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款阅读客户端探求阅读平台发展
2013-12-29毛文思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在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下,近年来,我国掀起搭建数字内容平台的高潮。
三款电子图书移动阅读平台体验简述
平台的概念看似很大,其实落在移动终端上,就是一个个客户端应用软件。通过对某一客户端软件的体验,便可对其所属的平台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笔者对比了当前三家比较知名的图书移动阅读平台,分别为多看阅读、网易云阅读和掌阅(iReader)使用体验。在此只是对主观感受进行基本阐述,并无褒贬之意。多数平台开发了适用于iOS、Android等各种系统的客户端,本文着重体验三款平台的iPhone客户端。
多看阅读:作为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数字阅读平台之一,业内甚至提出了“多看模式”这一说法,“多看”也因此成为其他阅读平台效仿和借鉴的对象。其板块设置较为细致和清晰,在屏幕右上角可以进行书城与书架的界面切换,书城界面下方列有推荐、特价、排行、分类、个人中心等板块。多看为用户推荐的图书,主要包括最新上架和重磅推荐两部分。并还设计了多看首发、年度好评榜等专题。点击图书便进入了该本图书的独立页面,可以看到图书内容简介和相关书评。免费图书直接点击封面旁的“免费”按钮,即可将图书下载添加到书架中,付费图书如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则点击该书价格,会出现确认购买意愿的对话框,在客户端内完成购买过程。多看会定期推出特价图书,其中包括降价图书和免费图书两部分,降价幅度1/3-2/3之问不等{在图书排行方面,列出了畅销榜、月度榜、好评榜、免费榜四类榜单,对用户进行阅读选择提供了借鉴;多看对平台上的图书的分类较为细化,共涵盖小说、情感、经管、文学等20多个类别。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多看专用账号,同一个账号通用于不同终端。换句话说,在iPhone上购买的图书,在iPad上同样可以看到。总的来说,多看阅读的阅读体验还是较为令人满意的,功能设置、页面设计、搜索功能、图书分类都较为细致合理。此外,用户在阅读图书过程中,可作读书笔记,这种体验仿佛让读者找回读纸质书时边读边写笔记的感觉,在读电子图书时也有了思考的过程。
网易云阅读:与单一的图书阅读平台略有不同,网易云阅读平台包括资讯和书籍两部分。在此我们着重体验书籍阅读的部分。网易云阅读平台的订阅界面是较为传统的仿真书架设计,界面右上角的“+”添加图书按钮,点击即进入平台书城。每本图书的右侧也有一个“+”按钮,点击即可将书添加至书架。书城图书包括出版图书和原创文学两类。书城界面下方同样列有推荐、排行、分类、专题、搜索等板块。网易云平台为用户推荐的图书主要包括主编推荐、新书精品、畅销流行和专题阅读几项,每项都会罗列一定数量的图书供用户选择,并能达到较高的更新频率;图书排行界面则包括总榜、免费榜、畅销榜、新书榜四个部分;分类界面中包括流行小说、经济管理、社科历史、文学艺术等十个类别,点击进入每个类别,都会按照最热、最新、免费及VIP进行榜单式排列。可见,网易云阅读比较注重平台对用户选择图书的推荐作用,图书类别和各个专题及榜单的设置和划分都比较细致。此外,网易云阅读的搜索功能较为人性化,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查找图书,还可以通过热门搜索关键词进行搜索。网易的图书也分为免费和付费两部分,但无法实现客户端内购买,需要将图书加入书单后,登陆网易网站中的阅读频道进行全书购买,但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免费试读。因此,该平台在便捷程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掌阅:掌阅的订阅界面也是比较传统的仿真木质书架设计。与其他阅读平台相仿,分为精选、分类、专题、搜索等板块。与网易云阅读平台一样,掌阅也比较重视平台对用户阅读的推荐作用,通过精选、分类、专题、排行榜形式向用户推荐图书。精选作为该平台向用户的阅读推荐,包括主编推荐、热门专题、畅销热榜、新书速递、必读精品等;其平台下的图书分为15类,包括学习励志、生活百科、幽默小品、都市风云等;其排行榜的分类也比较细致,包括畅销实体榜、下载排行榜、好评排行榜、订阅排行榜、搜索排行榜等。掌阅的书城首页对图书并未进行明确的免费和付费分类,进入每本图书的独立页面,列有作者、图书类型、更新状态、来源、字数、人气指数等信息,付费图书则注明了价格。付费图书下方有“立即下载”和“开始阅读”两个选项,点击“开始阅读”,图书页面中的目录标注了免费阅读的章节,读至限定章节则会收到询问购买意愿的提示框,完成购买后可继续阅读。而立即下载是直接购买图书,点击按钮会出现确定购买意愿的对话框。掌阅书城里的图书种类比较丰富,且大部分都较为清晰地注明了版权信息,但会发现有一些图书标明作者为“佚名”或“汇编”,却并未交代图书的来源。掌阅作为国内起步较早的图书阅读平台之一,功能设置上基本较为完备,然而在细节部分和规范管理上还有待加强。
我国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发展现状
通过对三款阅读软件客户端的体验,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电子图书平台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阅读体验“由浅入深”。目前阅读平台不再仅仅满足用户浅层次的阅读需求,而是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以前一提起数字阅读,便会与“浅阅读”画上等号,用户对于平台图书资源的认同度偏低,而如今这一现象已有所转变,各平台不乏优秀出版社的畅销图书。另一方面,平台在功能上也有了很大提升,如写阅读笔记、添加书签、为图书打分等功能,都比较贴合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缩放图书的字体、调节屏幕光亮程度,且更加注重阅读体验的舒适程度和人端互动,数字阅读也正实现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转变。
不再只提供“免费的午餐”。在数字出版发展的初级阶段,互联网上的阅读基本等同于免费。然而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数字阅读的付费机制也在逐渐形成。目前,大部分阅读平台的图书仍有免费和付费两类,虽然用户的消费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但付费阅读在平台上所占的比重一定会逐渐增加,免费图书也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涉足者众多,成为行业新竞争点。在数字出版行业发展不同阶段,当某一种业态成为行业焦点,便会吸引多方涌入,电子书阅读器如是,手机阅读如是,平台也不例外。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行业发展尚不成熟的表现。或许是业内人士开始普遍认识到数字出版不仅仅需注重内容提供,内容服务同样重要,同时平台搭建也能促进产业融合,让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各环节连接的更加紧密。因此,无论是内容出版商、终端技术商、电信运营商、电子商务纷纷涉足平台搭建,大大小小,类型各异的平台纷纷涌现,竞争颇为激烈。
当前数字图书阅读平台存在的问题
首先,免费容易收费难,商业模式有待突破。虽然目前大多数平台都主张推行付费阅读,移动阅读终端虽然日渐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尚未形成足够的粘性。以前数字阅读缺乏的是优质的内容资源,现在各家平台都积极聚拢整合优质资源,其中不乏优质畅销和长销书籍,试图洗清人们将数字阅读等同于浅阅读的印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读者就会愿意为此买单。目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普遍尚不强烈,需要在进一步研究用户消费心理的基础上完善平台运营模式。数字出版总把“探索赢利模式”挂在嘴边,这也是各家平台努力探求的,然而只有付费阅读得到广泛推广,才有真正的“赢利”可言。
其次,平台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平台仅仅拥有优质的内容是不够的,平台服务也同样重要。如果说优质内容是吸引读者的因素,那么优质的平台服务则是用来留住用户的。移动阅读的出现,并成为人们阅读的新方式,正是因为它满足了读者对便捷化阅读的需求。然而,从对阅读平台客户端的体验来看,平台服务普遍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图书搜索、选择、购买、支付等方面使用更加方便、设置更加清晰一目了然。让读者真正体会到轻松阅读、便利阅读,才能加强用户对于平台的依赖性。
再次,版权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管理部门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盗版侵权现象治理不断加强,数字阅读基本上已经改变从前版权混乱,盗版侵权严重的现象,但一些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如可以看到有些平台上包含一些将同类作品进行整合而成的汇编作品,却并未标注出版权归属。虽然这些作品可能已经获得了出版社和作者的授权,但作为汇编作品,仍然需要标明作者和出处,因此内容版权管理仍需进一步规范,加强版权保护意识。
未来电子图书阅读平台的发展方向
多家竞争,寡头领先。由于业内普遍认识到平台作为数字出版内容与读者之间桥梁的重要性,纷纷涉足到平台建设中来。单只是图书阅读平台就至少能达到数十家之多,形式大同小异,功能也别无二致。然而相信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将只会留下少数在资源方面有足够优势,且功能全面、服务完善的平台。
付费阅读有望培养。虽然现在读者普遍依然习惯免费阅读数字内容,付费阅读的环境尚未形成,但大部分平台都在积极推广付费阅读。有的是通过优质资源吸引读者,有的是通过部分章节内容的免费阅读,以带动读者想要继续阅读的意愿,从而付费。随着付费机制的日趋成熟,数字闻读的进一步普及,平台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相信我国付费阅读的市场环境将很快形成。
平台社区化模式将逐步深化。如今的大多数平台已经实现了在线评论及多平台分享的简单社区功能,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社区模式。未来数字内容平台功能将更加全面和多元,同时更加开放。如实现内容平台与其他平台账号互通,允许其他通用平台的账号登陆;形成社区型的交流圈,不仅读者可以对图书进行在线评价,用户与用户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与沟通。社区化模式的构建与完备,对于产生用户聚合效应,增强用户对平台的粘性,起到有效的促进的作用。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