,导致党组织在基层党建、基础建设、扶贫发展等方面长期缺位。

与此同时,75公里外的万州主城里,另一群人也在为此操心。

牟林春是万州区委组织部党管科科长。2006年,他参与了一次调研。“这场调研持续了一整年。”牟林春回忆说,“全区52个乡镇,每个乡镇我们至少跑了三趟。”

这次调研,直指城乡党建不平衡这一老大难问题。

“破解城乡党建统筹难,已经成为一道刻不容缓的课题。”万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谭大松说,区委进行这次调研,就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大量信息被汇集到区委组织部。经过反复分析和论证,组工干部们渐渐发现了问题症结。

“基层的各种迹象表明,问题的根子就在组织设置上。”牟林春一边说,一边从档案柜里取出一叠调研材料来。材料显示,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多以地域、单位进行设置,城乡之间党建资源不能互补,形成了一个个“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垂直独立运行”的封闭实体,造成农村党建和城镇党建的“两张皮”现象。

“党建共同体”

2012年4月24日,天池村村委会。

左文长捏着笔,在一份《万州区“城乡支部手拉手”协议》上签下名字;一旁,万州区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也挥笔缔约。

“我们是一家人,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在万州区“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第二轮协议上签完字,两位书记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从这天起,天池村党支部和区自来水公司党委就组成了一个“党建共同体”。

而这样的协议,天池村和区自来水公司在五年前就已经签订过一次。

2007年初,为更好地统筹城乡党建资源,万州推出了首轮“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城乡党组织签订为期五年的互助协议,结为党建共同体。

2012年初,万州区委组织部将“城乡支部手拉手”延伸到100个农村社区,将635个农村党组织全部覆盖。

天池村党支部和区自来水公司党委这样的“手拉手”,在万州城乡随处可见。

通过“手拉手”,万州迈出了“填空”的第一步。

“针对城乡党建统筹难,区委提出在统筹城乡党建资源的大党建格局下,全面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牟林春说。为此,区委决定突破地域、单位、行业壁垒,让机关党组织和企业、事业、社区党组织,分别与635个农村党支部进行“手拉手”,结对打造“党建共同体”。“党建共同体”可实现资源要素的共通、共享、共赢——共通,就是信息互通共享。共享,就是资源互补共济。共赢,就是合作互利双赢。

一试点,“疗效”立马显现。于是,万州区委决定全面推广“手拉手结盟”——全区农村党组织全部和城市党组织签订结对协议,成为城乡“党建共同体”。

2010年8月,万州区自来水公司党委。

党员考核公示栏前,左文长拿着笔记本,向学生一样认真记录着。

“公司党委制订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并和党员收入、晋升挂钩……”一旁,区自来水公司党委工作人员微笑着介绍。

这天,天池村党支部的“牵手”对象——自来水公司党委邀请村干部集体进城,交流党建工作经验。

听着介绍,左文长感到受益匪浅,也感受到了“党建共同体”的力量。

“手拉手”后,区自来水公司党委和天池村党支部依托“机关+农村”的组织设置形式,在组织运作形式、党建资源和人员上实现了一体化配置。

“我回去也得搞个制度……”一天学习下来,左文长大开了眼界。欣喜之余,他不禁感叹:“团结就是力量!”

通过结成“党建共同体”,城市党组织帮助结对村党组织实现了村务办公信息化,将科学种养技术、就业信息等进行交流传送,增强村级党组织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拓宽农民致富路子,扩大就业渠道,形成了支部共抓、党员共管、共同开创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的局面。

“联席会议”

2008年初的一天,天池村党支部会议室。

会议室正中,左文长和时任区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崔吉森并肩而坐;两旁,村干部和自来水公司的党务干部齐集。

一场“联席会议”拉开帷幕。

“崔书记,我们村三社和四社地处偏远,人畜饮水很成问题,群众长期挑水喝。”

“这是我们自来水公司的老本行,我们来想办法!”

…………

会议结束时,一个解决当地人畜饮水问题的施工计划顺利出炉。

几天后,崔吉森率领自来水公司技术人员深入天池村,根据当地情况,制订供水方案。

随后,自来水公司运来3500多米长的自来水管,挨家挨户进行安装——很快,两个社的上千名群众喝上了清亮的自来水!

“‘联席会议’就是效率高!”群众欢呼雀跃。

城乡党组织虽然结成了“党建共同体”,但因缺少制度约束,难免出现“合作不上心”的情况。万州区委组织部对症下药,推出了“城乡支部手拉手联席会议”制度,要求手拉手的双方党组织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突出问题,共同推动工作。

左文长对此感叹连连:“从2007年底至今,通过联席会议,自来水公司多次出资出人出技术,帮助天池村解决了人畜饮水、村级道路建设、村支‘两委’办公场地、贫困老党员帮扶等四大难题。”

随着老大难问题的相继破解,天池村建起了山羊养殖基地,开办了现代李子种植园……

“万州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打造城乡‘党建共同体’,实现了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有效破解了城乡党建统筹难问题。”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洪承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