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路径探析
2013-12-29刘波
[摘 要] 本文主要讲解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以及新课改过程中的教学误区,并就这些弊端和误区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路径探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然而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阻力和误区,需要各位教学者进行不断的努力.
■ 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
1. 教育模式陈旧僵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学模式的重点往往被固定在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掌握以及对应试解题能力的单纯性掌握上,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逻辑上的培养,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个知识点,解开了多少题目和解题步骤,而课堂时间也是反反复复地被利用在了讲授学生最常见的题目上,进而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方式的墨守成规.
2. 教师教学观念的亟待更新
在一代代教育观念的传承下,初中的教学理念一直都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时间段内,其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即使有一部分年轻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但其呈现的教学内容却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学生了解课本知识的工具从书本转换到了电子屏幕而已,其教学观念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而多媒体技术也失去了其真正存在的价值.
■ 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误区
1. “学生自主性”变成“学生自由”
新课改强调的是“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说明在新课改中需突出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每一个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师生之间的新型动态平衡,在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引路人. 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将“教”与“学”成功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消极发挥其教师本应承担的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发展成为了“自由学习”,过分地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但学生的成绩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还很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偏离. 新课改中强调的自主学习,是指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表现为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以及学习结果的自我反馈. 做到这一点,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多媒体使用中的错误
新课改强调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软件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还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场景,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到书本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在大脑中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使知识更容易掌握. 因此,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中选择电脑课件替代手工书写的板书,甚至为了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出现教师辅助课件的现象. 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教师无法真正地对课堂教学形式进程进行控制,而是机械地跟随电子课件的指令去完成任务,而学生也仅仅是按照课件预先设定好的模式进行学习活动. 比如在学习《函数》时,我们必须让学生亲手经历通过描点法来获知函数图象的特征,并分析其性质. 如果用多媒体的迅速播放图象的形成,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过程就会完全被剥夺,那么参与过程中的真实有效的体验和收获也大大降低,进而产生了多媒体使用目的本末倒置的错误现象.
3. 情景创设割裂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将教学融入教学情境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不能忽视:一是问题的现实背景;二是问题的知识背景. 而有的教师认为,知识源于实践,教学应该和实践直接联系起来,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 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忘记知识的新旧联系,新知识是在已有的知识“最近发生区”,应在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将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而获取. 而且这种学习方式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加强,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多开端性,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 因此,教师在情景创设教学前,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们连一些与情景创设有关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情景创设教学的效果往往就体现不出来. 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常让他们感到迷茫,这显然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一致的.
4. 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需要适时对教学施以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需要正确的应用与对待才能发挥应有功效. 评价要实事求是,而不是一味吹捧学生如何行、如何有能力,认为这样就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 而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为了进行教学评价,片面鼓励、吹捧,走形式主义的道路的状况.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微差的学生,不能正面指出其不足之处、片面地赞扬其某些优点,存在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问题. 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最终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 走出误区,寻求新课改的全面
实施
1. 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同学们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
同学们自学习惯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 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逐步挖掘和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为每位同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广泛的、足够多的可能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路,相互启发,自由发表见解,教师注意正确且及时地诱导,充分挖掘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一线教师要鼓励同学们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师在组织同学们讨论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点拨,并根据学生思维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避免议论中的平铺直叙导致讨论冷场,通过教师巧妙科学的引导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并让学生在自己正确的数学思维体系下,收获数学学习的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2. 教学方式和内容需要科学融合
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合理融合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和成长. 一线教师要根据同学们的认知水平和基础掌握程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或调整,以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已经较为明显)
教师对教学内容改组时,需根据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联系性和逻辑性,将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结构知识体系的内容顺序重组和划分. 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或教师之间在学习、认知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一线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要在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比现有教材更适合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的教学更利于自己班级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切忌表现于形式或者鹦鹉学舌. 比如在学习“整式”内容时插入“代数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站在一定高度上系统地掌握知识.
因为各单元之间存在着承接和逻辑关系,所以数学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融合时,要注意协调和把握各单元内容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分析达到相得益彰、前后呼应的效果. 当然,教学设计要发挥教师教学的智慧,体现一定的弹性,保证同学们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训练和扩展,满足各层次的学生相应的学习要求,使全班同学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3. 完善课堂评价机制
一个切实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形成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完整的课堂评价体系应包含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针对课堂发言情况,对同学正面的影响能力等方面,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并给予获得良好评价的学生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笔者近两年均采用这样的课堂评价体系,同学们反响很好,表示在课堂上感受到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数学课成为他们最喜欢的课之一,可见鼓励与肯定对学生有着很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普通同学及暂时落后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正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特别需要称赞和认可,暂时落后的学生尤为需要,而这部分同学能否融入课堂、进入课程角色,则直接影响授课成效,鼓励表扬便是激发他们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进入学习状态的强力催化剂. 笔者有许多原本成绩一般或稍差但机灵聪敏的学生,在得到几次肯定、表扬之后,找到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数学成绩迅速提高,甚至名列前茅. 可见,真诚而实在的鼓励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力手段. 面对数学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我则采用肯定、鼓励加点拨的方法来确保他们在课堂中的发展,仍然以描点法作函数图象为例,对于描点法,这些学生普遍都能掌握,此时的巡视则可以走到学生旁边,肯定他们的作图,并略加指点,让他们也能通过分析自己的图象获知函数图象的特征和性质.
4. 营造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 广大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积极的环境,尽量做到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讲解;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点拨,少一些分析;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数学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应引导学生把各种可能的办法都表达出来,而不是急于指出学生答案的正误. 同时,教师还应把结论和评价分开,以公平、正确的态度对待不同的学生,遇到问题时要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展. 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要积极构建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既鼓励学生在成绩上出类拔萃,也要允许落后,并克服传统的偏见,要给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可能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新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随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用我们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